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资源学复习资料

植物资源学复习资料

植物资源学复习提纲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器官:花、果、种子种子植物是指胚珠发育成种子,由种子繁殖后代的高等植物。

植物种:种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分类群,这个分类群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延续,它们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植物双命名法:规定任何一个种的学名都必须由“属名+种加词(种名)+命名人姓氏”3部分组成,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其它国文字。

其中属名是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加词是形容词,命名人姓氏通常缩写和第一个字母大写,属名和种加名书写须斜体。

例如银杏的学名:Ginkgo biloba Linn.,银杉的学名是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inn.) L’Her ex Vent. 等。

根的变态类型:根瘤、气生根、支柱根、寄生根、板根、贮藏根叶的组成: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多为绿色扁平体。

叶柄是叶片和枝之间的连接部分。

托叶是叶片或叶柄基部两侧小型的叶状体。

完全叶: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都具备的叶称完全叶,如月季、榔榆等。

不完全叶: 只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中一个或二个部分的叶叫不完全叶,如茶、台湾相思等。

复叶类型:羽状复叶、三出复叶、掌状复叶、单身复叶叶序分类:互生、对生、轮生、簇生、基生花的各个组成部分:一朵典型的花通常具有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个部分。

花萼和花冠总称为花被。

花的各部的着生处称花托,通常指花被及雄蕊着生点以下的部分。

承托花的梗叫花梗。

花梗基部的叶状体叫苞片,花梗顶端的叶状体叫小苞片,而花序梗上的叶状体叫总苞片。

完全花指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个部分均齐备的花,如桃。

不完全花指上述四个部分不齐备的花,如垂柳的雌、雄花。

花程式:又叫花公式,是利用一定的符号和数字组成的一个简单的式子,用以表示和记录花的各部分关系种子: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是所有种子植物特有的器官,也是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

通常包括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分别由受精卵、受精的极核及珠被发育而成。

植物分类系统:艾希勒(A. W. Eichler)(德国)(1839~1887)系统,恩格勒(H. G. A. Engler)(德国)(1844~1930)系统:《植物自然科志》和《植物科志纲要》两巨著,包括整个植物界。

哈利叶(Hallier)(1808~1932)系统:他所著的《有花植物科志》描述准确,分布有特色,被奉为经典著作,该系统仅限于裸子植物。

分类群:在植物学上,无论哪个分类等级的植物个体的总和都称为分类群植物资源:对人类游泳的植物的总和p1资源植物:某种或某一类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经济植物:具有商品价值的植物植物资源学:应用植物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资源植物的分布、分类、引种驯化;资源植物中有用物质的兴致,形成累积和转化的规律及其提取和加工的工艺;一定地区的植物资源种类蕴含量,开发利用及其保护的一门科学p3植物资源的特点:地域性、再生性、多用性、可变性植物资源学研究的任务:1、确定植物的学名;2、对有用植物的利用史,利用范围及其利用价值进行细致的调查;3、查清植物的分布、生态环境、资源的贮藏量、资源植物生物量、资源植物中有用物质的性质等定性和定量参数,为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并开辟新的利用途径;4、资源的再生和保护p3植物资源分类系统:按植物的用途将植物资源分为五大类,即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保护和改造环境用植物资源和植物种质资源p4植物化学成分八大类:糖类及苷类;脂类;氨基酸;蛋白质类;维生素;生物碱;挥发油办和萜类;色素;鞣质;p6—11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的溶剂的种类:水;酸或碱;乙醇;其他有机溶剂p19—20溶剂选择的标准:1、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2、溶剂不与其提取成分起化学变化;3、廉价、易得、安全无毒等p19提取方法:浸渍法、煎煮法、压榨法、升华法、回流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法p20—21分离和纯化方法:结晶法、萃取法、沉淀法(乙醇沉淀法、酸碱沉淀法、生成不溶性盐沉淀法)、盐析法、透析法、分流法、层析法(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p21—22植物资源学一般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法、民族植物学方法、综合评价法p25系统研究法定义理论依据:从同一祖先衍生而来的所有植物之间的相关性称为演化相关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植物体内的有用物质在植物界的分布与系统发育具有相关性研究方法:植物分类、植物分布和植物化学相结合,从植物中寻找具有工业、医药、食用等效价的植物新资源程序:1、分类学研究,确定研究材料;2、植物化学技术的选择,根据不同研究对象,分布选择不同研究方法(纸层析、薄层层析、气象层析、电泳)和其他方法;3、有用物质的测试和分析;4、资料的解释和比较民族植物学方法定义:以人和植物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为核心,包括原始社会、少数民族和多民族利用植物的传统经验和只是的方法p26起源: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开始出现了所谓“原始民族”和土著名字利用的植物、动物及其产品的粗略研究。

1895年美国学者哈什伯杰(J.W.Haoshbdeger)第一次提出了“民族植物学”的说法,用于描述原始社会的未开化的人使用植物的研究,1896年又进一步完善了民族植物学的内容,1941年美国植物学家琼斯(H.J.Jones)对民族植物学重新作了定义p26研究程序:1、描述阶段,对民族民间植物进行科学的鉴定、分类和利用状况的系统记述。

