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第二章第三节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第二章第三节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第三节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01、预习准备区精心准备夯实基础一、城镇化的概念1.概念: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01非农业人口、乡村地域转化为□02城镇地域、03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农业活动转化为□2.表现(1)人口的集中过程。

(2)乡村向城镇的转化过程。

(3)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

3.世界城镇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初期阶段→中期阶段→成熟阶段二、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特点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特点发达国家1950年后先快后慢,现在速度放缓、已经进入成熟期发展中国家1950年后先慢后快,现在快速发展2.部分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特点欧美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初步实现了城镇化,现在城镇人口比重已□01很高;目前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已逐渐□02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03逆城市化”日本20世纪50~60年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

目前城镇化率已超过□0490%,空间上高度集中在□05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非洲长期处于较□06低的经济水平;部分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镇人口膨胀,就业岗位□07不足、导致贫民集聚亚洲东南部城镇化基本特点是人口□08急剧膨胀,但在经济、社会和制度等多方面还是有□09乡村的特点。

部分国家普遍存在就业岗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匮乏和生活环境□10恶化等问题突出中国目前城镇化□11快速发展,城镇数量和规模还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城镇化发展的空间□12依然很大1.判断正误。

(1)城镇化过程中,乡村人口必然减少。

(×)(2)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逐渐发生变化。

(√)(3)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

(×)(4)大城镇发展迅速和中小城镇发展缓慢是当今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

(√) 2.下列国家中,处于城镇化后期阶段的是()A.中国B.印度C.美国D.埃及答案 C解析美国为发达国家,处于城镇化后期阶段;中国、印度和埃及为发展中国家,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

3.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提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城镇化速度最快的阶段是不是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时期?提示不是。

城镇化中期阶段速度最快,城镇化后期阶段水平最高。

三、城镇化的利弊1.有利影响(1)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调整。

大量吸收□01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促进劳动力02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从第一产业向□(2)社会进步、传播文明。

城镇文化向乡村广泛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03缩小。

和生活方式,城乡发展差距□(3)科技进步、生产发展。

现代化城镇是主要的科技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4)城乡互动、全面发展。

2.阶段性问题(1)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人口问题。

城镇人口大量增加,□04就业压力加大,失业人数上升,导致部分低收入者陷入贫困。

(3)住房问题。

城镇面积□05有限,过多人口造成住房紧张,出现贫民窟和棚户区。

(4)交通问题。

车辆数量增加后,交通□06拥堵、停车困难等。

,1.判断正误。

(1)城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城市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排放大量污染物导致的。

(√)(3)有人戏称北京为“首堵”,其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2.下列属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是()A.交通拥挤B.居住条件差C.固体垃圾污染D.失业人数多答案 C解析四个选项中只有固体垃圾污染属于环境污染。

3.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在经历强降水过程中,会暴发“城市洪水”,造成巨大的损失。

分析导致“城市洪水”屡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提示暴雨集中;硬化路面大大减少了雨水的下渗;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

任务探究区思维探究实践运用任务探究城镇化的概念和进程下图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登的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含预测)。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说明图示时期,印度与美国城镇化特征的差异。

(2)巴西城镇化过程与其经济发展明显不协调,指出这可能给该国带来的问题。

(3)试分析近半个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速度上的差异和原因。

[成果展示](1)美国城镇化水平高,印度城镇化水平低;1950~2000年,美国与印度城镇化速度差异不大;2000年以后,印度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环境污染严重。

(3)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速度比发达国家快。

原因:发达国家由于城镇化水平已经很高,部分大城市开始出现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由于获得民族独立,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加速。

1.城镇化的标志2.城镇化过程的表现人口的集中过程人口不断向□03城镇集中城镇化水平上升;城镇□04规模扩大乡村向城镇的转化过程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05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镇建设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产业结构以□06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并伴随着城镇文明向乡村地区扩散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来源于□07推力和拉力。

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08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下图所示:4.城镇化进程(1)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早晚早晚早(18世纪中叶)晚(“二战”之后)原因工业化早□19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速度加快原因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20成熟的阶经济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迅速段城镇化水平高低高(70%左右) 低(40%左右)原因起步□21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城镇化进程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22快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相适应不相适应原因农业向□23现代化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迁移城镇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5.(1)过度城镇化,是指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24工业化的速度,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的现象。

这种情况在□25发展中国家比较明显,尤其在拉丁美洲(如巴西、阿根廷)特别明显。

(2)滞后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26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现象。

这种情况不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读我国某地城镇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阶段Ⅰ所表示的城镇化阶段是()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2)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D.轨道交通的发展科学思维城镇化进程的判断方法第(1)题,由图可知,阶段Ⅰ该地城市由市区向郊区拓展,属于城镇化中期阶段。

第(2)题,由图可知,阶段Ⅱ出现城区人口向乡村与小城镇迁移的逆城市化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市中心区地价上涨,环境恶化引起的。

[答案](1)B(2)C提升运用能力读下表,完成1~2题。

地区城镇人口/万人乡村人口/万人甲165 347乙264 396丙512 173丁385 411.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 D解析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地区总人口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之和。

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可知,丁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最高。

2.与甲地区城镇化特征最为相似的地区是()A.东非B.西欧C.东亚D.北美答案 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甲地区城镇化水平约为32%,城镇化水平低。

东非社会经济落后,城镇化水平低。

任务探究城镇化的利弊2019年2月25日,《中国城镇化质量评估报告》研讨会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举行,来自城市规划与建设、自然资源、人口、环境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荟萃一堂,积极为中国城市的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建言献策。

《评估报告》选取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和公共服务五个一级指标,以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PM2.5年均浓度、生命线工程完好率、万人拥有养老床位数等22个二级指标。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评估报告》关注了哪些主要的城镇化问题?(2)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有哪些?[成果展示](1)医疗问题,住房问题,环境问题等。

(2)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3)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

1.城镇化的意义项目意义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工业和□01服务业的发展,改善□02产业结构;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03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对污染物进行□04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2.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环境问题(2)社会问题增加市环境质量;导致住房紧张,影响居住质量道路;加快住房建设;优先发展□16公共交通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人口无序迁入造成贫困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握手楼”是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南宁市“握手楼”数量逐渐增多,高度不断增高。

下图示意南宁市某城中村的“握手楼”。

据此完成(1)~(3)题。

(1)南宁市的“握手楼”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A.人口增加B.土地紧张C.环境恶化D.交通拥堵(2)“握手楼”集中区域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有()①车辆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②建筑通风、采光条件极差③建筑质量差,容易倒塌④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A.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C.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D.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科学思维城镇化问题的分析思路第(1)题,根据材料“握手楼”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且楼层越来越高,说明城市用地紧张,导致住房拥挤。

第(2)题,住房拥挤导致无规划乱建造房屋,致使房屋过于密集,通风、采光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房屋密集,道路狭窄,车辆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第(3)题,城市住房拥挤产生的根源在于城市人口过多,所以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

[答案](1)B(2)B(3)A提升运用能力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139 538万人,城镇常住人口83 137万人,城镇化率为59.58%。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A.使城乡居民收入相同B.改善城乡的产业结构C.使城镇人口不断增加D.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答案 B解析城镇化可使城乡差别减小,但城乡收入不会相同,A项错误;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改善城乡的产业结构,B项正确;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属于城镇化的标志,排除C项;城镇化与世界和平无关,排除D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