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OMOM胶囊内镜操作规范

OMOM胶囊内镜操作规范

OMOM 胶囊内镜操作规范胶囊内镜操作规范内窥镜检查与治疗学是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新型学科之一。

胶囊内镜是21世纪内镜技术的发展方向,它具有安全、无创、无痛苦、操作简便、无交叉感染等优点,已在全球广泛应用。

OMOM 胶囊内镜是由重庆金山科技集团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自主开发并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消化道舒适检查工具。

本规范将介绍OMOM 胶囊内镜的基本原理及产品组成,并指导医生如何正确地操作与使用OMOM 胶囊内镜。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OMOM 胶囊内镜的原理与特点胶囊内镜的原理与特点OMOM 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是:受检者像服药一样用水将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蠕动经过消化道最后排出体外,它所拍摄的图像则以无线信号传送到受检者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上。

医生通过影像工作站回放图像而对病情做出诊断。

OMOM 胶囊内镜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设备,包括影像工作站、图像记录仪和可选配的手持无线监控仪。

另一个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耗材——智能胶囊。

智能胶囊由照相模块、电池、无线收发模块及外壳组成,受检者将它吞服后进行消化道的检查,其功能拍摄图像、数据编码、传送彩色图像信息。

胶囊插入圆形塑料包装靠近磁体时处于未开启状态,一旦将其拔出则立即被激活。

图像记录仪由背带式外套、天线单元和图像记录盒三部分组成。

它的功能是接收与存储由体内传送出来的图像信息,并向胶囊发送工作指令影像工作站是胶囊的控制平台,主要由计算机、专用读图诊断软件系统及打印机等组成。

医生可以通过它完成读片与诊断过程。

手持无线监控仪可用于在没有影像工作站的条件下,完成吞服胶囊前的初始化设置。

并可实时观察图像及控制胶囊的工作状态。

OMOM 胶囊内镜由于采用了特别的数字化程序设计,因此在使用方面具有以下四个独特的优点:第一,OMOM 胶囊内镜具有实时观察功能,确保了胶囊吞服前已正常工作,并可控制胶囊的工作模式如拍摄频率、睡眠与唤醒、曝光率、对比度等,诊断快捷和直观。

第二,OMOM 胶囊内镜采用双工多通道技术,借助不同的通道设置,为多个受检者同时间、同地点检查时,不会发生信号干扰。

第三,OMOM 胶囊内镜检查时受检者只需穿戴背心式的图像记录仪,而无需将电极贴在人体上,操作方便,受检者也更舒适。

第四,手持无线监控仪可以在没有影像工作站的条件下,直接与胶囊和图像记录仪配合使用,大大增加了检查操作的灵活性。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OMOM 胶囊内镜检查前的准备胶囊内镜检查前的准备准备工作分以下几方面;一是适应症受检者的选择,二是受检者肠道清洁,三是检查器械工具的准备。

胶囊内镜检查前对受检者的筛选很重要,要要把握适应症和和禁症。

OMOM 胶囊内镜主要适用于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小肠肿瘤、克罗恩氏病、缺铁性贫血等消化道疾病的诊断。

也可应用于消化道的常规体检,特别适用于耐受性比较差的人群。

以下情况不适用胶囊内镜:(1)经检查证实(或怀疑)患有消化道畸形、梗阻、穿孔、狭窄或瘘管;(2)体内植入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3)各种急性肠炎、严重缺铁性疾病及放射性结肠炎,如细菌性痢疾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尤其暴发型;(4)对高分子材料过敏;(5)妊娠。

医生在术前必须对受检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告知,重点告知受检者胶囊内镜的特性,特别是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包括原有肠道疾病可能会诱发其发生急性肠套叠、肠梗阻及需要进行手术处理等情况。

在获得受检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医患双方签定《知情同意书》。

为了获得清晰的消化道图像和最佳的检查效果,医生一定要受检者配合严格进行肠道清洁准备:1.饮食准备:受检者在检查前2日吃少渣半流食,每日3餐吃米粥,面汤等;不吃蔬菜水果,海带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检查前一天晚上及检查当日早晨和食。

2.清肠准备: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有多种洗肠方法供选择,不能简单划一,应综合评价病情,选择合理的方法。

最常用的清肠方法是——检查当日,用水溶解聚乙二醇4000电解质散(即PEG:如和爽、恒康正清)口服2—3包,喝水2000—3000ml。

建议第一次40分钟内服用600—1000ml,剩余2小时内服完;需要注意的是,受检者若是老年人或者已知消化道(尤其是胃动力)较弱的受检者,建议受检者在肠道准备握正式吞服胶囊前适当时间(建议20分钟)口服码丁啉(日常用量)或注射胃复安,以降低胶囊因为消化道动力不足在胃里滞留时间过长的概率。

在做握受检者清肠准备的同时,医生还应同时做握以下器械与工具的准备——1.应准备的物品包括:OMOM 智能胶囊2颗,其中1颗受检者使用,另一颗备用,确保检查顺利完成)。

2.检查OMOM 胶囊内镜系统的完整性、可靠性,包括:系统远离强磁场、电场干扰源胶囊封装完握图像记录盒电量充足,确保正常启动影像工作站能正常登陆第三部分第三部分,,OMOM 胶囊内镜检查的操作步骤胶囊内镜检查的操作步骤在做握前面的各项准备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吞服胶囊的检查过程:1.穿戴图像记录仪:确定图像记录仪处于关机状态,给受检者穿上。

