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014.02.05C N 203420289U (21)申请号 201320485081.X(22)申请日 2013.08.08E02D 31/00(2006.01)E02D 27/52(2006.01)E02D 27/44(2006.01)(73)专利权人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200025 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南路310号18-22楼(72)发明人邹辉(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富石律师事务所 31265代理人刘峰(54)实用新型名称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包括一用于抵抗外部撞击的防冰锥和两用于将所述防冰锥固定连接在海上风机桩基础上的抱箍,所述防冰锥包裹环设于海上风机桩基础的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所述防冰锥的上端部通过一所述抱箍固定连接在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的高潮位,所述防冰锥的下端部通过另一所述抱箍固定连接在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的低潮位。
本实用新型将防冰锥套设在海上风机桩基础最频繁遭遇海冰撞击的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有效增强海上风机基础的防撞击性能和抗海冰流激振动动力能力。
同时,在防冰锥的上下两端部处通过抱箍便将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上,施工更加便捷有效。
(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CN 203420289 U1/1页1.一种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于抵抗外部撞击的防冰锥和两用于将所述防冰锥固定连接在海上风机桩基础上的抱箍,所述防冰锥包裹环设于海上风机桩基础的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所述防冰锥的上端部通过一所述抱箍固定连接在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的高潮位,所述防冰锥的下端部通过另一所述抱箍固定连接在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的低潮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冰锥由一上圆台和一下圆台对接组成,所述上圆台的上底面通过所述抱箍套设在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的高潮位,所述下圆台的下底面通过另一所述抱箍套设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的低潮位,所述上圆台的下底面和所述下圆台的上底面在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的平均潮位处对接,所述上圆台的上底面直径小于所述上圆台的下底面直径,所述下圆台的上底面直径大于所述下圆台的下底面直径,所述上圆台的下底面直径与所述下圆台的上底面直径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冰锥的外周侧面覆盖设置有靠泊橡胶护舷。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高潮位向上延伸设置有外部船舶辅助爬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圆台和下圆台的对接面与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的平均潮位处重合,且所述上圆台和下圆台以所述对接面为对称面上下对称。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圆台的母线和所述上圆台的轴之间的夹角为28-32°。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圆台的母线和所述下圆台的轴之间的夹角为28-32°。
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420289 U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
背景技术[0002] 海上风力发电与陆上风力发电的最大区别在于两者所处的位置,海上风电机组的基础处于海上,故高纬度海域海上风机基础会遭受海水的侵蚀和海冰的撞击,海上风机进行维护时,需要通过检修船靠泊在风机基础上通过爬梯与风机基础进行连接,才能到达风机基础上进行检修。
[0003] 针对于海上风机基础的特殊地理位置,本发明人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有效增强海上风机基础的防撞撞击性能和抗海冰流激振动动力能力的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增强海上风机基础的防撞撞击性能和抗海冰流激振动动力能力的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包括一用于抵抗外部撞击的防冰锥和两用于将所述防冰锥固定连接在海上风机桩基础上的抱箍,所述防冰锥包裹环设于海上风机桩基础的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所述防冰锥的上端部通过一所述抱箍固定连接在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的高潮位,所述防冰锥的下端部通过另一所述抱箍固定连接在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的低潮位。
[0006] 较佳的,所述防冰锥由一上圆台和一下圆台对接组成,所述上圆台的上底面通过所述抱箍套设在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的高潮位,所述下圆台的下底面通过另一所述抱箍套设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的低潮位,所述上圆台的下底面和所述下圆台的上底面在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的平均潮位处对接,所述上圆台的上底面直径小于所述上圆台的下底面直径,所述下圆台的上底面直径大于所述下圆台的下底面直径,所述上圆台的下底面直径与所述下圆台的上底面直径相等。
