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郁达夫

郁达夫


《迟桂花》在恬静悠远的意境中叙写‚我‛至 翁家山的感触和情思。‚我‛是一位颇有成就 的作家,与翁家山的则生是旧时的同窗挚友,
上大学时均深怀远志,期望‚将来为国家人类 致大用‛。然而翁则生不幸染肺病且恋爱失败, 身心的疲惫与打击使得他不得不中途辍学而返 家静养。自此,我与则生便有十多年一直没有 联络过。不想,十年后,翁则生的一纸长信创 造了‚我‛与他重聚的机缘。于是‚我‛便在 这‚秋高气爽的时节‛。兴致勃勃地去了翁家 山,与翁则生共享一夕长谈的清宵。
第四节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的小说
教学目标
1.创造社的重要小说家及其代表作品。 2.郁达夫小说的重要特征。 3.郁达夫作品中显现的反传统道德的病态人格 和苦闷心理特征。
4.《沉沦》的思想、艺术与分析。
鲁东大学文学院
教学重点
1、郁达夫小说的重要特征与风格
2、《沉沦》的思想与艺术分析 教学难点 1、郁达夫作品中显现的反传统道德的病态人格 和苦闷心理特征。 2、‚零余者‛的形象。
鲁东大学文学院
一、生平
郁达夫(1896—1945),名文,浙江富阳人。在散
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贡 献,以小说创作影响最大。
在日本名古屋第八高等
学校求学时的郁达夫
一九一九年夏
在名古屋第八 高等学校毕业 时的 郁达夫
创造社时期
1921-6 创造社在郁达夫寓所成立,郭沫若、张资平、 何畏、 徐祖正出席。 -9 应郭沫若邀,回上海负责《创造》季刊出版事项。 -10 去安庆任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英文科主任 1922-3 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经济学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9 仍回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任教,并接妻子同住。 1923-10 去北京大学教书,任统计学讲师。 1925-2 到武昌师范大学校长任文科 教授。 -11 辞职回上海。 1926-2 参与编辑《创造月刊》。 1927-8 在上海《申报》《民国日报》 刊登启事,退出创造社。
解放后 被追认为‚为民族解放事业殉难的烈 士‛。
(二)郁达夫的文学观念
1.将感情作为文学的本质。
《我承认是失败了》—《晨报副刊》1924-12-26 我持以批评作品的好坏的标准,是情调两字。一篇 作品,能够酿出一种情调来,使读者受了这情调的感 染,能够很切实的感着这作品的气氛的时候,那么不 管它的文字美不美,前后的意思连续不连续,我就能 承认这是一个好作品。
3.重视心理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三)小说创作
1.1927年以前为第一阶段,既有向旧道德冲锋
陷阵的勇气,又有自伤自悼的晦气,相当真实 而且深刻地显示了新旧转型期青年的人格特点 和个性特点。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迷羊》等。
2.第二阶段是中年阶段,艺术由躁热走向沉静。
郁达夫以自叙传为主的小说中,贯穿着生存焦
郁达夫(左)与长兄郁曼陀(中)、二兄郁养 吾(右)
1927-1 认识王映霞。 1928-1 同王映霞结婚,后生子郁飞、郁云、郁荀。 1940-3 与王映霞协议离婚。
左联时期
1930-3 经鲁迅提名,加入左联。 -3-19 因发起组织自由运动大同盟,被国民党 浙江党部呈请中央通缉‚堕落文人‛鲁迅和郁 达夫等,被迫隐居。 -11 被左联开除。
《小说论》1926
小说的表现,重在感情,……
2.文学就是自我表现。
《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1927-8作 至于我的对于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 我,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 话,是千真万确的。起初就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 将来大约也是不会变的。 《小说论》1926 要明示人物的性格,随时随地,把这一个人物的心 理描写一点出来,力量最大。 小说背景的中间,最容易使读者得到实在的感觉, 又最容易使小说美化的,是自然风景和天候的描写。 ‚
心无城府,真纯如冰似雪。莲儿所拥有的这种 玉洁冰清的真纯使我的邪念顿然消失,灵魂最
终得以洗涤并净化。
桂花开得愈迟馨香愈久,寡居且已二十八岁
的莲正如迟开的桂花,生命的馨香漫溢。品 味其青春的风韵和率真的品格,便像感受到 桂花的馨香一样,让人体味到生活的底蕴淡 远的伟美、清纯和高洁。我正式在这样的体 悟中坚定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念的——“但愿得 我们都像是迟桂花!‛
…她的眼里却无丝毫羞惧兴奋的痕迹出现,她的微笑,还依旧同平

