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初中应往届毕业生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技能,达到农业行业特有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水平,能从事动物养殖、疾病防治、饲料生产与营销、畜禽产品加工与检验及营销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职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各种养殖场、饲料及兽药生产企业、畜牧行政管理部门、饲料营销企业与饲料检测以及自创实体等岗位;可从事动物养殖,饲料生产、检测与营销,技术推广,企业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四、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一)毕业生规格1、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热爱专业,法制观念强。
2、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完成中职毕业生的基本业务和技能训练,具有较快适应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素质,能为升学和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自觉坚持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具有健康的心理。
(二)知识结构(1)具有农科类大学专科毕业生相当的政治理论和基础文化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家畜解剖生理、遗传育种、兽医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畜禽养殖、畜禽疾病防治、特种动物生产等专业知识。
(4)具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5)具有一般的英语水平。
(三)能力结构(1)具有本专业有关实验操作与检测技能。
(2)具有养殖场生产、经营与管理能力和动物疾病检验技能,掌握动物疾病防治技术。
(3)具有动物产品加工与开发、自创养殖或加工企业能力。
(4)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能进行动物良种选育、饲料和兽药新产品开发,并能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获得农业行业特有工种(家畜饲养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家畜繁殖工、家禽饲养工、动物检疫员)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五、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安排表Ⅰ.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注:1.含入学教育18学时\毕业教育28学时,共46学时。
2.含军训60学时(占2周,安排在第一学期中)。
Ⅱ.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周)III.学时分配表Ⅳ.技能考核(与社会考证有机结合)六、课程描述(一)文化素质课程1.两课(含就业指导)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品德修养(含职业道德),就业指导,法律基础。
基本要求: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的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体育与健康基本内容:基本军事训练、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卫生保健知识。
基本要求: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锻炼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3.计算机应用基础基本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汉字处理技术、WINDOWS、WORD等有关知识及应用、程序设计。
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配置,具备微机操作技能,获得国家一级计算机等级证书,为应用专业软件奠定基础。
4.公共英语基本内容:英语基本词汇、语法、阅读、翻译、写作等知识。
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语音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获国家三级考试等级证书。
5.基础化学(含分析化学)基本内容:无机和有机化学的基本规律、原理,分析化学的原理和应用等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化学计算能力;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来源、性质及用途。
6.应用数学基本内容:本专业必需的高等数学、概率初步和线性代数等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数学知识,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运算技能。
(二)职业基础课程7.动物学概论基本内容: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各类动物及其代表种的形态特征等基本内容。
基本要求:了解动物的种类及分类的基本方法,为学好专业课和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8.动物生物化学基本内容:氨基酸及蛋白质、酶、糖类和脂肪的功能及代谢、核酸的基本知识,维生素的种类和功能及生化实验操作技术。
基本要求:掌握氨基酸种类、蛋白质的功能及代谢。
酶的特性及功能,了解糖类和脂肪的代谢、核酸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掌握基本生化实验操作技能。
9.动物微生物基本内容:微生物的基本结构及种类,各类微生物的结构和特点,重要微生物及其与畜牧兽医的关系,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动物微生物的基本知识,熟悉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室诊断方法。
10.家畜解剖生理基本内容:畜禽解剖的基本概念,各系统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调节。
基本要求:能识别主要畜禽形态、构造,掌握各系统的结构和主要生理功能,为畜禽生产和疾病诊断及防治打下基础。
11.家畜遗传育种基本内容:遗传物质基础;遗传基本规律;变异;数量性状遗传,群体与选择、选种、选配、本品种选育、杂交等基础知识、原理及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遗传信息及其传递、数量性状遗传的基础知识;掌握遗传基本规律、遗传参数计算、杂交优势利用及杂交育种的方法等内容。
12.动物营养与饲料基本内容: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作用,动物的营养需要;饲料的种类和营养特点及加工调制方法;日粮配合及饲料添加剂等基础知识及应用。
基本要求:掌握饲料的营养原理、饲料的营养特点及加工调制方法、畜禽日粮的配制,了解动物的营养需要及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等。
13.兽医基础基本内容:动物疾病的概念、发病机理及主要病理过程;药物的动力学原理及应用,常用药物的基础知识;给药方法及操作等。
基本要求: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的病理过程,药物的动力学原理,常用药物的基础知识,给药方法及操作技能;了解发病机理。
14.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基本内容:数据资料整理、基本统计量的计算、基本统计分析、试验设计等的原理和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资料的整理、显著性的检验原理及计算方法,了解基本试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能运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
(三)职业技术与职业认证课程15.兽医临床基本内容:动物疾病诊断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常见内科疾病、外科疾病、产科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理、症状、诊断及防治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动物疾病诊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各类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防治方法与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各类疾病的病理过程。
16.畜牧各论基本内容:动物的品种、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工厂化生产技术、动物舍的要求与设计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主要品种的识别、外貌鉴定技术、饲料的调制与日粮配合;各类动物的饲养管理要点及基本技术,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技能;了解动物舍图纸的识别和动物舍设计方法,养殖场生产、经营与管理。
17.畜牧业经济管理基本内容:养殖场生产组织与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经营决策与运畴、营销方法等基本内容。
基本要求:掌握养殖场经营的运作方法和技巧,了解市场与决策的关系、营销技巧等。
18.动物繁殖技术基本内容:动物生殖系统概述、生殖激素、发情、配种、妊娠、分娩、助产、繁殖生物工程,动物的正常繁殖力等基本内容和操作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母畜的发情鉴定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妊娠诊断技术、助产及接产技术等,了解生殖激素的种类及主要生理功能、繁殖生物工程等。
19.畜牧兽医基本法规基本内容:畜牧生产与管理、兽医防治、饲料与兽药生产、畜牧兽医行政等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及其具体要求等。
基本要求:掌握畜牧生产与管理、兽医防治、饲料与兽药生产、畜牧兽医行政等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了解其具体要求。
20.动物检疫技术基本内容:动物检疫的对象,常见疾病检疫的原理及方法等内容。
基本要求:掌握动物检疫的对象,了解常见疾病检疫的原理,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检疫方法与卫生处理措施。
21.家畜环境卫生基本内容:畜禽养殖场的基本卫生条件、卫生要求及卫生指标的测定;畜禽舍的设计;环境调控等基本知识。
基本要求:掌握畜禽舍的主要环境指标的测量方法及其卫生要求;了解畜禽舍的设计及先进的环境调控方法。
(四)选修课程(含公共选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略)22.普通话知识与训练 23.生态环保 24.演讲与口才25.文献检索 26.饲料营销 27.中兽医基础28.经济动物生产 29.动物产品加工技术 30.饲料配合与添加剂31.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 32.淡水养殖技术七、说明1、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兽医临床、畜牧各论、动物繁殖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牧业经济管理、动物检疫技术。
2、考试与考查是督促学生学好功课、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每学期应有3~4门考试;其余为考查。
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单独进行技能考核。
3、学分的计算,课程教学是以16~18学时为1个学分,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生产实习、劳动生产)与军训及入学毕业教育等是按周计算,1周1学。
共有143个学分,其中文化素质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与职业认证课程的101学分,综合实训的28学分,公共选修中普通话知识与训练1学分,均为必修,必修学分共计130个,学生修满140学分方可毕业(公共选修至少3学分)。
4、学生必须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
计划制订人(签字):计划审核人(签字):___ _____计划审批人(签字):___ 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