工作顺序:文献资料的研究(查找及考证)--调查设计—民间访问调查—田间调查和证据标本采集—鉴定分类和资料整理—描述编目;2、解释阶段,包括民间概念的解释和科学的解释;民间解释是简历在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民族文化信仰基础上的解释,有些还带着迷信色彩。

科学解释是通过揭示该职务内在的科学内容及其与人类文化的相互作用方面加以阐述。

3、应用阶段,四个具体表现:①从民族药中发掘新药。

②从传统食品中开发新型食品和饮料。

③从集市植物产品中发觉地方名特优产品。

④从传统生态技术的研究中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知识。

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的主要条件是由于我国辽阔的疆域、中纬度和大陆东岸的地理位置,起伏多山的地形以及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等因素所决定的。

中国植物资源的八大区:东北区、华北区、黄土高原区、西北区、华中区、南方区、云贵高原区、青藏高原区。

1、东北区:①木材资源,寒带针叶林树种;②大豆、高粱、小麦、玉米、甜菜、马铃薯的重要产区,最重要的商品粮嫉妒;③牧草资源;④药用植物,如人参,乌拉草。

2、华北区:①落叶阔叶林;②果蔬、木本粮油植物,本区是我国苹果、梨、桃、板栗、核桃等的重要产地之一。

3、黄土高原区:①极少数地方有少量的次生幼龄树,主要分布的植物为草灌丛,有些是药用植物和牧草资源,如白羊草,黄背草,野谷草等,灌木层主要有酸枣,白刺花以及酸刺,黄蔷薇,扁核桃;②农作物有糜子,谷子,高粱,马铃薯,豆类,小麦,玉米等,经济植物有枣树,洋槐,山杏,文冠果,苹果,梨,核桃,柿等。

4、西北区:只要是牧草资源和一些药用植物,为温带草原和荒漠植物。

5、华中区:①种子植物;②孑遗植物;③木材资源;④亚热带经济树种。

6、南方去:①热带季雨林的经济植物;②热带森林中的食用植物、果树及药用植物。

7、云贵高原:①树种与华中区相似;②孑遗植物;③经济林木有核桃、板栗、茶、油菜、油桐、梨、苹果、桃、李等,农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

8、青藏高原区:①东南边缘受东南季风影响,森林资源丰富主要树种有龙脑香科的羯布罗香、桑科的胭脂木、四数木科的四树木等;②以寒旱生植物为主,牧草资源丰富。

P40—45引种驯化的概念: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地或者外国的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将野生植物移入人工栽培条件下种植或将一种植物从一个地区移种到另一个地区叫引种,驯化是通过人工措施使引入的植物适应新的生活条件。

)p44意义:植物的引种驯化与人物类的生存和法杖息息相关,植物引种驯化导致额农业的诞生和发展,并且推动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

植物引种驯化给人类所带来的利益是多方面的:增加新的资源种类;以良种代替劣种;扩大栽培范围,发展商品生产及保护珍稀植物。

P44-45引种成功标准:1、从生物学原则看,引进植物从种子开始,在引进地又结出种子,即所引进的植物不仅能正常生长发育,还能传种接代,这才算引种成功,并称之为引种驯化成功。

2、从经济原则看,引进的植物无论去繁殖方式是有性的还是无性的,只要通过栽培能正常生长并保持其原有的经济性状,此类被称为引种栽培成功。

P44我国引种驯化的历史:国内引种时期-----陆路引种时期----海道引种时期----计划引种时期。

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基础:植物的引种驯化以进化论、遗传学和生态学的某些基本概念为理论基础,其他学科如植物学、植物区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理学等多个学科对引种驯化理论的研究起推动作用。

引种驯化的途径和步骤:1、直接引种。

遵循气候相似论,在相同的气候带内或两地气候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将植物从一个地区引入到另一个地区,另一种情况是被引种的植物靠自身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形态,生理上的变化来环节与新的环境条件的矛盾,正常生长,发育。

2、间接引种,采取特殊的栽培措施,以解决那些不能适应新地理环境条件的植物引种驯化问题,采取育种手段对引种进行改造以获得适应性强,经济和生态效益好的植物品种。

步骤:准备(选择原材料)、试验(建立品种预示圃、开展区域化栽培试验)、推广(生产推广)。

P51植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间接地促进了植物资源的保护,而植物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永续利用p56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一般原则: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1、综合利用;2、深加工;3、永续利用;4、充分发挥植物资源的生态效益,避免发展污染严重的企业;5、以传统土特产为突破口;6、发挥野生植物的优势,发展绿色食品;7、变野生为家植,建立商品基地;8、不断发掘新的资源植物种类和新的用途;9、市场研究)p57贫困山区植物资源利用现状:优势------资源丰富,山区的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使得植物资源繁多,贮量丰富。

劣势-------贫困综合症。

原因:1、影响地区开发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运输网密度,贫困山区交通不便,造成信息不灵,商品交流困难丰富的资源难以形成商品。

2、贫困山区文化落后,教育不发达,人的思想观念陈旧保守,也严重的制约了山区资源的开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