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实验动物学第四章实验动物环境控制演示文稿
实验动物学第四章实验动物环境控制演示文稿
实验动物学第四章实验动物环 境控制演示文稿
2020/10/26
1
优选实验动物学第四章实验动 物环境控制
1959年Russell和Bruch提出的 动物遗传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基因型 表现型 演出型
发育环境
周围环境
1959-1962年孕妇服用 反应停后出生的海豹儿
在动物实验中。为了使动物经过实验处理后的反应保持稳定,就必须要 求每个动物的表现型和演出型都保持稳定;而要求每个动物的表现型和演 出型保持稳定,就必须对动物的生存环境进行控制。
✓ 屏障环境温度控制在20-26℃,日温差≤4℃;相 对湿度控制在40-70%,换气次数控制在15次/h, 空气洁净度7级。
2020/10/26
8
3. 隔离环境(isolation environment)
• 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持无菌状态或无外来污染物。 隔离装置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应无菌, 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的传递系统,该系 统既能保证与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 保持内环境一致。适用于饲育SPF级、悉生及无菌 实验动物。
• 隔离环境温度控制在20-26℃,日温差≤4℃;相对 湿度控制在40-70%,换气次数≥ 20次/h,饲养无 菌动物或悉生动物的隔离装置空气洁净度为5级。 为了保证良好的隔离环境,隔离装置内外的静压差 要保持在50Pa。
2020/10/26
9
SPF动物实验室环境控制指标
指标
温度 湿度 换气量 气流速度 梯度压差
普通环境温度犬、兔、猴、小型猪等控制 在16-28℃,豚鼠、地鼠控制在18-29℃ 范围;日温差≤4℃,相对湿度控制在4070%,换气次数最少8次/h。
2020/10/26
7
2. 屏障环境(barrier environment)
✓ 屏障环境是专门为清洁级、SPF级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设 计的环境,符合动物居住的要求。通过对出入屏障环境的 人员、物品、动物和空气洁净度的控制,避免各种可能的 传染因子传入屏障环境内;通过对温湿度、噪声和换气次 数等各种理化因子的控制,给实验动物的繁育营造良好的 环境。
2020/10/26
5
二、实验动物环境的分类及控制指标
实验动物环境的分类: 1.普通环境:饲养普通级动物 2.屏障环境:饲养清洁级、SPF级动物 3.隔离环境:饲养无菌级、悉生动物
2020/10/26
6
1. 普通环境(conventional environment)
普通环境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 完全控制传染因子,但能控制野生动物的 进入,适用于饲养普通级实验动物。
2020/10/26
3
• 环境对动物实验处理的影响 R = (A + B + C)× D + E
式中:R: 实验动物的总反应 A: 实验动物种属的共同反应 B:动物品种及品系特有的反应 C: 动物的个体反应(个体差异) D: 环境的影响(包括实验处理) E: 实验误差
2020/10/26
4
第一节 实验动物环境
单位
摄氏(℃) 相对湿度(%) 次/小时 米/秒 帕斯卡(Pa)
空气洁净度 落下菌数 氨浓度 噪声 工作照度
级 个/平皿 毫克/立方米(mg/m3) 分贝(dB) 勒克斯(Lux)
范围 20-26 40 - 70 ≥15 ≤0.2 ≥10
7级 ≤3 ≤14 ≤60 ≥200
其他 日温差≤4℃
清洁走廊>饲养室>次清 洁走廊 美国宇航局标准
12/12或10/14
2020/10/26
10
不同实验动物环境的使用功能和适用动物等级
环境分类
普通 环境
屏障 环境
--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负压
隔离 环境
正压 负压
2020/10/26
使用功能
适用动物等级
实验动物生产、动物 实验、检疫
实验动物生产、动物 实验、检疫
动物实验、检疫
普通动物 清洁动物、SPF 动物 清洁动物、SPF 动物
2020/10/26
14
二、屏障设施
根据屏障控制规模的大小,分为: ➢ 屏障系统 ➢ 屏障单元 ➢ 局部屏障设备
2020/10/26
15
1.屏障系统
• 一般设计为双走廊或三走廊。
• 空气要经过初、中、高效三级过滤,其空气洁 净度达到7级(相当于美国宇航局标准10000 级)。
• 屏障系统内保持正压,通过设定清洁走廊、饲 养室/动物实验室和次清洁走廊之间的压差调 节气流走向。
• 屏障系统的出入口一般都设两道门,形成缓冲 间(气闸),防止开门时外界空气逆流进入屏 障系统内。
2020/10/26
16
双走廊屏障系统内人、动物、物品的移动路向
2020/10/26
17
屏障系统内气流、人员、物品走向 (以双走廊为例)
气流走向 清洁走廊 饲养室/动物实验室 次清洁走廊 外部区域
一、实验动物环境的概念
✓外环境
大环境 ✓内环境
小环境
国家标准: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GB14925-2010) 4.2 选址 4.2.1 应避开自然疫源地。生产设施宜 远离可能产生交叉感染的动物饲养场所。 4.2.2 宜选在环境空气质量即自然环境 条件较好的区域。 4.2.3 宜远离有严重空气污染、振动或 噪声干扰的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 要道、工厂、储仓、堆场等区域。
12
第二节 实验动物设施
• 实验动物设施是为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提 供能够控制的、稳定的、适合实验动物生 长/繁殖的环境。
• 依据功能,可分为 生产繁殖设施 动物实验设施
2020/10/26
13
一、普通设施
普通设施应符合普通环境控制要求,用于饲养普 通级动物。设施通常为单走廊专用房舍,有空调 和送、排风装置,有防野鼠、防昆虫措施。此外 还应配置动物实验室、手术室、清洗室、笼器具 和饲料垫料仓库。因普通级大动物粪尿排泄量大, 在设施建造设计时应注意足够的通风换气量和通 畅的下水管道。笼具要定期清洗消毒,饲料应确 保未污染和霉变。工作人员进入时应采取一定的 防护措施,如穿着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和手套。
实验动物生产、动物 实验、检疫
动物实验、检疫
SPF 动物、悉生动物、 无菌动物
SPF 动物、悉生动物、 无菌动物
11
实验动物环境控制的意义
1. 保证实验动物健康和质量标准化。 2. 保障实验研究获得正确结果。 3. 合乎标准的环境为动物实验工作者
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避免不利的 因素对人的伤害。
20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