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政策
实现纪念性建筑兼顾传统平常性建筑的区域保护。
拯救老屋行动
② 2002年9月建设部发布《关于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评选工作 的通知》(建村[2002]233号)。
③ 2002年12月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明确提出了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 标志 着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制度的正式建立。
④ 2003年起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先后颁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 办法》(建村[2003]199号)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 (建村[2007]360号)等规范性文件。
④ 2012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建规[2012]195号),对提高保护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传统村落保护双轨制度阶段
拯救老屋行动
① 2012年4月,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下
名镇(村)示范工作的通知》(建村[2009]3号),制订了《全国特色景观
旅游名镇(村)示范导则》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考核办
法》,旅游部门开始参与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和开发,体现了对传统村落利
用的旅游发展导向。
拯救老屋行动
③ 2011年2月国家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主席令[2011]42号),要求 对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进行保护,使得历史文化名镇 名村的注重实体保护转向兼具传统文化的全面保护。
保护项目实施工作的意见》,为防止传统村落出现盲目建设、过度开发、 改造失当等修建性破坏现象,特提出此意见文件。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2月1日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 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完善传统村落名 录和开展传统民居调查、落实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规划等要求。
③ 传统村落具体保护工作于2013年起步,2014、2015年逐步铺开,中央财政
专项资金拨付实施。
拯救老屋行动
④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 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制定专门规划,启动专项工程,加大力度 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党和国家的年度 1号文件第一次出现传统村落保护内容。同时期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 合公 布 了 《 关 于 加 强 传 统 村 落 保 护 发 展 工 作 的 指 导 意 见 》 ( 建 村 [2012]184号)。
住建部加大传统村落价值传播及展示工作投入
拯救老屋行动
① 2015年3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公开征集中国传统村落形象标识设计作品的公告》 (公告第753号),旨在提高公众对中国传统村落的认同感,扩大中国传统村 落影响力。
② 2015年住建部发布启动“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项目,旨在通过网络、计算 机、通信等数字化手段,以行政区划、文化圈、地理文化分区等为引导,集 权威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展示每一个传统村落的聚落风貌、 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窗口。
拯救老屋行动
12 2015年6月建设部下发《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2015年中国传统 村落保护工作的通知》(建村〔2015〕91号),响应国家一号文件提出 的要求,提出开展五个方面工作,包括中央财政支持申请、传统村落补 充调查、建立地方传统村落名录、抓好日常管理等、开展项目实施情况 督查等。
⑤ 2013年 9 月 , 建 设 部 公 布 了 《 传 统 村 落 保 护 发 展 规 划 编 制 基 本 要 求 (试行)》。
拯救老屋行动
⑥ 2013年12月,公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传统民居建造技术初 步调查的通知》,提出尽快开展对传统民居建造技术的调查、整理、 记录工作。
⑦ 2014年4月四部门再次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 见》(建村[2014]61号),将传统村落保护政策具体化,一些传统村落大省 大市也编制了相应的保护办法。
拯救老屋行动
① 1986年《国务院批转建设部、文化部请关于申请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名单报告的通知》(国发[1986]104号)中首次提出保护对一些文物
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
的镇、村寨进行保护,自此我国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开始从村镇单体文物性建筑保护向文物建筑所处基质环境的整体保护转化,
1 规划管理体系的合理配置 (1) 领导干预得当 (2) 设置合理机构
2 规划和实施一一在“文化保护传承”策划中深化 (1) 规划研究深入 (2) 回归乡村的原乡规划 (3) 文化挖掘的历史传承规划 (4) 乡土气息的生活状态规划 3. 在规范中落实、在落实中创新
拯救老屋行动
18
拯救老屋行动
Thank You!
拯救老屋行动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政策与发展
付清远 2016.5.18
传统村落保护政策发展阶段
拯救老屋行动
历史文化名镇 名村保护部门 规章阶段 (1986-2007)
历史文化名镇 名村保护法律 保障阶段 (2008-2011)
传统村落保护 双轨制阶段 (2012年-迄 今)
一、部门规章阶段(1986-2007)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实践与启示
拯救老屋行动
一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缺乏对上位规划的理解与传承------ 规划理念与规划定位问题 2、规划理念缺乏创新、缺少对接;规划定位缺乏融合。 3、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质量有待提高 4、实施问题
17
二 规划和实施一一在“文化保护传承”策划中深化
二、法律保障阶段(2008-2011)
拯救老屋行动
① 2008年4月,国务院颁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
[2008]524号),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更加体系化、法制化,并正式
从国家层面肯定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命名。
② 2009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全国特色景观旅游
在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启动了以支持资助传 统村落中私人产权民营建筑保护为主要内容的项目。通过社会募集一部分资 金,财政作为项目资金委托基金会,选择某些区域(国家级的传统村落范围 内),根据自愿的原则,经过基金会评审,通过第三方的技术团队制定修缮 计划并做预算安排,文物保护基金会直接和农户签合同,资助他们一定的资 金来完成修缮工作。
拯救老屋行动
⑤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发[2006] 18号),由于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乡村,因此文化部门从这一角度开始 参与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工作。
⑥ 2007年10月颁布《城乡规划法》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进行了原则规定, 并在第31条第2款指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以及受保护建筑 物的维护和使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弥补了 《城乡规划法》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和实施上的规定不足。
发《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建村[2012]58号),首次联合启动了
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财政部也第12年8月,四部门联合出台了《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建
村[2012]125号),成立由建筑学、民俗学、规划学、艺术学、遗产学、人类
学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评审《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⑧ 2014年 7 月 , 公 布 了 第 一 批 列 入 中 央 财 政 支 持 范 围 的 中 国 传 统 村 落 名 单的通知。
拯救老屋行动 ⑨ 2014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中国传统村落系列宣传
活动的通知》,明确提出传统村落的宣传内容、宣传方式等。 ⑩ 2014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 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做好中国传统村落
拯救老屋行动
2016年4月“拯救老屋行动”项目启动,该项目是对中国传统村落中私人产权文 物建筑修缮进行资助的公益项目,实施期限暂定两年(2016年—2017年),松阳 县是该项目的整县推进试点县。
修缮项目采取产权人自愿申报的方式,对提出申请的项目由县老屋办组织专家组 进行评审,基金会审定后由基金会与申报人签订合同,基金会资助修缮经费总额 的50%。产权人可采取个人自筹、亲友拆借、银行贷款、村集体垫付、企业参与 “五管齐下”的方式筹集修缮资金。产权人还可以通过以劳抵资、以物抵资的方 式,多形式投入。
拯救老屋行动
与国家资金基金会资助方式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有益补充
① 2014年5月,中国文物基金会设立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古村落保护专 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同年7月,设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传统建筑 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
拯救老屋行动
② 2016年文物保护基金会受中央财政和国家文物局委托,承担了部分资助项目, 其中重点项目包括传统村落中私人产权民居的保护修复与利用、开放的各级 文物保护单位内容研究和传播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