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影视制片管理—于丽(20200607220629)
影视制片管理—于丽(20200607220629)
第三节 电影制片业的宏观管理
一、电影制片管理的功能 1、制片管理的计划功能 从选题开始来制定生产影片的未来行动方案,是管理活动有明确的导向。 2、制片管理的组织功能 为实现影片计划目标, 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 并明确权责关系, 使各组织机构间互相分
工协作。 3、制片管理的控制功能 随时检查影片运作的实施过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保证决策计划的实施。 4、制片管理的激励功能 根据人的需要设置目标,通过目标导向来刺激人们产生达成这个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
并绘制各种体现整
部影片造型意图的设计图。美术师需要主持完成的主要设计有:影片场景、任务造型
、陈
设道具与镜头画面设计。还要在影片摄制过程中,组织与指导服装、化妆、道具、置景、绘 景、特技美术、字幕等部门的具体工作。
美术师的主要助手有副美术师和美术助理。
大型摄制组美术工作庞杂, 通常会设置总美术师。 在摄制了总美术师的剧组里, 美术师
电影电视制片管理学
M-C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电影制片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电影制片
电影制片 :就是影片的生产。 即以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电影创作者们利用所需要的各种
设备并且投入的必要的各种资料,创造出适合电影市场需要的产品——影片生产的过程。
二、影片的生产系统
影片的生产系统包括三个基本部分:
1、影片的投入
影为品牌进行综合开发,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
由上述可见, 电影制片业的运作是直接影响着电影业的生存, 所以, 加强电影制片管理
是电影发展的要求,更是电影业生存的需要。
第二章 电影业的宏观管理
就整个电影业而言,电影的管理实际上可以分为宏观的管理和微观的管理。 电影的宏观管理是指: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总体管理。可以分为两个内容: 一是作为商品, 在市场流通领域内价值规律作用下,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因利益需求关 系而产生的宏观调控。 这是推动电影业由杂耍到作坊再到工厂化、 集团化发展的过程的根本 动力。(市场方面) 二是最为工艺(或艺术) 和社会力量的一部分特殊产品, 国家、政府和行业协会对电影 产品、作品进行的管理与约束。 (外部性控制方面) 电影的微观管理主要是指从建设投资到摄制生产、发行放映全过程中的具体操控方法, 也可以理解为是电影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具体的管理内容。
及营销环境、需求量价格、流通渠道等等。
电影的广告宣传才是观众得到信息的唯一途径, 然而广告宣传是否到位, 决定的基础是
市场调研。
⑦发挥团队精神的作用
第三章 电影业的微观管理
电影制片过程中的微观管理 :就是从策划筹资到摄制生产过程中的具体管理方式。 体的讲,就是对于剧组的管理。 一、剧组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节 电影业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电影制片业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一、电影制片业的性质 制片厂既要保证产品的思想艺术性, 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又要按经济规律办事, 争取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电影制片业的任务
制片业的任务是由电影制片业的性质决定的。 从微观来讲,要生产出电影市场需要的影片。 从宏观来讲,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生产目的 为电影市场提供优秀的影片, 以满足电影观众的需求, 进而促进电影事业的发展, 促进 国际文化的交流。
的特点。原则是要保证观众的理解和发行者的意图相符。
③加强电影的品牌竞争意识
④重视电影的后续产品开发
以电影的品牌为拳头,以电影中所含着的版权为支点,制造出电影的后续产品。
⑤电影的融资效应的实现 ⑥重视电影的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 :是指企业为了一定的经营目的, 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去摸清市场现状和发展
趋势的过程,包括对顾客所做的调查,研究其对产品的意见和要求,购买的欲望和动机,以
导演、 制片主任、 摄
影师、照明师、录音师、美术师、服装师、化装师、道具师、特技师。辅助部门与人员的配
置则要取决于制片计划的总体要求。
(二)人员职责
1、制片人
制片人: 是一部影片的总负责人。 其工作的最主要内容是负责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影片
摄制计划与摄制预算。 在没有剧本或是剧本不成熟的情况下, 制片人还要负责必要的剧本创
其次, 电影制片业既决定着电影业是否生存, 也决定着电影业命运的走向。 制片业必须
