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思考摘要:本文对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加以研究,并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对税收的影响,并对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税收筹划;会计教学本文将对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加以研究,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一、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会计准则是我国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国家企业经济活动中关于财务核算的标准。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使实务会计与会计理论产生新的变化,也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新会计准则在许多规定上进行了创新,并推进了会计信息化进程,强化了会计信息的实用性。
一新会计准则的含义通过将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相比较,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和报告目标更加明确,相关规定更为详细和具体,整体来说更具科学性。
新会计准则在原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新规定,有效地减少了税款的流失。
例如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的调整,规定企业在核查资产的周期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定,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不能进行估计,加强了企业信息的真实性。
并且新会计准则也在原有基础上对部分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在信息记录的过程中更具有实用性,并强化了税收调整的内容,有利于保障企业依法纳税。
二新会计准则的变化趋势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使得企业会计运行系统更加完善,会计信息更为真实可靠,并有利于加快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进程,促进了全球金融投资和企业财产的透明化。
并且新会计准则在实行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我国企业会计的标准信息质量,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活力,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通过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会加强企业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有利于企业选择高回报的投资领域,并且企业决策也能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制定出更为长远的经济发展策略。
企业能通过对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保障了上市公司的经济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也更为复杂。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国家会计管理对企业进行资本控制,稳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从而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企业对于新会计准则变化内容的适应,企业能够有效地提升会计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化———以企业税收筹划为例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务出现了许多变化,以企业税收筹划为例,会计作为税收的基础,在会计实践的过程中会依据会计准则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而企业的税收环节也从会计账务处理进行展开,企业不同的账务处理,会对企业税收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有必要对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加以分析,明确新会计准则为企业税收带来的重要影响,并对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选择出企业最优纳税方案。
一政策选择的变化新会计准则的推行使得企业会计在进行某项业务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多个会计政策的选择,而对这些不同会计政策的处理也会使得该项业务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并影响到企业的税收情况。
例如对存货计价方法和固定资产折旧的变化,在原有规定上进行了相应拓展,企业不同的经济情况,也会导致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这些会计政策还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从而造成企业不同的经济后果。
新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的相应指标加以细化,对企业的折旧费用和利润带来影响,企业对于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到税收意义的所得。
二处理方法的变化新会计准则中对于所得税会计和收益计量等处理方法进行了调整,全面采用国际通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展示性差异的概念,通过适应税率计量来确认所得税费用,这种方法能够通过对暂时性差异的贯彻,来全面确认所得税资产,有利于提高企业税收的实用性。
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核算任务量的增加也会出现更多的暂时性差异,而新会计准则中对处理方法的调整,能有效地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实用性,也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新会计准则的施行,无论在内容、方法还是理念方面都进行了较大改革,这也使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发生了变化,新会计准则中的内容增多,并实现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并且创新了原有会计理念和内容,这些变化也将改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而强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一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教学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会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提出相关要求,新会计准则中包含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这也使得教师不能只熟悉原来的工商企业知识,还应熟悉其他行业知识,并加强新会计准则下的系统化知识的学习。
新会计准则也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带来影响,与原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要认清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会计科目设置等方面的差异,也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会计准则的会计教学需要全新的思维,因此教师在重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处理能力,并强化学生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实践能力。
二会计教学的改进方向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从多个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并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保障教学质量。
高校应当安排针对新会计制度、会计实务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研讨会,并组织相关专家和骨干教师进行讲座,有计划地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明确认识到新会计准则在企业的实施情况及相关问题。
高职院校还应当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改进,克服专业课之间内容重复的现象,并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加强对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转换和应用。
对于教学内容的优化,需要会计教师及时查阅最新资料,并通过集体备课制定出讲授内容,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新会计准则的实行中,企业会计的实务工作产生了许多变化,也促进了企业会计税收筹划策略等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这对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也应当针对新会计准则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建设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进,强化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1]梁冠华.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税收筹划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6.[2]张玉霞.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以及税收筹划[J].经营管理者,2021,9.[3]高永华.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及税收筹划分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21,10.[4]陈礼忠.刍议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21,9.[5]郑丹丹.新会计准则之稳健性的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21.范文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可行性分析摘要:本文在分析人力资源价值的内涵和人力资源会计的模式后,提出建立人力资源价值核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设计了一套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体系做准备,以准确的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可行性;核算一、概述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规模经济和要素质量提高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两个方面,其中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贡献率远远大于物质资源。
此外,关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为世界各国及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
人力资源存量的积累和增长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又反过来需要更多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即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无法体现出人力资源的变化情况。
因此,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执行政策和完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就尤为必要。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和模式1.人力资源的内涵。
关于人力资源的定义,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观点:一类是从人力资源载体的角度出发,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区域内在适龄劳动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也即把人力资源等同于劳动力资源;另一类是从人力体力、知识、智力和技能等的角度出发,认为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一定社会区域内在适龄劳动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所拥有的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包括已经投入和尚未投入社会财富创造活动的能力的总和。
2.人力资源会计的模式。
目前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种类基本上可分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和劳动者权益会计这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核算的内容是: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如取得成本、培训成本等等;人力资源价值的核算,即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确认人力资源的价值;人力资源权益核算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为:劳动者应享有的所有权利,主要是指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和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福利和保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三、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21世纪是一个经济不断膨胀的时期,此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化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不仅使企业内部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信息,企业外部的投资者或客户也十分关心其人力资源情况,这就对设立人力资源会计提供了迫切的要求。
首先,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的增长,财富的创造将不再依靠物质资料的投入和消耗,而是主要依靠知识。
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不仅靠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资料,还迫切需要引入人力资源会计。
其次,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生产资源,通过对它的投入,可以增加企业的产出。
但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如何又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会计对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进行核算,以考核其经济效益。
同时,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确定为资产,正确区分了投资与耗费的差别,可以使企业会计信息反映更准确。
再次,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生产资源,通过对它的投入,可以增加企业的产出。
但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如何又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会计对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进行核算,以考核其经济效益。
同时,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确定为资产,正确区分了投资与耗费的差别,可以使企业会计信息反映更准确。
最后,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正确评估企业资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需要。
任何企业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人、财、物等基本经济要素。
我国的国有企业中,除了财、物资源外,还存在着大批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他们是企业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
但是,传统的会计方法忽视了对人力资源价值的核算,使企业人才无偿外流;在资产评估中,也低估了国有资产的价值,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