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章 寡头垄断

第7章 寡头垄断

7-1 引言寡头垄断(Oligopoly)是一种由少数几家厂商占有大部分乃至全部市场份额的市场结构。

其产品与服务可以是有显著差异的,如汽车、电视机等,也可以使差异不大的,如石油、钢铁等。

寡头垄断最突出的市场特征是市场中主要的,能够影响市场价格变化的厂商个数很少,以至于如果某主要厂商在价格、产量和质量等方面出现调整,就会影响市场的价格和供应量,从而影响其他厂商的利润。

由于这种市场结构中厂商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市场竞争格局十分复杂。

典型的寡头垄断产业航空运输业–美国:AA,UA,Delta市场份额在50%以上–中国:国航、东航和南航的市场份额在60%左右;新的重组计划将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 汽车制造业–美国的三大汽车制造厂占70%左右–中国的三大汽车制造厂占50%左右7-2 寡头垄断市场的复杂性与重要性7-2-1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复杂性在两种极端的市场结构中,完全竞争厂商根据市场价格选择合适的产量,完全垄断厂商在市场需求曲线上选择自己的产量和价格,实现利润最大化。

寡头垄断市场是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垄断性大于竞争性的一种市场结构。

在这里,每个厂商都大到足以影响市场,但却不能决定市场,都可以影响但不能决定自己和对手的利润,都会对竞争对手的行为做出反应,也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对手的连锁反应。

所以,厂商之间的信息结构、对竞争对手的反应预期、厂商的合作与不合作偏好等都会引起市场格局。

7-2-2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重要性 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有的一些重要的产业,如钢铁、化工、汽车制造等都具有寡头垄断特征,而且这些产业技术进步迅速,在产规模很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业正在趋向寡头垄断,如零售商业等。

7-3 基于不合作的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厂商之间总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厂商在做出决策时,必须认真分析和推测自己的决策对竞争对手的影响、竞争对手因此产生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自己的影响等。

厂商可以选择具有合作倾向的行为,也可以选择不合作的行为。

7-3-1古诺模型•法国经济学家古诺建立只有两个寡头的市场模型,它的基本假设是:(1)两个寡头A、B生产同质的商品;(2)两个寡头都假定对应于他的产量决策,其竞争者的产量是不变的,据此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在以上的情况下,厂商如何决策 如果厂商A知道或估计厂商B会生产多少,它就可以确定自己最优化(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比如,当A知道B的产量为20时,则A的市场需求函数就是P=100-Q=100-(Q A+Q B)=80-Q A=P•Q A-10Q A这时πA=(80-Q A)Q A-10Q A=70Q A-Q A2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70-2Q=0,可得:Q A=35A古诺模型是一种非完全竞争状态,在这个均衡位置上,市场价格通常高于厂商的边际成本,所以两家厂商都能够获得正常的利润。

可以将上述例子中的Q A 与Q B 的值分别代入到各自的利润函数中,求得πA =πB =900对古诺模型的评价-1古诺模型的经济合理性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从动态角度,假定每个厂商都能够迅速地、无成本地调整自己的产量。

在双寡头市场结构下,如果厂商A 看到厂商B 的当期产量是Q B ,则会认为其下期的产量依然是Q B ,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自己的产量Q A ;同样,厂商B 也会根据厂商A 的产量优化自己的产量。

这样的行为调整直到长期的均衡点,达到所谓的“古诺均衡”。

另一种是假定每家厂商都从自身利润最大化角度进行选择,同时也都知道且相信竞争对手是知道大家都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进行选择。

这样,各方选择的产量也会实现“古诺均衡”。

对古诺模型的评价-2古诺模型也一直受到不少的批评:批评者认为,它与经济学中对经济人的理性假设是不一致的;同时,厂商都会对自己过去的预期错误进行修正,这就使调整的模式非常复杂,而非简单的古诺模型所表现的那样。

7-3-2 斯塔克博格(Stackelberg)模型与古诺模型中两个厂商同时决策不同,斯塔克博格模型描述的是决策顺序不对称时的情况,它同样是寡头垄断市场中不合作竞争的一个经典模型。

仍以上述的古诺模型中的例子进行分析,即需求函数和利润函数都不变,但不同的是厂商A可以先决定自己的产量,然后是厂商B看到厂商A的产量后再决定自己的产量。

现在我们关心的是,这种决策顺序发生变化以后,两家厂商的利润和市场份额会不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谁有利。

决策顺序发生改变以后的情况•如果厂商A先选择产量,它就明白,一旦自己决定了产量QA 以后,厂商B就会按照B自己的反应函数选择产量(因为B的反应函数本身就是B根据A的产量选择的符合B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即QB =45-Q A/2.•在以上情况下,厂商A的利润函数πA=90Q A-Q A2-Q A Q B中的Q B正是符合厂商B的反应函数的选择。

于是,把B的反应函数代入A的利润函数,并进行优化,就可得到QA*=45。

7-4 卡特尔和其他形式的共谋 上一节讨论古诺模型与斯塔克博格模型都是基于厂商的行为是不合作的。

但在现实中,一些寡头垄断厂商有可能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实现对双方或多方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由寡头厂商签署的在定价和确定产量水平方面合作的正式协议称为卡特尔(Cartel)。