时一点也没有什么笑容一样。看了我这一种奇怪的形状,她过了 一歇,反又自然的问我说:‚你究竟在那里想什么?‛ …… “我……我在这儿想你!‛ ‚是在想我的将来如何的和他们同住么?‛ 她的这句反问,又是非常的率真而自然,满以为我是在为她设想 的样子。我只好沉默着把头点了点,而眼睛里却酸溜溜的觉得有 点热起来了。 ‚啊,我自己倒并没有想得什么伤心,为什么,你,你却反而为 我流起眼泪来了呢?‛
空山月夜:月波轻漾,秋虫吟唱,白雾萦山, 灯火阑珊。——空山秋夜 的静温寂寥别具一番情 趣, 清晓景致:百鸟和鸣,清阳吐秀,空气澄鲜, 朝雾带凉,和如桂花清香,仿佛宿梦也能摇醒。 ——如果把翁家山视作一幅山水画,那么其外在的钟灵毓秀,清
丽自然,内在的玲珑剔透、静穆幽远,与迟桂花的馥郁芳香一起, 便从形与质上构成了这幅山水画的整体框架。其意境见出清空入 禅的绝妙,然而郁桂飘香又点化了意境的静穆,予人以清鲜的风 采和鲜活的生命气息。格调静美情境婉丽。在这里,再也体味不 到咀嚼未熟橄榄的苦涩,再也不见作者自身放荡而自卑、愤世又 沉痛的心理潜影。
虑与挣扎化解的变奏。
《迟桂花》更多侧重在化解,尤其是性爱净化
升华的化解,美的自我化解。
二、《沉沦》及其成就
郁 达 夫 成 名 作 ︽ 沉 沦 ︾ 初 版 书 影
(一)《沉沦》的内容与主题
1.‚他‛是一个‚零余者‛的形象,是五四时期一部 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是遭到社会现实的挤压而 无力把握自己命运、而用畸形变态的方式来对抗的 小人物,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
《迟桂花》
以自叙传的文学风格和‚零余者‛的抒情形
象显现自我内在的心理真实,可谓郁达夫小 说的基本特征。病态的癫狂和抑郁的苦闷便 构成了达夫所描写的都市风景的主要内容。 如果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依然放眼都市, 那么《迟桂花》即已涉足乡野,以激越亢奋 的笔触雕绘乡情野趋的旖旎与绮丽,便把读 者带进一个独特的时空。
1933春 移居杭州。 1936-2-7 被委任为福建省府参议。
漂泊南洋时期
1938-3 应郭沫若邀请,去武汉参加政治部第三厅宣传工作,任 设计委员。 1939-1 担任《星洲日报》副刊等的编辑。 1942-2 因新加坡沦陷,撤退,5月初到达苏门答腊西部小镇巴 爷公务,6月被日本宪兵强逼任翻译。9月开设赵豫记酒 厂。 1943-9 与华侨何丽有结婚,后生子大雅,生女美兰。 1944-2 被汉奸告密,真实身份被日军发现。 1945-8-29 晚 被日本宪兵秘密逮捕,后杀害于武吉丁宜附近的丹戎 革岱的荒野,享年50岁 。
“ 听听她那种舒徐清澈的语气,看看她那一
双天生成像饱使过耐吻胭脂棒般的红唇,更 加上以她所特有的那一脸微笑,在知识成分 之外还不得不添一种情的成分上去,于书的 趣味之上更兼一层撩人的风韵在里头。‛
人因博识而常被喻为一部上晓天理下察地势
的百科全书,但这种比喻不无遗憾地抹杀了 人的活泼与生气。莲并非如此,她是一部活 的书,而且她那清澈的语气、耐吻的红唇、 款款的微笑又使她深含一种情的风韵。莲的 这种呼之欲出的美的情韵,叫我倾倒,也令 我想入非非,然而当我捏住她的手默默地注 视她的时候,莲又是一种怎样的淳朴与率真!
韩侍桁《郁达夫先生作品的时代的意义》( 1934-410《文学批评集》) 他书中所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呢?知识欲的饥荒与性 欲的不得适当的调剂以及贫穷的痛苦。 他是使用新鲜的名词与新鲜的解说(灵与肉), 而在作着肉的放纵的宣传,在当时恰巧是适合了多数 青年们的内心的要求。 利用了这些问题而制作小说的郁达夫先生,是成 了当时的多数的青年的代言人了,因此他享受了出乎 他的作品的艺术性所应得的过甚的声誉。
(二)《沉沦》的艺术特征 1.着重表现自我,具有明显的自叙传性质。
自传之一——八 雪夜——日本国情的记述
‚我‛,‚他‛,Y,伊文,黄仲则,于质夫, 文朴等主人公,他们飘泊身世、不幸的遭遇、感伤 的性情和苦闷的情怀,都直接取材于作家本人的经 历、遭遇和心情,并基本与作者的生活轨迹相吻合, 是作者的一种艺术外化(自叙传并不等于自传)。
怎样看待性描写?
从作品的需要出发。 结合当时的历史需要。 考虑作者的倾向。
郭沫若《论郁达夫》 ‚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 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 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 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 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 于狂想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 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我和翁则生是两类经验不同人生的知识分子。身心
的交困使志存高远的翁则生过早地归于静寂,在生 命的平淡和圆静中体味并享受着生活的芬芳;而我 则置身尘嚣,在体验、感受生活日苦的同时,借创 作去抽象生活并传达我的社会理想。无意识的‚退 避‛和有意识的‚进取‛两种生活取向在翁家山着 块婉丽的土地上发生了潜隐的碰撞,撞击的结果不 是‚进取‛战胜了‚退避‛,而是‚退避‛消融了 ‚进取‛。翁家山圆静生活所散发出来的郁郁馨香 不仅洗尽了‚我‛灵魂中既有的尘念,而且让我感 受到了生活所具的别样的风韵,从而更加坚定了自 己,也坚定生命的伟美与高洁!
苏雪林《郁达夫论》 (1934-9-1《文艺月刊》6卷3期)
郁氏虽爱谈性欲的问题,而他所表现的性的苦 闷,都带着强烈的病态,那所谓‚色情狂‛的倾向 者是。 此外,自我主义、感伤主义和颓废色彩,也是 构成郁氏作品的元素。 有人骂他的作品为‚卖淫文学‛,我觉得这句 话是不为过甚的。 艺术缺陷:1.不知注重结构 2.句法单调 3.人物行动没有心理学上的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