先可以大概固定握,然后根据每个受检者的腰围、体型,参考天线阵分布图,调整记录仪外套夹层里面的天线单元的位置。

2.启动影像工作站和图像记录仪:开启计算机,将软件加密狗插入USB 接口,正确登录影像工作站后,用USB 线将图像记录仪和工作站连接起来,打开图像记录仪电源,这时在计算机屏幕右下方会出现一个绿色斜向下的箭头,它表示已经连接握了。

3.完成系统准备:从包装盒里取出一粒胶囊,但此时不宜从圆形磁控包装内取出。

点击影像工作站“系统准备”,按提示依次录入受检者信息、胶囊包装上的产品序列号和工作通道号,进行图像记录仪时间校正,直到系统准备完毕。

4.开启图像监视:在保持记录与与影像工作站连接的情况下,点击影像工作站“图像监视”按扭以打开实时监视窗口。

5.启动智能胶囊:将智能胶囊从磁控包装内拔出,将其保持在距图像记录仪2米之内的范围中,胶囊前端LED 快速频闪。

如胶囊以每秒2次的速度闪烁,且图像记录仪的ACT 工作指示灯也随着胶囊的频率闪烁,则说明图像记录仪与胶囊已处于正常同步工作状态。

如此时已经开启影像监视,则胶囊所拍摄到的图像将同步显示到影像工作站的屏幕上,当显示为正常的图像时,表示系统各组件工作正常。

6.吞服智能胶囊:可让受检者自己取出胶囊,减少感染机会。

受检者一只手拿着胶囊,旋转胶囊调整所摄面部图像为正面像,留存为受检者信息。

此时应保持影像工作站处于实时监控状态作观察,以进一步保证检查的成功。

当医生确定胶囊已经完全正常工作,且受检者没有任何紧张、不适感后,即可由受检者将它送温水送服。

7.检查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吞服胶囊后一般可以继续保持1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实时监控状态,而出血受检者可作床旁动态全程实时监控。

当受检者需要活动时,可随时断开USB 电缆,停止实时监控。

8.检查结束停机:当吞服胶囊后8个小时左右,胶囊电量耗尽,记录仪ACT 灯停止闪烁,影像工作站实时监视无图像,表明胶囊拍摄工作结束。

此时应先将图像记录仪的电源按钮按下几秒钟,让电源指示灯熄灭,关闭电源。

然后受检者可取下图像记录仪(含天线阵)交还给医生,而受检者也可以恢复正常饮食及活动。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OMOM 胶囊内镜检查的注意事项胶囊内镜检查的注意事项在进行OMOM 胶囊内镜的检查过程中,医生与受检者应注意以下问题:1.医生应当记录如下时间点:胶囊吞服时间、检查结束时间及伴随治疗的内容,如采用了床旁实时监控则还应记下胶囊通过贲门、幽门和回盲瓣的时间。

2.检查期间应避免图像记录仪等设备受到挤压碰撞,未经许可受检者不得随意开关图像记录仪或插拔通讯电缆。

3.吞服胶囊后受检者可以活动,但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应远离磁场电场等干扰源,也不能从身上取下图像记录仪,以确保信号不会受干扰或中断。

4.检查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进食及饮水。

特殊情况下,检查开始4小时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少量干性食品。

5.胶囊经食道进入胃部通常只需要10多秒钟的时间,如在实时监控模式下发现胶囊长时间停滞于食道,请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6.受检者应定时每15分钟检查一次图像记录仪的电量及工作状态。

如果发现电量不足,应及时进行充电。

如果工作指示灯停止闪烁,则记录下停止时间并通知医生。

7.受检者要详细记录在检查过程中发生的任何情况和时间,如出现不良反映,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8.胶囊通常在吞服后8~27 小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受检者应当密切注意自己的大便情况,确认胶囊的排出。

最握使用便盆解便,方便将排出的胶囊捡回,清洗后交回给医生以确认胶囊已经排出。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OMOM 胶囊内镜检查的图像诊断胶囊内镜检查的图像诊断完成吞服胶囊检查后,即可进行图下载与回放诊断。

首先,下载图像:医生登陆影像工作站,将收回的图像记录仪通过USB 接口连接到影像工作站,开启图像记录仪电源,要记录的图像全部导入到影像工作站。

其次,读片及诊断:医生通过影像工作站对胶囊所拍摄的图像浏览与分析。

在软件系统中,包含有常见疾病的病症库和结论库,可用来进行对比和参考。

第三,填写打印报告:医生将读片分析后所得到的结论填写诊断报告,诊断报告包括检查所见与检查印象,详细描述胶囊在体内的运行状态,图像质量,消化液性状,胃肠黏膜的色泽和蠕动程度,病变的位置、性质、形态、面积等。

诊断报告应当选择必要的彩图,并将病变进行标志。

填写之后打印两份,一份交给受检者,一份作为档案保存。

为了方便进行学术交流,OMOM 胶囊内镜可以将诊断报告保存为网页格式,也可以将病变图像保存为视频格式。

最后,将诊断报告和受者的图像数据一起刻录在一张光盘上,以免丢失,也方便保存和查阅。

至此,一次胶囊内镜的检查正式结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