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从家乡来到我们这里旅游,我想大家最感兴趣的一定我们武汉当地的民俗文化,那么小导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我们武汉的一些特色习俗,
武汉民风淳朴, 又颇趋前卫、洒脱,并无多少拘泥压抑。
“过早”、“宵夜”、“泡吧”、纳凉、玩水、“杀家麻雀”,怎么自在,武汉人就怎么活,图的是一种洒脱,讲的是活得有滋有味。
武汉人活的很实在,钱少也一样活的非常有滋味,大街小巷都是各种特色小吃,既便宜又实惠,让你一包口福,因而:过早”和宵夜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过早一词最早出现在清道光年间,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就是武汉人吃早饭的俗称, 当年的“江湖码头”客来客往,行色匆匆,特定的社会氛围使武汉人养成户外“过早”的习惯。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三镇鼎立的特殊地理分布,无论是上班族还是上学族,都习惯于在沿途找一家熟悉的摊点“过早”,既快捷方便又经济实惠。
武汉三镇的小吃店遍及大街小巷,品种丰富,兼具南北风味。
既有油条、豆浆、热干面、豆皮、面窝、烧梅、汤包,也有牛肉线粉、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豆丝、锅贴饺、汤元。
大多生意兴隆,食客盈门。
据匡算,武汉经营早点的达10多万之众。
其中,武昌户部巷的早点一条街,最具特色。
人们忙碌一天后,多习惯于在晚间,尤其是夏秋酷暑季节,结伴而聚,在街头广场、公园纳凉,或谈天说地,或参与街舞。
年轻小伙、姑娘喜欢“泡吧”,三五成群,到各种小酒吧喝喝咖啡、斗几把“地主”,也有不少去江滩迪吧一条街蹦迪的。
玩够了,肚子饿了,便有了“宵夜”的习俗。
“宵夜”已成为武汉夜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最具特色的是汉口的吉庆街、精武路、堤角,武昌的首义园等。
这些地方既非清静的茶馆,亦非高档的餐厅,人们尽可以自由自在地围坐桌前,边喝啤酒,边吃麻辣虾球、精武鸭脖、牛骨头,喝高兴了还可以扯起嗓门大喊大叫。
间有卖花的、照相的、画像的、拉琴卖唱的穿梭桌间,构成了一幅民俗风景图。
许多来汉出差、旅游的外地客,也纷纷加入“过早”、“宵夜”的行列,从中品味大众百姓的生活乐趣。
武汉夏季异常炎热,素有“火炉”之称。
故武汉人有纳凉、玩水的习俗。
过去纳凉多为听书看戏,现已成为群众性的广场文化活动。
每至夜晚,在街头、广场、公园纳凉的人们就聚集一起,扭秧歌、拉琴、唱戏、赛歌、说相声、听鼓书、讲评书,自娱自乐,其乐陶陶。
还有文化部门组织的专场电影、歌舞、戏剧,或图书夜市、交谊舞会等。
这些活动称为“武汉之夏”。
所谓玩水即游泳泅水。
武汉拥江抱湖,四处都是天然的游泳场,故大多数人都习水性,有的甚至从小就是在水里泡大的。
武汉民间自古就流行泅水活动,现代游泳运动更是普及,横渡长江已成为一大传统。
毛泽东生前17次畅游武汉长江,使这一民间传统在人们心中更为根深蒂固。
目前其已演变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抢渡长江游泳活动,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游泳好手一显身手。
汉口旧俗元宵节赏灯。
每届元宵,扎灯的、卖灯的、玩灯的、赏灯的,人人忙碌,以四官殿元宵灯节为最盛。
“元宵节一到,锣鼓喧天,鞭炮震耳,各
路龙灯结队而来,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龙灯队伍,沿街起舞”。
(《武汉市志》)武昌旧俗中秋节玩荷叶灯,孩子们常取一张连柄荷叶,在叶与柄相连处穿一个小孔,插上一支点燃的蜡烛,于中秋夜月下结伴带着荷叶灯周游大街小巷,期间不时呼朋唤友,以祈吉祥平安,直至深夜方才散去。
汉阳旧俗婴儿出生,放长鞭一挂,亲戚邻里上门道贺,主人用糖茶、红蛋招待。
出生三日,洗澡穿衣,叫做“洗三”。
出生九日,须做“九朝”,必办酒请客。
婴儿满月要做“弥月”,剃胎头。
周岁时则置笔墨、算盘、戥子、脂粉、钱币、状元糕等物,任其随意抓取,以试情志,谓之“抓周”。
此俗迄今仍有沿袭。
武汉地区还曾流行一种占卜方式“数罗汉”,凡到汉阳归元寺敬香的善男信女都要到罗汉堂“数罗汉”。
许多青年人则把“数罗汉”作为一种游戏乐趣。
归元寺罗汉堂内五百金身罗汉千姿百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淳朴的人情味,是一幅人间生活画卷。
所谓数罗汉,即从自身年龄这一号罗汉数起,如当年20岁即从第二十号罗汉数起,依次顺数到第二十个罗汉(即40号罗汉)止;还有一种数法,即随便选一尊罗汉数起,数到当年年龄那一号止,其大小年龄,均依次类推。
两种数法,均要数到自己的序数的那一尊罗汉,对照罗汉神态来应验心事。
当数到面貌带笑者,以为必有好运,喜滋滋;当数到面貌哀愁或盛怒者,便认为不吉利,心存不快。
当然,这些纯属巧合,不必当真。
欲以此来卜知自己或亲友的命运,实乃笑话。
这种活动虽盛行,但信者不多,如今已成为一种游戏。
早年,每届农历正月初,善男信女赴罗汉堂拜佛,有如潮涌,所烧檀香,烟尘如雾,无法张目,但游客仍源源而入,挤得水泄不通,多半是为数罗汉问卜而来。
如今,前来归元寺罗汉堂参观的游客如织,往往以其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兴趣,在这里指指点点,品评自己数着的罗汉。
喜怒哀乐,各自心领,并讲述着各自采集的神话故事,谈到动情处,往往引起一阵欢笑,实乃一桩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