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从本章开始,将阐述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而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状况和结果又是通过一系列国民收入总量指标来反映的。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众多总量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
以这些指标的核算为内容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便构成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掌握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了解宏观经济学中两派之争。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在理解这一定义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现实经济中,许多产品难以区分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故常运用增值法,即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因为各生产阶段上增加价值之和等于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产品──劳务,在社会的三种产业中,第一、第二产业提供物质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第三产业提供的是劳务,虽然劳务无形,但却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第三产业所提供的劳务价值也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之中。
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的最终产品的行业不仅包括农业、工业、及建筑业,还应包括流通部门、服务部门、社会发展部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和社会福利事业等)以及社会公务部门。
第五,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
因此,那些只是为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生产的非商品性产品,以及其它没有通过市场买卖而直接进入消费过程的商品,由于没有市场价格,也就不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1、支出法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定时期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时期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之和。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数量,用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支出法表示的国民生产总值为:GNP=Q1P1+Q2P2+…+QnPn统计上,用于购买最终产品的全部支出可分为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四项。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品、非耐用品、住房租金、劳务支出(如医疗、旅游等);但建筑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而归入固定资产投资中。
投资支出是指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
如厂房和住宅建筑、机器设备以及存货。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资本投资是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支出,包括政府对国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国外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政府购买支出仅仅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为政府转移支付。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原因是政府转移支付只是收入的转移,而没有发生相应的产品和劳务的交换。
净出口是指劳务和货物进出口差额方面的支出。
用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净出口就是X—M。
如果用C表示个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X—M表示净出口,则用支出法计算的国民生产值为:GDP=C+I+G+(X—M)2、收入法计算GDP的第二种方法被称为收入法,即通过把所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收入相加来获得GNP数字,这些收入有:劳动所得的工资、土地所得的地租、资本所得的利息,以及企业所得的正常利润和政府的税收等。
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应包括以下项目:(1)工资、利息和租金。
工资从广义上讲,包括所有工作的酬金、补助和福利费(含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和社会保险)。
利息,指人们储蓄所提供的货币资金在本期的净利息收入。
它不包括个人间因借贷关系而发生的利息和政府公债利息;租金,主要指个人在出租土地等资产时的租金收入。
(2)业主收入这里的业主是指不受人雇佣的独立生产者,如医生、律师、农民等,他们的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往往混在一起的作为业主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以及公司未分配利润。
(4)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指公司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捐款和消费者赊账;企业间接税指企业缴纳的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5)资本折旧折旧虽不是生产要素收入,但它会冲减其他收入项目,所以也应将其计入国内生产总值内。
3、部门法。
部门法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所以又称生产法。
按以上三种方法计算所得出的结果,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计算同一国内生产总值。
但在实际上,这三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往往并不一致。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如果按收入法与部门法计算出的结果与此不一致,就要通过误差调整项来进行调整,使之达到一致。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除了上面讨论的宏观经济学中极为重要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外,国民收入还包括国民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1、国内生产净值(NDP)NDP是指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一年内用于销售的一切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余下的部分,也即NDP是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
2、国民收入(NI)NI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如果说GDP和NDP是从生产的角度来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那么NI就是从分配的角度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这些产品和劳务中所得的,以要素成本计算的收入总和。
3、个人收入(PI)个人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收入的总和。
个人收入与国民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指标。
首先,国民收入中有三个主要项目即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不会成为个人收入;其次,个人所获得的实际收入中有部分不是要素收入没有被列在国民收入指标中,如:转移支付,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失业保险金、退休金和公债利息等;利息调整,即不包括在上述利息净额之中的个人利息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PDI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它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和其他非税收性支付后的余额。
上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指标,与国民生产总值一起构成五大总量指标,它们的关系可表述如下:NDP=GDP—折旧;NI=NDP—间接税;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户所支付利息。
PD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四、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因此,同样的最终产品量按不同的价格会计算出不同的国内生产总值。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不变价格是指统计时确定的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既反映了实际产量(最终产品数量)的变动,又反映了价格的变动。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只反映产量的变动。
为准确反映国民经济的实际增长情况,通常根据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进行计算。
五、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NP)是指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开放性,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日趋频繁,于是为避免国与国之间重复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一般只计算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常住居民包括:①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居民;②暂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③常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居民。
其他类型居民在国外或国内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则不计入本国的GNP中。
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同在于二者计算依据的准则不同,前者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后者则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
也即,GNP是一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GDP则是一国境内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
例如,中国GDP的一部分是由美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工厂所生产的,这些工厂的利润应划入中国GDP但不应计入GNP;又如当中国的劳动力在海外市场取得报酬时,收入应计入GNP而不应计入GDP,由此可以得出GNP与GDP存在以下关系: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六、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略)第二节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一、物价指数1、物价指数是衡量物价总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它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与劳务)不同年份的价格来表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
2、各国经常采用的物价指数主要包括消费物价指数、生产物价指数和GDP平减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是用一篮子消费物品和劳务计算的物价指数。
这种指数所选的一篮子物品是消费品和劳务,价格是零售价格。
生产物价指数是用一篮子生产资料计算的物价指数。
这种指数所选的一篮子物品是生产资料,价格是批发价格。
所以,生产物价指数也称批发指数。
GDP平减指数的一篮子固定物品包括经济中所有的物品与劳务,是某一年的名义GDP与实际GDP 之比。
二、失业率1、失业的定义。
失业者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能够工作,愿意工作而又正在寻找工作,但仍然没有工作的人。
2、美国对失业定义的具体规定:年龄在16~65岁,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a.第一次找工作或再次进入劳动市场,连续4周未找到工作;b.停止工作等待召回,连续一周未获得工作;c.被企业解雇或自愿离职者。
3、失业率。
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力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
其中,劳动力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三、遗撼指数及其他1、遗撼指数。
又称痛苦指数,是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和。
这个指数说明人们对宏观经济状况的感觉,这个指数越大,人们会对宏观经济状况越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