要提供得到观众基本认可的影片,才能实现影片的价值,否则再多的影片也无法继续生存。
第三,制片业生产影片是否具有电影市场的多方位的可操作性,
又影响着电影业的发展。
如果制片业生产出来的影片具有可操作性, 那么该电影可以在影院以外的市场经济中, 以电
人员和
任务。
部门的组建一般分为如下内容:
1、制片管理组:设有制片主任、制片、财务人员、剧务及后勤保障人员
2、导演组:设有导演、副导演、场记,根据剧情内容有时会设有动作导演、特技导演
3、表演组:设有组长 副组长统一协调管理演员事物
4、美工组:设有总美工师、美工设计及服装、道具、化妆等小组,根据场景制作需要
作工作。 制片人对确定影片风格, 确定包括导演在内的摄制组主要成员的构成, 确定主要演
员的人选方面负有重要责任。预算不足时,制片人还要筹措资金。
2、导演
导演对制片人负责, 导演的主要职责是在制片人确定的影片制作计划和预算范围内,
在
影片创作的各个阶段里指导演员和摄制组的活动,将剧本内容转化为影片的图像和声音。
为了有效地利用影片
所需资源进而实现影片生产目标, 而进行的有计划、 有组织、 激励和控制影片运作等一系列
工作的总称。
第二节 电影制片管理的作用
在电影业的制片业、发行业和放映业三个环节中,电影的制片业处于首位。
首先, 电影业的生存必须要有可生存的产品即影片, 电影制片业是电影业生产所需产品
的唯一提供者,从这个意义来说它决定着电影业的生存。
二是指在影片的整体策划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贯彻市场营销意识。
2、实行电影的整体运作策略
( 1)题材选择策略
对于任何一个题材, 都要从商品意识出发, 做周密的需求调研。 市场需求调研的内容应
该包括:是否有观众,观众的层次、特点、范围等。
( 2)生产制作策略
( 3)促销策略
促销 :是指卖方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的一系列报道、说法活动,
制片相当于制片主任助理,是我国影视界特有的摄制组工种名称。
制片通常分:现场制片、后勤制片、美术制片。一般没有独立决定权。
4、摄影师
对导演负责, 是导演在创作方面最主要的合作者之一, 任务是负责影片银幕形象摄影造
型处理, 为影片获取最恰当的摄影画面。 根据影片内容与导演的要求, 选择摄影机及其辅助
设备,确定照明设备,监督摄影组与照明组工作。
导演的助手主要有:副导演、导演助理和场记。
副导演是导演主要的助手, 副导演的数量取决于一部电影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副导演
的主要工作是代表导演组和制片主任合作编制可行的制片计划,
协助导演选演员, 并根据导
演要求指导临时演员、群众演员和特技效果。
助理导演协助导演处理导演组的日常杂务。
场记负责在专用的场记单上记录拍摄过程发生的一切。
对焦点,做摄影记录,填写底片冲洗所需的各种单据和表格,联系洗印厂等。
5、照明师
主要任务是根据影片内容和摄影师的创作意图, 创造性地完成各种光线效果、 光线气氛,
并解决照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照明组长是摄制组内电影照明工作的负责人, 根据剧本和导演意图, 特别是摄影师对光
线处理的要求,带领照明员安装灯具和现场布光,并负责安全用电和照明灯具的正常使用。
主要是指影片的生产对象、 生产影片所需要的劳动力、 生产影片的手段, 以及影片生产
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等。
2、影片的生产过程(即价值转换过程)
指影片制作或技术加工过程。
3、影片的产出
指价值转换的结果。包括影片拷贝和影片的宣传、信息等。
三、电影制片的管理
电影制片管理 :是指在特定的影片生产的组织内外部环境约束下,
和拍摄时对服装、化妆、道具的要求安排适量制景工和服、化、道等方面相关人员。
5、录音组:设有录音师和录音员。
制片的管理者应根据整个生产工作的任务量来确定各部门的组建,
这样才能保证组建的
规模合乎生产任务量的标准,避免因人手少造成超工作量和因为人员数量过多造成费用浪
费,从而影响生产进度和影片质量。
第二节 摄制组人员及其职责
(一)摄制组是影片摄制完成的基础组织机构。 (二)加强摄制组管理是使拍摄计划顺利进行的保证。 (三)加强管理,才能使摄制组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机结合,合理使用,做到人尽其 能,物尽其用,财进其力。 二、目前摄制组组建形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1、目前摄制组的组织形式 ( 1)有名副其实的上级主管制片单位的摄制组,摄制资金和行政领导都在其单位的管 辖范围内,同时这一所谓的主管单位又参与组建创作班子,以及对摄制组的管理。 其特点是:自己可以得到保证,而工作人员又受到行政权力的制约。 ( 2)无上级主管制片单位,无固定制作人员,是一个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自由组合 形式。 2、当前摄制组存在的问题 ( 1)资金预算问题 ( 2)人员劳务报酬的支出问题 ( 3)资金不到位,拖延拍摄周期的问题 ( 4)拍摄中由于计划不强、拖延周期的问题
镜头剧本的完成是制片经营和生产指令下达的依据。
四、主创人员的确定
在进行项目 (题材) 策划、 选题确认和市场预测的时候,电影的主创人员就应同时进行
选任。 当前期准备完成, 建组工作开始的同时,就应明确主创人员,因为主创人员是必须直
接参与剧本的修改和镜头的划分的。
五、确定建组部门
在主创人员到位的同时, 摄制组在制片管理上应同时确定摄制组各部门的规模、
3、制片主任
制片主任对制片人负责, 是制片人最主要的助手。 在现代电影摄制组中, 制片主任的主
要工作是协助制片人编制影片预算, 制定拍摄计划, 确保摄制组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