[0007] 较佳的,所述防冰锥的外周侧面覆盖设置有靠泊橡胶护舷。
[0008] 较佳的,在位于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高潮位向上延伸设置有外部船舶辅助爬梯。
[0009] 较佳的,所述上圆台和下圆台的对接面与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的平均潮位处重合,且所述上圆台和下圆台以所述对接面为对称面上下对称。
[0010] 较佳的,所述上圆台的母线和所述上圆台的轴之间的夹角为28-32°。
[0011] 较佳的,所述下圆台的母线和所述下圆台的轴之间的夹角为28-32°。
[001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防冰锥套设在海上风机桩基础最频繁遭遇海冰撞击的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有效增强海上风机基础的防撞撞击性能和抗海冰流激振动动力能力。
同时,在防冰锥的上下两端部处通过抱箍便将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海上风机桩基础上,施工更加便捷有效,能节省海上风机结构施工有限的可利用时间。
[0013]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还联合设置了靠泊橡胶护舷和外部船舶辅助爬梯形成了一套海上风机基础防冰撞击、防船撞击、检修船只靠泊和检修人员上下风机塔筒检修通道等的完整体系。
结合如上所述的上圆台和下圆台结构组合形成防冰锥,进一步优化了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加海上风机桩基础的整体刚度和海冰撞击区、船舶靠泊区的局部刚度,提高了基础的防撞撞击性能和抗海冰流激振动动力能力,可以节省海冰撞击区风机基础一部分爬梯长度,解决撞击区附属结构防冰撞击,节省附属结构钢材量,且施工质量可靠、简捷,不损伤海上风机桩基础,经济性好。
[0014]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0015] 图1为本实施例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的结构立面图。
[0016] 图2为图1的A-A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7] 图1为本实施例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的结构立面图,图2为图1的A-A截面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包括一用于抵抗外部撞击的防冰锥1和两用于将防冰锥1固定连接在海上风机桩基础2上的抱箍,如图1所示,两所述抱箍分别为上抱箍3和下抱箍4。
[0018] 如图1所示,防冰锥1包裹环设于海上风机桩基础2的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防冰锥1的上端部通过上抱箍3固定连接在海上风机桩基础2的高潮位,防冰锥1的下端部通过下抱箍4固定连接在海上风机桩基础2的低潮位。
[0019] 具体的,如图所示,防冰锥1由一上圆台11和一下圆台12对接组成,上圆台11的上底面通过上抱箍3套设在海上风机桩基础2的高潮位,下圆台12的下底面通过下抱箍4套设海上风机桩基础2的低潮位,上圆台11的下底面和下圆台12的上底面在海上风机桩基础2的平均潮位处对接,上圆台11的上底面直径小于上圆台11的下底面直径,下圆台12的上底面直径大于下圆台12的下底面直径,上圆台11的下底面直径与下圆台12的上底面直径相等。
[0020] 示例性的,上圆台11和下圆台12的对接面与海上风机桩基础2的平均潮位处重合,且上圆台11和下圆台12以所述对接面为对称面上下对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上圆台11的母线和上圆台11的轴之间的夹角为30°,下圆台12的母线和下圆台12的轴之间的夹角为30°,当然了,本实施例上圆台和/或下圆台的所述夹角还可以选用28°或32°等其他角度,此处不再赘述。
[0021] 本实施例的防冰锥为上圆台和下圆台分体单独预制成型,然后于现场先套设下圆台,固定后再套设上圆台,现场进行对接而成。
当然了,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防冰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如根据海上风机桩基础的具体情况预制尺寸匹配的防冰锥,然后直接套设在海上风机桩基础上,通过两端抱箍直接进行固定。
防冰锥的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此处不再赘述。
[0022]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具体实施方式,防冰锥1的外周侧面覆盖设置有靠泊橡胶护舷5,在位于海上风机桩基础2高潮位向上延伸设置有外部船舶辅助爬梯6。
[0023]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防冰锥1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上抱箍3和下抱箍4贴合密封套设在海上风机桩基础2的侧面上,还在防冰锥1的外周侧面上覆盖靠泊橡胶护舷5,在海上风机桩基础2高潮位上侧即防冰锥1上方设置外部船舶辅助爬梯6,各部件的组合形成了一套海上风机基础防冰撞击、防船撞击、检修船只靠泊和检修人员上下风机塔筒检修通道等的海上风机基础的防冰结构,有效增加海上风机桩基础的整体刚度和海冰撞击区、船舶靠泊区的局部刚度,提高了基础的防撞撞击性能和抗海冰流激振动动力能力,节省了海冰撞击区风机基础一部分爬梯长度,解决撞击区附属结构防冰撞击,节省附属结构钢材量,且还具有施工质量可靠、简捷,不损伤海上风机桩基础,经济性好的优点。
[0024]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
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
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图1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