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运行发展机制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运行发展机制

学历,65%以上的专家在国内、 国际重要学会占有重要位置;
2
临床人员:1241人 医师:388 护士:694 技术:119 药剂:40
ü年轻医师潜质较好,70%来源于
北医、首医、协和、军医进修学 院等一流院校;
3
其他人员:703人 多点执业:203 外包派遣:419 实习进修:81
业务量
医 疗 业 务 量
医 院 定 位
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共同举办的 大型非营利性三级综合医院,由北 京大学、医学部及方正集团共同组 成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 长负责制,采用全新机制建立的一 所北京大学高水平的集医疗教学科 研预防为一体的临床医学院
建 设 模 式
北大医学部及各家附属医院在专家 引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医教研 工作上给予全面支持;方正集团主要 负责医院运行管理及医院发展所需资 金的支持;双方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 关系
1、固定化模式: 在固定的时间、地点,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会议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 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目前已开展的有消化道肿瘤MDT、甲状腺肿瘤 MDT、肺癌MDT、腹膜后肿瘤MDT、颈腰痛MDT、妊娠代谢病MDT、糖尿病及并发症MDT等。 2、个性化模式: 对于疑难疾病,经患者向主诊医师或门诊部提出MDT要求,或科室建议经患者同意,预约多个 学科的专家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全面评估,最终形成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治疗方案。
医学部并形成长期合作;

运行 管理
学科规划 与医疗管理
管理 架构
• •
医院治理结构及 组织架构 医院管理公司组 织架构 管理团队及人员
n
方正集团负责医院发展所需资金支持。
• • •
需求管理 采购管理 供应管理
物资 管理 运营
资产 管理
• • •
所有权归属 使用权取得 财务管理
组织架构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职能部门组织架构(合作机制的体现)
u 胡继东 行政院长兼CFO u 杨雪松 副院长
u 冯 岚 副院长
u 梁 军 副院长
u 李立荣 副院长
u 张
驰 助理院长
u 谢 刚
助理院长
总体目标
核心价值观
发展目标
五年、十年、五十年发展目标
ü “五年”计划:打基础、建机制、稳健发展,构建稳定的学科队伍、 特色鲜明合理的学科布局,形成特色管理模式及特殊运行机制,医 院运行稳定增长,为医院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地区 64% 北京地区 36%
发展战略
紧密依托北大医学部
建立永久的战略合作关系,最终将其发展建设成为 北京大学的一所具有坚强实力的临床医学院;
48间(介入手术室7间)
文献资源
医院建设总投资超50亿
© Copyright, PKU International Hospital Group Co., Ltd.
设配配置
n 按照国际化标准规划配置大型医疗设备,设备总投入10亿元人民币左右; 北京市首家双室术中核磁(磁共振复合手术室),配置可兼顾两间手术室的术中核磁系统。
设备
规划数量
PET/CT SPECT MR(3.0T) MR(1.5T) 直线加速器 回旋加速器 DSA CT(双源) 伽马刀 射博刀
3 3 3 1 4 1 7 4 1 1
医院环境
普通病房
普通病房
门诊大厅
门诊大厅
学科建设
65个学科:其中53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
人员配置
1
全职人员:1575人(高级职称64人) 临床人员: 1241 职能人员: 198 工勤人员:136 ü临床医师全部拥有硕士及以上
2007 3月,北大国际医 院奠基
2011 6月,医院主体结 构封顶
2013 12月、肿瘤科研楼完 成竣工验收 9月,正式更名为“北 京大学国际医院”
立项审批
论证和规划
2005 4月,获市发改《关于北 大国际医院项目核准的批 复》 2010 3月,门诊医技住院 楼全面动工
工程建设和开业
2012 5月,感染楼完成工 程验收并启用 2月,取得事业单位 法人资质 2014 4月,大型设备进场 5月,信息化上线 12月5日,正式开业
三、以患者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确保重点,做强平台,
发展战略
控制节奏,逐步放开。根据患者需求、学科资源和院有特色、科有 重点、人有专长的发展战略,将医院学科划分为特色、重点、普通、 平台科室及高端医疗服务几个层面进行资源调配和人力安排。
发展战略
n 骨与关节疾病中心
科室特色:
脊柱外科
1.四肢骨与关节损伤 2.脊柱脊髓损伤
共建学科
北医系统支持 现职主任领衔 科室共建模式
引入学科
北京市特色学科 团队整体引入 增强整体实力
自建学科 21个
共建学科 41个
