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读《易经》

初读《易经》


4.易经的作用是什么? 《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世界观)的宝典。 孔子解开这个密码后曾感慨:‚人能弘道,非道弘 人‛《论语· 卫灵公》。 ‚人能弘道‛——人能够运用密 码;“非道弘人”——人不能等它来给你帮忙。孔 子是说:宇宙的密码已经解开,要靠人来把它发 扬光大,而不是等密码来主动帮我们。
26
金、土五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生成。
(3)天人合一:人和宇宙信息全息, 互补调谐。
28
《易经》三原则: (1)不易:任何事物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中,这时 事物内部阴阳两个对立面也处于相对稳定中。 (2)变易:任何一种事物,当它内部阴阳双方在矛 盾斗争 中,由量发展到一极值时必须会出现质变。 (3)简易:宇宙间天地自然法则 本来就是简朴平易的。
11
《周易· 第二十二卦贲》《彖》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
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化成天下。” 这句话富有哲理,是中国‚文化‛一词的原形。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 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 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
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12
二. 《易经》说什么?
易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天地而立心,为生民
(‚十翼‛),相应地改称原本《周易》为《易
经》,后人又将《易
经》与《易传》合称
《周易》、《易经》。
18
3.易经有些什么内容?
《易经》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范围很广,上论天文,下 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 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治国到百姓处世做人等等, 都有详细论述,包罗万象。 《易经》教我们自立自强、内隐不外露、厚积薄发的处 世理论;《易经》教我们坚守正道、脚踏实地、执著专
初读《易经》
——概述易经
1
中国文化体系
文化架构的意义 第一,历史,在中国文化里具有架构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按照学术体系的划分,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一 ‚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经,专指儒家文化。自汉武帝时期以来,儒家文化度越诸子百家、成为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此后的历朝历代,儒家思想都被看做社
坚守正道、脚踏实地、执著专一的做人见解: 《易经》是智慧的哲学,内容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教 人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开创和发展事业、
怎样去挑战困难、怎么去战胜挫折等方面的技巧,并通过
这些技巧而获得了成功。
乾卦一:自强不息做王者 坤卦二:交友处世 ‚容‛为本 屯卦三:幸福的人永不放弃 蒙卦四:师之本传道解惑 需卦五:等待是给自己创造机会 讼卦六:和谐才是硬道理 师卦七:得人心者得天下 ……………
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密钥是什么?
(1)伏羲八卦:宇宙最基本的秘密——宇宙万事万
物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是阴阳。
(2)文王六十四卦:《易经》的智慧六十四卦是宇
宙的六十四个密码,它是用数字来代表的。
(3)孔子的《十翼》: 对《易经》的解读、启示。
27
5.《易经》的理论、原则和法则 《易经》三大理论精华: (1)阴阳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面,即对立 又统一,互根互换。 (2)五行生克制化:将世上一切事物都归类于水、火、木、
律,相互间的关系和作用的简易说明,是阴阳观的
基点——日为阳,月为阴。日月及变化即所谓的阴
阳学说。
15
经——经文,八卦的解说,伏羲、周文王、孔子等 对辞意理解和解说,形成经文,合称易。 对于易经卦象、爻辞的解说,非常繁杂,众说纷纭。
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经:经字从糸从巠。‚巠‛:‚绷直‛ 。‚糸‛加‚巠‛ :‚绷直的丝 线‛。纺织机上等列布设的纵向的绷紧的丝线(引导纬线穿梭交织)。
会渐入僵化、沦为僵死,而百家之长与儒家之尊共同盛放于
中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才使得中国文化生生不息、鲜活有力。 比如,有儒家的入世、就有道家的出世,有儒家的仁爱、就 是墨家的兼爱,有儒家的德治、就有法家的法治……因此, 子部,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不在于‚百家争鸣‛怎样争、 而在于‚百家争鸣‛可以鸣。各家共同的发声、各派不同的 音效,汇聚成了中国文化这一曲八音克谐的民族大合唱。
时机成熟,干大事。相反,会有凶险;上九爻辞说,龙飞起的
高度达到自己的极限,会有灾祸之困,但不是没有回旋余地, 用九爻辞提出的解决办法:群龙无首,让各方英杰各尽其能, 把‚一枝独秀‛换成‚百花齐放‛。
‚祸兮福所倚,福兮 祸所伏‛ 《道德经》
哦!我们的老祖宗6000
多年前就掌握了基业长
青的成功规律!
