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的领袖是韩愈和孟郊,该诗派成员大都具有崇尚雄奇怪异的审美取向。

1、简介
(1)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言郡望昌黎,故后人多称韩昌黎。

一生两次被贬。

韩愈多长篇古诗,其中不乏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也有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诗,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一:天街。

但是,韩愈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

在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

代表作《山石》。

(2)孟郊字东野,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46岁进士及第,50岁任溧阳尉。

一生沉落下僚,郁郁寡欢,饥饿、穷蹙、疾病、羁旅、失子、衰老,接踵而来,使他受尽了苦难生活的磨难。

有《孟东野诗集》。

孟郊的作品中,有一些关注社会、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诗作,但数量更多的是抨击黑暗世俗、强烈表现自我悲慨和贫寒生活的诗作。

孟郊作诗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

这些诗作大表现诗人凄怆寒苦的生活,诗境仄狭,风格峭硬。

小诗《游子吟》古朴平易,为后人传诵
2、风格
,“言人之所未言,辟人所未境”。

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面,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

而思想内容上,即使是优秀之作,也多以抒写个人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直接反映现实的较少。

3、诗歌主张分析
(1)不平则鸣: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

它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特定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肯定。

“不平则鸣”说的另一要点在于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

韩愈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物质。

(2)笔补造化:用李贺的话来说,就是“笔补造化天无功”(《高轩过》)。

“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3)雄奇怪异之美:使用幽险,凶怪的词语创造怪奇的意境(4)大胆创新,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从“不平则鸣”到裁物象、觑天巧、补造化,到明确提出雄奇怪异的审美理想,韩孟诗派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诗歌创作理论。

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