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概述


年份 1950 中国 22
年份
经济增长趋势
• 曲折的道路,光明的前途
增长率
GDP
2019/8/27
时间 23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宏观经济分析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宏观经济学对总体经济行为的分析离不 开个体经济行为分析。
• 问题: 宏观经济学如何保证宏观经济模 型中的总体行为变量同众多家庭和企业 的基本行为相吻合呢?换言之,如何为 宏观经济理论寻找微观基础?
2019/8/27
9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
•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存在着一 种“自我协调”的机制以确保实现充分就业。
• 资本主义经济在偏离充分就业状态时就应该施以宏观 经济稳定政策,以便使之更加接近于充分就业水平。
因此,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是一种积极的政府干预 性政策。
• 凯恩斯将古典理论视作自己理论的一个特例,认为古 典理论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方能成立。其条件为:
• 认为经济活动下降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 政策含义: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刺激有效需 求,减轻经济波动。
• 凯恩斯理论行之有效,因此取代了古典主义学 派占据主导地位。代表人物:莫迪利亚尼、克 莱茵、托宾、希克斯。
2019/8/27
8
凯恩斯主义
• 凯恩斯反对“萨伊法则”——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 他认为,完全相反,“需求会创造出自身的供给”— —人们将之称为“凯恩斯法则”。
• 例 :(1)商业周期的形成原因 • (2)短期生产暂时下降的原因
• (3)政府政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
• (4)短期总产量水平的决定
• 国际收支
– 国际收支和汇率的变化怎样影响一国总产出水平、
就业水平和价格水平
2019/8/27
21
美国与中国经济增长比较
增长率
增长率
1900 美国 2019/8/27
• 费雪(Fischer)、泰勒(Taylor)、曼昆
201(9/8M/2a7nkiw)
15
•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是相对于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而言的。
• 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 其后果(总体属性) ,即对经济运行的整 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 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微观经济学 研究个体经济单位行为及其后果(个体属 性)。
20•1宏9/8观/27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1析6 方法。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 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应的各种经
济变量的决定。
• 单个经济单位
– 居民(家庭):消费者 – 企业(厂商):生产者
– 单个产品市场
• 研究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概述
本章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4.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1933年挪威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经济学奖 获得者之一R·费瑞希(R·Frisch)提出宏观经 济学(Macroeconomics)。现代宏观经济学 一般认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凯恩 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 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 1.价格和工资完全可以自由变动,特别是下降方向可自由变 动;
– 2.在不甚严重的经济活动下降时,如不产生大规模地削减工 资时,才有可能使之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
– 3.存在着一些制度,使得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变化比较灵敏。
2019/8/27
10
大滞胀 (Great Stagflation)
•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再 加上停滞的产出水平和不断上升的失业 水平,为弗里德曼和卢卡斯所宣扬的反 凯恩斯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瑞典
-11.8
-8.9
英国
-11.4
-5.8
美国
-44.7
-28.0
捷克斯洛伐克
-26.5
-18.2
匈牙利
-19.2
-11.5
波兰
-37.0
2019/8/2罗7马尼亚
-11.8
7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于1936年出 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标志 凯恩斯经济体系的确立。
• 但时隔一个月,大崩溃在没有任何预示的情况下突然爆发了!10月24日(星期四),纽约股 票市场出现抛售股票的浪潮。平常每天股票交割量约二三百万股,24日这一天抛出了1280万 股。以后的情况更加严重,一个月内股票价格下跌40%。1929~1932年,纽约股票交易所的 55家中股票的平均价格由252美元下降到6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在这期间由262降至22, 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173降至8。危机期间,仅美国就有5000家银行倒闭。危机影响了国民 经济各个部门。1932年,美国的钢铁工业仅以12%的生产能力运转;到1933年,工业生产总 值和国民收入暴跌近一半,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 大危机迅速猛烈地从财政扩展到
工农业,从美国扩展到世界。
• 严重依赖美国投资的德国和奥地利,由于美国金融公司收回了它们在国外的短期贷款,1931
年5月,掌握奥地利三分之二以上债务和资产的维也纳银行宣布无偿付能力破产,这在欧洲大
陆引起了一片恐慌。随后7月13日,德国四大银行之一的达姆斯纳特国家银行宣告破产,柏林
证券交易所关闭。德国的财政情况迅速恶化,1931年5月到7月,德国国家银行的黄金储备减
平均失业率
(1929-1932) (1929-1932) (1930-1938)
50%
30%
18%
英国
10%
25%
15%
德国
40%
30%
20%
法国
30%
40%
10%
2019/8/27
20
• 总产出(GDP)
– 长期经济增长问题:
• 例:(1)经济增长的源泉

(2)宏观经济政策与增长之间的关系
– 商业周期,即经济短期波动问题
2019/8/27
14
• 3.新凯恩斯主义
• 一方面吸收了新古典学派的理性预期思想,使 其理论成为建立在微观个体行为理性和优化行 为之上的宏观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又继承了 传统凯恩斯主义关于市场不完全竞争的观点, 坚持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新凯恩斯主义 理论与传统凯恩斯主义理论比较,其特点就是 强调个人行为的理性,做到了从微观的角度来 解释宏观经济现象,从严格的微观基础出发去 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彻 底的逻辑一致与统一。
修改自己的理论上做了许多努力外,还产生了
几个其他学派,如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
派,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等。以上各学派在理论
观点相同之处是:①强调了市场的有效性,只
要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市场是能够更好地运 行的;②强调寻找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2019/8/27
12
• 1.货币主义
– 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弗里德曼 。他认为政府的积极的宏观经济 干预政策是引起宏观经济不稳定的罪魁祸首。
•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
成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
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2019/8/27
3
古典经济学
• 1776年,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 的发表, 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 生。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凯恩
斯撰写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向古典
经济理论的基础发起了猛攻,后人将之称为
“凯恩斯革命”。本书所要介绍的,主要不是
凯恩斯经济学,而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前者
仅仅局限于凯恩斯本人的理论,后者则包括了
凯恩斯本人及其追随者和继承者的理论。包括
萨缪尔逊、J·希克斯、P·索洛、J·托宾。
• 《国富论》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即市场力 量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经济活动达到最优 状态。
• 政策含义:政府在自由经济体系中作用十分有 限,政府不能通过经济政策影响宏观经济。
• 代表人物:李嘉图、米勒、马歇尔、庇古
2019/8/27
4
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
• 20世纪30年代暴发了世界经济大萧条,这促成
– What ?
– How ?
2019–/8W/2h7om ?
17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 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 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宏 观经济学研究资源的利用问题。
–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衰退:失业增加(充 分就业);繁荣:通货膨胀(物价稳定)}、 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经 济等。
– “萨伊法则”:任何产品的供给同时创造出等量的对产品的 需求,即供给创造需求。因此,国民生产达到均衡时,必然 是充分就业的。
– 凯恩斯革命:建立宏观经济学理论基本构架,否定了“萨伊 法则”,认为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 萧条。
• 凯恩斯: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面具有粘性,或称刚性。 即使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面是有足够的灵活性,这也 不能确保经济会移向充分就业产量,凯恩斯批评了古 典经济学家混淆了单一与GDP的变动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