25
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 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10
‚我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
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 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 (1918—)国学大师诗人
易经:儒家供奉为‚群经之首‛,道家推祟为‚三玄之一‛。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三玄:老子、庄子、易经 《易经》‚为群经之始‛、‚大道之源‛‚百学之宗‛, 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仁者见之谓之 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堪称千古之绝唱。
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文化的功能是化人。
而立命,思盛衰兴亡,明治乱得失,超然于物外,神游于
方内(尘世),海纳百川也。 《易》教人们知‚进退、存亡、得失‛ 。
‚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汉书〃艺文志》三圣:伏羲、文王、孔子。
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 作易传。《周易》成书历经上古、中古、 下古2500多年的时间,主要由三位圣人
会发展中的纲常伦理,所以儒学被尊为‚经‛——经,本意为古时织布过 程中恒定不动的、纵向的‚经线‛(如同现在地球上的经线);‚经‛的
引申意思便是标准、是恒常、规律;能被归为‚经‛的内容,是确立标准
的思想、是恒常不变的理论。儒家典籍,便称‚经典‛,儒家学说,便是 ‚经学‛。
史,是史书,中国历史上的‚正史‛,从汉代的《史记》开始,到最后一个封
集部,泛指一切文化艺术,包括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
如果我们将国学比喻为一座蔚为大观的文化大厦,那么: 经,是这座大厦的钢筋结构,有了儒家经典,就立起了中国 主流思想; 史,是大厦的水泥浇筑,水泥的巍然填充与钢筋的盎然挺立
,就构筑起了中国文化的坚实外形、主要方面;
然而钢筋水泥虽然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却也使得这座楼宇
29
《易经》三法则: (1)理:即易理。易经中的哲理,探讨宇宙人生的 能变,所变与不变之原因。 (2)象:《易经》中用卦象、爻象来表现世界生成 发育万有现象,从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 (3)数:是现象中的数理,推演其 变化过程,而知人事与万物前因和后 果。
30
三.易经怎么说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
密不透风、缺乏生机,所以,子部的百家思想,就如同是为
这座大厦开了一扇扇的门窗,正因为有门窗的参与,才使得 空气流通、阳光健康; 集部,像是大厦里一切装潢与内饰,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也常像初次走进一座大厦的人,最先喜欢
的,可能都是建筑里多姿多彩的内饰,是爱上了这儿的一张画、 那儿的一幅字,是迷上了这一只青花瓷瓶、那一个红木圈 椅……就如同我们对国学感兴趣,往往是从喜爱集部里的内容 开始的,是最先着迷唐诗宋词、是最初邂逅 的京剧昆曲…… 但是,要全面了解国学、要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去解读 这座文化大厦的整体解构、必须从对集部的热爱,发展为对经、
建王朝的史书《清史稿》,总称为‚二十六史‛。 因为经部的儒学,是指导社会发展的总思想,是一种抽象的学术理论;于是史
部中的记述,便成为了印证儒学思想的史实,是一种具体的故事演绎。‚经‛与
‚史‛相互论证、互为佐证,阐述着兴衰成败的经验得失,总结着社会发展的恒常 规律,彰显着儒家理论在历史沧桑中的作用。 所以,中国的史学特点是:写‚史‛也是论‚经‛;说‚事‛也是说‚理‛。 因而我们能够看到,《史记》里有‚太史公曰‛,《资治通鉴》里有‚臣光曰‛, 这都是史书的作者在讲述史实之后、又在论述其中的得失道理。而史学家在论理层 面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就是儒家文化。因此我们也能够看到,很多大史学家,本身 就是大儒学家,譬如这《史记》里的‚太史公‛司马迁、《资治通鉴》里的‚臣光‛ 司马光。 史部,就是以历史真实的演绎,印证历朝历代运用儒家思想治国的正确与否。
16
2.易经是一本什么书? 给《易经》下结论,不可能,也没必要。《红楼梦》 至今对它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也没有统一认识。 易经是一部用阴阳学说揭示和描述宇宙内在本源规 律的书。民间称无字天书。
17
《周易》与《易经》:
春秋战国至汉,出现解释、阐发易理及卦辞、爻辞
的专题论文,重要的有七种十篇,称《易传》
21
临乱不惊、隐让退避的做事之道: 对大人而言:《易经》核心思想:天人合一。
天地万物各得其位,各行其事,井然有序。不需要特殊管理,
要自性发挥,达到乾的最高境界——群龙无首,吉。大家的 思想、行为高度和谐,与天道合,可以得到天地自然的庇佑。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22
《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 ‚其大无外,其小
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
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 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
郭沫若 (1892-1978) 著名文学家,历史学 家,古文字学家,社 会活动家。致力于世 界和平运动。继鲁迅 之后公认的文化领袖。
实所推翻,惟独中国的《易经》
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1875~1961)分析心 理学的创立者
共同完成。《周易》把中国文化融入薄
薄一本书中。
13
1.什么是易经?
《易经》经、传相加共21208个字。
易经,一是‚易‛,二是‚经‛,合为易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