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 干旱与洪涝[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干旱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2.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1.主要特征:一是出现次数多。
二是持续时间长,经常出现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旱灾甚至长达几年。
三是影响的范围广。
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受旱率、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2.成因(1)降水方面的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
长江以南地区在7、8月份降水较少,易形成伏旱;华北和东北地区,易形成春旱和春夏连旱;西南地区冬春连旱比较严重。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
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
这种地区之间水土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
一是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二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三是我国人口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1.成因(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
夏季的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直接原因。
(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
2.时空分布(1)空间分布: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南方地区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多,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2)时间分布: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
探究点一我国的干旱灾害读“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是________平原、_____________平原及___________。
答案华北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2.从水资源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北方水资源数量少、耕地多、水土资源不平衡、供需矛盾突出3.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北方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增加②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受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扩大③北方地区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量大干旱(1)我国旱灾的三大特征我国的旱灾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2)我国干旱灾害形成的原因(3)我国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地区干旱灾害多发的原因[误区警示] 我国降水稀少的干旱、半干旱区并非严重旱灾区。
干旱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造成了损害时,才称为旱灾。
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并不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常有灾害性天气发生。
据此回答1~2题。
1.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A.3、4月B.5、6月C.7、8月D.9、10月2.形成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A.副高控制B.湖泊减少C.全球变暖D.地形影响答案 1.C 2.A解析我国江南地区7、8月份由于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热少雨天气,出现伏旱。
探究点二我国的洪涝灾害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答案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答三点即可)1.比较法理解我国洪水灾害类型洪水灾害类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出现时间其他特点暴雨洪水东部季风区各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降水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类经济活动不合理4~9月(1)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2)主要有台风暴雨和梅雨锋暴雨两类(3)暴雨的时空分布与洪水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4)地势低平的中下游平原危害最大融雪洪水西北、东北高纬度山区受气温升高影响形成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洪水(1)洪水受气温影响较大(2)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山区冰凌洪水河流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的河段受河道流向制约,下游先封冻,上游河水水流不畅溢出两岸或低纬度上游河段的冰先融化,下游河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并溢出两岸形成初冬河流结冰或初春河流融冰(1)受气温影响较明显(2)受河道流向制约明显(3)只发生在有结冰期的河段(4)我国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的部分河段2.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洪涝灾害问题的分析方法原因的分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来水量大或速度快:①气候——降水多且集中,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②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③植被——植被覆盖率低;④地形——坡度大,汇水速度快,如山地、丘陵地区多发生山洪。
(2)排水不畅: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水;②河道弯曲,排水不畅;③河道淤积;④占用河道。
(3)调蓄能力差:①围湖造田;②泥沙淤积。
3.图示区域时常发生季节性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洪峰消退。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该区域季节性洪水“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
(2)简述季节性洪水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危害。
答案(1)白天气温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积雪、冰川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
(2)洪水冲刷土壤,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春季大量洪水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夏季正值农作物生长期,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
解析(1)依据图示地区经纬度判断,该地为我国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形成洪峰,夜晚气温低,冰雪消融量小,洪峰消退。
(2)春季洪水会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夏季洪水会导致农作物减产。
1.下列不是我国干旱灾害多发原因的是( )A.热带面积广,太阳辐射强B.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D.土壤保水性能差答案 A解析干旱是土壤和空气中缺水的现象,因此干旱的成因既与气候有关,也与土壤有关。
2.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江淮地区D.华北地区答案 D解析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使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春耕生产;西北地区由于农业需水量相对较小,也没有严重的春旱;江淮地区由于地处秦岭—淮河以南的湿润地区,雨季来得较早,降水量较大,因此不存在春旱。
华北地区由于雨季来得晚,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源,因此春旱严重。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A.川江河段B.长江下游河段C.荆江河段D.金沙江段4.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②流量季节变化大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3.C 4.C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第4题,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加上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蓄洪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发。
5.旱灾风险是指干旱发生及其造成损失的概率。
下图示意“内蒙古西南部某地旱灾风险等级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旱灾风险的分布特点,并简述旱灾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
(2)简述当地政府为减少旱灾损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特点:中西部风险较高,东南部、东北部风险较低。
影响:导致水资源紧张;威胁当地农牧业生产;加剧土地荒漠化(或草场退化)。
(2)①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②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灾减灾应急机制;③完善农业灌溉设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④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⑤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例分析,该地中西部风险较高,东南部、东北部风险较低。
旱灾导致水资源紧张,危害农牧业,加剧土地荒漠化程度,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2)题,为减少灾害损失,当地政府要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灾减灾应急机制;完善农业灌溉设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如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
1.对我国干旱季节分区的正确认识是( )A.东北地区以夏秋连旱为主B.华北地区为全年干旱区C.江淮地区以夏秋连旱为主D.西南地区为四季无旱区答案 C解析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以春旱和春夏连旱为主,西南地区全年都可能发生干旱。
2.下列关于我国干旱灾害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 )A.出现次数多B.持续时间长C.影响范围广D.南方成灾率高于北方答案 D每年梅雨期过后,我国长江流域往往出现旱灾。
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长江流域的旱灾一般为( )A.春旱B.秋旱C.伏旱D.冬旱4.此干旱成因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深居内陆,远离海洋C.夏季风由内陆吹向沿海D.受东北信风带控制答案 3.C 4.A解析长江流域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伏旱天气。
下图为“1969年~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6.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降水强度大B.冰川消融快C.湖泊面积广D.植被覆盖好答案 5.B 6.A解析第5题,图中信息显示,受灾面积有增加的趋势,复杂度指数波动较大,且近年来有增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