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经济学专业(含一、二学位) xx届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及参考选题范围由于xx届毕业论文实行“学术论文不端行为检测”和匿名评审制,因此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需做到以下要求: ?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实际可以是假期调研、实习及长期生活所了解的数据及情况。
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撰写论文。
? 选题必须具体。
尽可能研究某旗县及其以下辖区某产业的发展或剖析某经济现象的问题、成因与对策等。
切忌大而空的题目。
? 不能以其他专业的题目(如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学领域的题目)申请经济学的学位。
? 本选题指南适用范围:申请经济学学士学位的一学位和二学位学生? 以下选题范围仅供参考,学生也可选自己实习单位的经济现象或其他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但须征得指导老师同意。
1. (某旗县)某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2. 某地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3. 某工业园区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4. 某地循环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5. 某地产业布局优化问题及其对策6. 呼包鄂产业协调发展研究7. 锡赤通产业协调发展研究8. 某地区农民收入现状、问题与对策9. 某地区农民消费结构现状、问题与对策10. 某地区农业合作社经营机制研究11. 某地区畜牧业经营现状、问题与对策12. 某(地区)牧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13. (某旗县)牧区专业养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14. 某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15. 某地区肉牛/羊产业的经营状况分析16. 某畜产品产业链延伸个案研究17. 某地绿色畜牧业产业体系构建研究18. 某地区乳制品企业面临的问题分析19. 当地生态农业及其发展模式研究20. (某农村)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21. 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在支农方面的作用分析22. 农村牧区高利贷问题研究23. 家乡(或你熟悉的某一地方)土地流转问题24. 建设某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25. 某银行/证劵公司经营发展相关问题研究26. 某省市实现低碳经济的制度、体制和机制研究27. 当地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收费政策研究28. (某县市,如二连浩特)边境贸易或边境城市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29. 某地区劳动力市场分析30. 少数民族转移就业的制约因素31. 某城市社区养老/农村养老的需求与供给现状调查研究。
32. 当地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劳动力供求状况分析33. 某地劳动者权益与保护问题研究34. (某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35. 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研究及实证分析36. 某地工业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37. 某地自然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38. 某地人文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39. 某地农家乐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40. 某地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41. 与导师协商后,属于经济学各分支学科的其他题目xx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明细题目: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1 绪论1.1研究背景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 __的战略产业,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
然而目前农业依然是国名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民收入仍然偏低。
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实际增长10.4%。
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27倍。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
在xx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 __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明确了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xx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 __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
xx年1月30日,中央公布《中共中央 __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xx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讨论了《中共中央、 __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总结xx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着重研究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xx年农业和农村工作。
中共中央连续两年发出一号文件、召开工作会议,足见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视。
但目前在农村经济毕业论文参考网论文发展中,资金短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农村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这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金融水平偏低固然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不高有关,但相关的制度安排、农村金融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快农村发展是基础。
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健全支持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农村金融体系尤为重要。
如何深化改革,建立真正符合农业和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1.2 研究思路以及方法1.2.1研究思路在文章的开始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举证。
农村金融现行体系理论上可行的、表面上是完备的,按照这一制度,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应该会得到满足。
可是从现实来看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呈现出受抑制状态。
究竟原因出在哪里,本文分别从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以及非正规金融等方面对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进行了分析研究,随后采用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以及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来说明金融改革在理论上的必要和必然性。
文章的最后,根据农村金融结构存在的缺陷,运用相关知识得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1.2.2 研究方法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研究方法,在文章的分析过程中使用规范的究方法,同时结合数据和理论层面的演绎,对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缺点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进行分析后,本文将完善农村金融结构的设计和构想也纳入规范分析之中。
同时本文也采取了系统分析的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从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按照事物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
文中将农村正式金融整体分为各个部分而加以认识,将农村正式金融分为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三部分,这样就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着重于弄清农村金融各部分在农村金融体系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以何种方式与其他方面发生制约和转化,并把客观存在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及在国外获得成功的小额信贷也纳入研究范围,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 农村金融结构现状及问题2.1 我国农村金融结构现状我们把农村金融体系划分为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
(如图1)正式金融主要指法定的金融机构,它主要包括商业性金融(农业银行、邮政储蓄等)、政策性金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合作性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非正式金融主要是指非法定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间接融资及个人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主之间等直接融资,主要包括个人借贷、合会、钱庄等[11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设计来看,农村金融体系制度设计较为完备:以合作性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为两翼,还有非正式金融的客观存在为补充,全面覆盖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
但从现实来看,农村金融体系仍然存在缺陷。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仍然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户和乡镇企业融资非常困难,农村经济主体金融需求呈抑制状态。
据中国金融年鉴(xx)调查的冀、晋、内蒙105个县域数据得知:截止至xx年初,县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67.21亿元,较上年增加428.38亿元,增长了16.87%,比贷款的增长速度快6.96个百分点。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知道农村图1 中国农村金融结构图[11]金融机构在农村组织的存款再投入到农村的比例是逐年减少,农村本来稀缺的资金大量流失[9]。
2.2 我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节将从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及在国外获得成功的小额信贷分别加以研究,着重于弄清农村金融各部分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何种地位、起何种作用,又以何种方式与其他方面发生制约和转化。
2.2.1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弊病我国唯一的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1994年4月19日,直属 __领导。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银行成立以来,在支持粮棉油购销,支持国家扶贫攻坚和农业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特别是1998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贯彻 __关于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 __关于加强收购资金管理的指示精神,坚持以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为中心,紧紧抓住贷款投放、库存监管和收贷收息等关键环节,初步建立了一套符合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切实加强了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工作,保证了政策性收购资金的及时足额供应,有力地支持了粮棉油收购工作。
其成立11年来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广大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展面临如下问题制约:一、资金不稳定,负债权益比率过高。
在1994年成立之初注册资本200亿元,但到1998年初实收资本125.85亿元,只占全部注册资本的62.93%。
[1]农业发展银行资金应主要财政无偿拨款和有偿贷款。
但由于财政历年累积收支不平衡的压力巨大,拨补资金常常不能按时到位,农业发展银行实际上不得不主要通过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来筹集资金,使筹资成本上升,与农业发展银行的优惠贷款形成了巨大的利差缺口。
二、农业发展银行资金运用效益不高。
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主要是为支持粮棉油等农产品流通各环节的营运需要,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发放收购、调销和储备贷款。
在目前中国的政策性金融分工制度下,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把贷款发放给国有粮棉购销企业,支持政府按保护价收购粮棉等主要农副产品政策的实施,提供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的资金需求。
由于粮食企业从农业发展银行获得贷款后,没有还贷的激励和压力,很容易产生较高比例的不良贷款,进而影响到中央银行再贷款资金的回收。
三、资金结构失衡,对央行依存度过大。
农业发展银行资金中,向央行借款的比例在逐年加大。
有数据显示:1995—1997年末各项资金中从央行借入的款项占资金总额的比例分别为:83.8%、86.4%和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