7-4-1影响卡特尔建立和维持的因素 虽然寡头垄断市场中的寡头们都认识到共谋能给各自带来巨大利益,所以都有动机建立一定形式的合作。

但现实中,卡特尔,尤其是长期维持的卡特尔却很少,这主要是除了政府制约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市场结构自身的原因。

(1)市场集中度一般情况下,市场中涉及的寡头越多,共谋就越难形成。

原因在于:当市场中厂商数量较多时,一家厂商通过暗中降价所能争取到的市场空间就比较大。

厂商数量较多时,彼此之间对其他厂商违约的判断难度就会增加,从而使每一家厂商的违约动机增加。

厂商数量较多时,各厂商之间的成本结构、管理模式、顾客群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判断上的不同,可能导致对共谋价格或产量的分歧,意见很难统一。

(2)产品差异度如果产品完全同质,合谋就比较容易建立起来,但如果各厂商产品的具有明显差异时,合谋就很难形成和维持。

这也就是为什么石油以及其他的原材料卡特尔比较容易形成和维持的原因。

(3)交易方式如果交易方式是公开透明的,则合谋很容易被监督和发现。

但很多情况下的密秘交易时,厂商会向顾客进行价格妥协,并且双方都不向外界透露真实的交易价格。

这种倾向使得厂商都担心同伴不能遵守约定,卡特尔就很难建立起来。

7-4-2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和产量决定 仍以前面的例子进行分析如果卡特尔已经建立起来,那么,它的动机就是要追求团体利益的最大化,即每家厂商的定产或定价最终应能够实现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

理想的情况应该如何?由P=100-Q,MC=10可得:π=PQ-10Q=(100-Q)Q-10Q=90Q-Q2对其求偏导,并令其为0,得:Q=45此时可以求得,两家的利润之和为2025元,超过了古诺模均衡的1800元和斯塔克博格模型达到均衡时的1518.75元。

容易算出,卡特尔利润的上升来源于价格的提高,因为古诺模型中的均衡价格为40元,斯塔克博格的均衡价格为32.5元,而在卡特尔这里,价格为55元。

理论上如何分配卡特尔成员的产量-1卡特尔组织的功能有二:一是在成员厂商之间统一价格;二是在各成员厂商之间分配产量。

为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必须遵循MR=MC 的原则。

为此,卡特尔一方面要根据有关资料,弄清楚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市场的需求量,并据此确定卡特尔的需求曲线,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计算出边际收益曲线;另一方面要将每个成员的边际成本曲线水平加总形成卡特尔的边际成本曲线。

这样,由MR和MC 交点所确定的价格和产量就是卡特尔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和产量。

那么卡特尔如何在成员之间进行产量的分配呢?理论上如何分配卡特尔成员的产量-2 卡特尔分配产量的原则是使各个成员厂商的边际成本相等,并与整个卡特尔均衡产量水平的边际成本相等。

也就是说,每个成员厂商生产的最后一单位产品成本都刚好等于整个卡特尔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产品的成本。

想一想: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说明整个卡特尔的收益没有实现最大化。

比如,如果某个成员的边际成本高于卡特尔的边际成本,说明将该厂商的一部分产量调整给其他成员将可以增加卡特尔的总收益,反之,如果某个成员的边际成本低于卡特尔的边际成本,说明给这个厂商增加生产配额将使整个卡特尔的收益增加。

卡特尔的实际运行情况一个成功运行的卡特尔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其成员对价格和产量协议的自觉遵守;二是要有潜在的垄断势力。

如果以上两个条件不是很充分,那么这个卡特尔就很不稳固。

比如,对于第一个条件,每个成员可能都存在机会主义倾向,因为如果其他成员都遵守协议,而某个成员私下里稍微增加产量或降低价格,则自己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或市场份额。

对于第二个条件,如果卡特尔面临的是一条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则通过卡特尔能够使成员厂商获得更大的收益,其合作的意愿会比较强,但如果卡特尔面临的是一条高度弹性的需求曲线,则通过合作来提价的空间并不大,这样的卡特尔就很难稳固。

影响卡特尔运行的其他因素 各国反垄断政策的加强对卡特尔的生存不利。

卡特尔成员的协调成本高昂。

按照各成员现有的生产规模和成本分配产量时,各成员之间的讨价还价很难避免(想一想销毁核武器的情况)。

无法控制卡特尔外部的力量。

由于卡特尔对价格和产量的垄断,可能使该垄断产业的利润十分可观,这样其他行业的厂商会进入该市场分一杯羹,而行业内的非卡特尔成员则可以舒服地享受大树底下的荫凉。

因此,由于新进入者和非成员厂商填补了完全竞争产量与卡特尔产量之间的产量缺口,使得卡特尔成员失去垄断利润和市场份额。

一个势力强大的卡特尔实例 由于各国反垄断力度不断加强,卡特尔多被作为非法的组织加以禁止,因此,现在的卡特尔常常是国际性的组织,欧佩克就是一个著名的国际卡特尔。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它是世界上(主要在中东)的一些重要产油国组织,利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较大份额,成功地抬高了石油的市场价格。

关于OPEC-1欧佩克是1960年9月14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立的,创始成员国有5个: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和委内瑞拉。

1962年11月6日,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

目前,欧佩克共有13个成员国: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沙特、阿联酋、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加蓬。

关于OPEC-2储量:2003年,欧佩克石油储量为1191.12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68.69%,略高于上年,沙特阿拉伯储量居全球之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