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必修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共计60分)
1.生活处处有哲学,我们也需要学习哲学。
这是因为哲学()
A.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B.能对一切问题做出解释
C.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可以代替一切具体科学
2.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这说明
A、具体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C、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
B.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 唯心主义
尽管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是都有着共同的本质。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 现象
B. 意识
C. 精神
D. 物质
6.毛泽东说过:“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净是动没有,净是不动也没有。
”这表明()
A.世界是运动的物质世界 B.世界上的事物都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世界无法认识
7.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这里的“物质”是指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8.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下列说法能够体现这一哲学观点的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仁者心动
坐地日行八万里
心外无物
9.从意识内容看,意识是()
A.人脑的机能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物质的产物 D.自然界长期发展结果
10右侧漫画启示我们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从实际出发 C.发挥主观能动性
D.树立创新意识
1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实施某项重大工程,往往先制定规划和方案,然后逐步实施。
这说明
A.意识活动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人在复杂的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人能够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
12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范畴的是
A.水往低处流 B.新陈代谢 C.月亮绕地球转 D.红灯停,绿灯行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句谚语包含的哲理有()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人们在规律面前有时是无能为力的
D.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14.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
A.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主观性
15.真理是人们( )
A.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 B.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C.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在实践中总结的知识体系
16.“只要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同一方向迈出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这句话意味着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16.少排一点废气,天空多一片湛蓝;多种一棵树,大地多一片绿色;少用一次性筷子,拯救一片森林;节约一点水,汇聚一条河……美好家园离不开你我他。
这告诉我们( ) A.人可以根据主观愿望创造联系 B.人不能改变事物的具体联系
C.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要看到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17.“君住长江头,我位长江尾,虽然日日不见君,用君污染水”。
反映近年来发生在我国江河流域的“跨界污染”现状。
从哲学上启示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当()
A. 立足于当地客观实际 B.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集中力量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18.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
19.每逢新年来临,就会有人在《星座物语》中查询自己新一年的“星座运势”。
运势好的兴高采烈,运势坏的则惴惴不安。
这样做()
A.是以想象的联系取代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是利用事物的固有联系为自身造福C.看到了联系要受到主观、客观条件的制约 D.看到了事物之间存在的多种多样的联系20.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 B.事物由少到多的量的积累过程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
21.“士别三日,既更刮目相看”,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是静止不动的
22.“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
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23.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下列与此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D.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24.“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只相同的手掌。
”这主要体现()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矛盾具有同一性
D、矛盾具有客观性
25.有人认为,只要经济工作搞好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思想问题自然而然就会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
这种认识
A.恰当处理好了主次矛盾的关系
B.紧紧抓住了主要矛盾
C.忽视了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D.混淆了问题的主流和支流
26.以下观点对辩证的否定理解正确的为()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④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27.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因为()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④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南大生命科学院课题组最新发现:稻米中一些微小RNA(核糖核酸)经过烹饪、咀嚼、消化后,仍能“活着”进入动物体内,它可以调控人类的基因,从而改变人类的生理功能,让人更容易得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疾病。
这说明了
①真理往往与谬误相伴而行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9.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将原来实施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D.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30. 某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营造“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
该校评价学生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反对全面发展,坚持重点论
C.矛盾具有普遍性,坚持一点论,反对两点论
D.次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
31. 某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陲,风景秀丽,四季如春,但基础产业薄弱,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都比较落后。
据此该地区制定了符合当地的发展战略,建立了绿色经济产业带,民族文化特色区等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
该地区制定自己发展战略的做法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2分)
32.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对省内文化资源进行充分调研后提出的重要战略指导目标之一,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跨越,是顺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要求并通过科学论证的战略决策,它必将成为推动安徽经济强省、生态强省建设的重要助推力。
请分析材料中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6分)
33. 2012年个人电脑迎来了30周岁的生日,个人电脑的强大兄弟——超级计算机,则已走过70年的风风雨雨。
作为高科技发展的要素,超级计算机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国防方面的竞争利器。
经过我国科技工作者几十年不懈地努力,我国的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水平显著提高。
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曾以每秒4 700万亿次的峰值运算速度和2 566万亿次的持续运算速度,双双刷新国际超级计算机运行性能最高纪录,排名世界第一,登顶世界超级计算机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