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同情的眼神①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

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

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②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

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③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④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⑤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

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

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⑥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

“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

”1. 第②段中“打量”一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 第④段中骑手的“好奇心”是什么?3. 第⑤段中老人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是可信的,因为:____________4. 分析第⑤段“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

(1)“美好的品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知道谁有更美好的品德”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第②段中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为什么特别强调“看着那人的眼睛”?6. 第⑥段“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一句中“触动”的是什么?(二)马戏团①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父亲曾带着我排队买票看马戏。

排了老半天,终于在我们和售票口之间只隔着一个家庭,这个家庭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有8个在12岁以下的小孩。

他们穿着便宜的衣服,看来虽然没有什么钱,但全身干干净净的,举止很乖巧。

排队时,他们两个两个成一排,手牵手跟在父母的身后。

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看小丑、大象,今晚肯定是这些孩子们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了。

②他们的父亲神气地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

这个母亲挽着父亲的手,看着她的丈夫,好像在说:“你真像个佩着光荣勋章的骑士。

”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凝视着他的妻子,好像在回答:“没错,我就是你说的那个样子。

”③卖票的女郎问这个父亲,他要多少张票?他神气地回答:“请给我8张小孩的两张大人的,我带全家看马戏。

”④售票员开出了价格。

⑤这人的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

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问:“你刚刚说是多少钱?”⑥售票员又报一次价格。

⑦这人的钱显然不够。

⑧但他怎能转身告诉那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⑨我的父亲目睹了一切。

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2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事实上,我们一点儿也不富有!),他又蹲下来,捡起钞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袋里掉出来的!”⑩这人当然知道原因。

他并没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刻帮了忙。

他看着我父亲的眼睛,用双手握住父亲的手,把那张20元的钞票紧紧压在中间,他的嘴唇发抖,泪水忽然滑落他的脸颊,答道:“谢谢,谢谢您,先生。

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意义重大。

”⑾父亲和我回头跳上我们的车回家,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但我们也没有徒劳而返。

1. 第⑩段“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中的“原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2. 第⑨段括号里补充说明的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3. 第⑧段“但他怎能告诉那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中“兴致勃勃”在文中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第②段“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说“他骄傲”是因为:____________5. 第⑩段“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候帮了忙。

”说“这人”“绝望”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买票;说他“心碎”是因为____________;说他“困窘”是因为______6. 第⑦段“这人的钱显然是不够的”依据是:(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7. 第⑾段“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看成马戏,却又说:“没有徒劳而返”,他们得到的是什么?(三)海中救援①几年前,在荷兰一个渔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②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成为重要的组织。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风吹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S·O·S的信号。

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集在小镇广场上望着海港。

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③过了一个小时,当救援船穿过迷雾出现时,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

当他们精疲力尽地抵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的队长说,救援船无法载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个,要是再多装一个,救援船就会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④忙乱中,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的那个人。

16岁的汉斯也应声而出。

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在音讯全无。

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⑤汉斯回答:“妈,我必须去。

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这是我的责任。

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

”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

⑥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

最后,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

队长把手围成筒状,向汉斯叫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有!我们找到他了。

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1. 第①段中“一个年轻男孩教会”的是2. 第②段中“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第④段中的“应声而出”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第⑤段中“扮演我们的角色”中的“角色”是指____________5. 第⑤段中“汉斯吻了他的母亲”中的“吻”一词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第⑥段中,为什么“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7. 对汉斯的行为谈谈你的见解:(四)难忘那张圆脸七个春夏秋冬,送走过几百个中学生,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但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晰地刻着一个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故事。

那张稚气的圆脸,是我曾经伤害过的。

这件事,发生在7年前的9月3日,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堂课。

靠前门的课桌后,坐着的是这个圆脸少年。

一开始上课,他的两手就抄在袖筒里,平放在桌子上,头枕在上面,并且不时地抬起衣袖去抹那淌出来的鼻涕。

他的举止惹恼了我。

要知道,这可是我的第一堂试讲课,内容是茅盾的《白杨礼赞》。

为了这堂课,我足足准备了3天。

更何况,教室后排还坐着那位年长的教务主任,他是在考评我的教学能力。

圆脸的表现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对我的轻视。

我的心境被破坏了。

努力地不去看那张“可憎”的圆脸,继续讲我的课。

可是不行,接连发出的抽吸鼻涕的声音已经把课堂上一半的目光吸引过去了,间或传来低声议论,“啧啧”的嗤笑。

教务主任也在盯着我,似乎在看着我怎样对付这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我暴怒了,对着圆脸大喝一声:“你,站起来!”圆脸慢慢地抬起头,迷茫的眼睛闪了闪,然后低垂下头,缓缓地站起。

我有些懊悔了。

说他什么呢?总不能说他流鼻涕吧。

于是,我指着板书,问:“茅盾的《白杨礼赞》在开头为什么没去写白杨树,而写的是黄土高原的壮观景象呢?”话一出口,我被自己的机灵陶醉了。

这是我刚讲过的问题,我想他应该回答出来,然后让他坐下,告诫他坐端正,注意听讲,也就算解了围。

“我不会。

”圆脸回答,声音很低,但很干脆。

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说什么?”圆脸的头垂得更低了:“你刚才讲的我没听明白。

”我恼怒起来,厉声质问:“那么,你听什么了?”几十双眼睛凝视着我,其中也有教务主任。

圆脸没说话,只是深深地垂着头。

“你出去!”话一出口,连我也奇怪自己何以有这个念头。

圆脸猛地抬起头,我看到的分明是一双愤怒的眼睛,目光中似乎还有一丝淡淡的哀怨。

“你出去!”他终于离开了座位,拉开教室的门,跑了出去。

课堂恢复了平静,可静得让人感到压抑。

我继续上课。

这堂课好长啊!课后,教务主任找到了我。

没有评论这堂课上得怎样,只是给我介绍那个被我赶出教室的学生。

“他也是够可怜的了。

父母离异,他跟着奶奶生活,现在奶奶病了,他很需要关怀,但从来不把苦告诉同学。

他太孤独,他需要理解,尤其是来自教师的理解。

”说完,教务主任长久地看着我。

我的心被刺痛了,也想起了那颗被我刺痛的心。

我知道,这第一堂课是彻底失败了。

我不配在学生面前自称老师,也不配让学生叫老师。

我该怎么办呢?下午,在我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折得正正方方的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您第一次登上讲台,我能理解您做的一切;我也多么希望别人能理解我呵!我的心好苦。

被您从课堂赶了出去的学生。

”我被震动了。

从这以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师”这个词的含义。

他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人”,而要“教人”,首要的是先教自己,教自己去理解学生,这样才可能教好人,教好书。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7年了,但那张永远抹不去的圆脸,那双哀怨的眼睛,时时在提醒我,即使在离开讲台的今天,仍然如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