其他模式 3个
多种途径打造一流的医疗核心团队
学科建设
学科划分
特色学科 重点学科 普通学科 平台科室 高端服务
血液科、儿童血 液科、肿瘤内科、 肿瘤外科、肾内 科部、骨科部 (脊柱外科、骨 肿瘤科、关节外 科、微创关节外 科)、眼科、口 腔科、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创新机制与管理模式,推动医院的 平稳可持续发展
PEKING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HOSPITAL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陈仲强
2015.12
医院规模
• • • • • •
总占地面积:
297亩
科研教学 楼
酒店+职工宿 舍 肿瘤 楼
• •
规划诊区: 规划病区:
投资总额:50亿人民币
药 物 临 床 试 验 中 心
国 际 合 作 部
院 长 办 公 室
信 息 中 心
公 共 关 系 部
1、新增药物临床试验中心,下设中心办公室。
中 心 办 公 室
组织架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 陈仲强 院长
在北医系统成长,从一个专业的医生到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再后来作为医院管理者。从2002年 开始,先后在三家医院担任院长。 2002年到2012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担任了十年院长,他以降低平均住院日为切入点,引入 一系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北医三院运营效率和质量管理的全面现代化; 2013年,上任北大首钢医院,医院门诊量当年超百万,并确定了北京西部医疗中心的宏大规划; 2015年初,履新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
发展目标
ü
“十年”目标:强学科、树品牌、优服务,争取建成综合实力较强、 专科特色突出的综合性医院,并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所实力较 强的重要的临床教学医院,实现收支基本平衡;
ü “五十年”愿景:建成与国际接轨,临床水平一流的医教研一体化 大型综合性医院。
发展战略
紧密依托北大医学部
建立永久的战略合作关系,最终将其发展建设成为 北京大学的一所具有坚强实力的临床医学院;
按照北大各临床学院的标准和要求建设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发展目标 发展战略
医教研及医院管理纳入医学部管理轨道
北京、医学部、方正集团高层组成的理事会结构,为医院长久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医院属性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检验科、超声 科、药剂科、 放射科、输血 科、消毒供应 中心、病理科、 手术部、麻醉 科、放疗科、 核医学科
健康管理中心 高端孕产妇中心 特需医疗部 国际医疗部
u 围绕医院特色,打造学科群,形成多学科合作模式;
学科建设
发展战略
紧密依托北大医学部
建立永久的战略合作关系,最终将其发展建设成为 北京大学的一所具有坚强实力的临床医学院;
2015年 门急诊12000人次
2016年门急诊460000人次
最高单日门急诊量达3376人次
2015年出院人次 4564人次
2016年出院人次16000人次
最高单日在院患者量达612人次
2015年手术台数 2874台
2016年手术台数9611台
三四级手术占比高达57%
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与北京大学建立长久的战略合作
普外科部(胃 肠外科、肝胆 外科、腹膜后 肿瘤外科)、 消化内科、呼 吸内科、心血 管内科、妇产 科部、急诊科、 ICU、创伤急救 中心
风湿免疫科、代 谢内分泌科、介 入血管外科、泌 尿外科、感染肝 病部、儿科、疼 痛科、中医科、 康复医学科、皮 肤科、心理行为 医学科、耳鼻喉 头颈外科、PKUUpenn睡眠中心、 整形美容科
脑肿瘤中心 脑血管病 中心
联合建设方向 • • • 神经影像 神经病理 神经康复
功能神经外科中 心
神经重症单元
神经医学 中心
神经影像
神经康复中心
神经病理
依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及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科学研究平台
发展战略
n 多学科联合会诊(MDT)模式
通过多学科交叉、整合,会诊专家在全面评估患者疾病的基础上,形成相对统一 的治疗意见,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优质有效的医疗服务及最佳治疗方案;
35个, 209间诊室
感染疾病中心 44个 (VIP 8,感染疾病、
建筑特色:亚洲最大单体医疗建筑; 核准床位数:
住院 (目前开放800张) 1800张 楼 医技+急诊
移植、 核素治疗) • • 直升机起降平台与急诊、手术室垂直对接
门诊 楼 中心实验室、教学培训平台、图书馆电子
ICU床位:171张 手术室:
院长 陈仲强
行政院长
人事副院长 冯岚
首席财务官
副院长 李立荣
医疗副院长 杨雪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