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玻璃化、褐化现象的防治技术

玻璃化、褐化现象的防治技术


防治褐化的途径
4.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合适的温度、pH 碳源
5.多次转移 在兰花、无花果、核桃的组织培养中效果尤为明显。
玻璃化
玻璃?透明?
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经常会发现试管苗生长 异常,表现为试管苗叶、嫩梢呈水晶透明或半透 时,水浸状;整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 纵向卷曲、脆弱易碎;叶表缺少角质层蜡质,没 有功能性气孔,不具有栅栏组织,仅有海绵组织。
玻璃化、褐化现象的防治技术
PPT讲解:金平 PPT制作:林易容 文献资料查找:张丹桂、李卓娅 创新实验131班
一、褐化
二、玻璃化
什么是褐化?
褐变现象是由于建立外植体无菌系时, 切口附近的细胞受伤害,破坏了酚类 化合物和多酚氧化酶的分隔状态,使 得酚类化合物和多酚氧化酶相遇,酚 类化合物氧化形成醌类物质,并进一 步与蛋白质聚合,从而引起组织代谢 活动紊乱,导致组织生长停滞,最终 衰老死亡。
(6)增加自然光照,光照强度较弱时,可通过延长时间进行补偿。
(7)控制继代次数。
谢谢
控制和克服玻璃化苗的措施
(1)降低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浓度,添加低浓度多效唑、矮壮 素等生长抑制物质。 (2)控制适宜的培养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变温培养时注意温差不宜过 大。 (3)使用透气性好封口材料,改善培养容器的痛风换气条件,降低容器 内湿度。 (4)适当增加培养基琼脂浓度,降低培养基的水势。 (5)减少培养基中含氮化合物的用量,选用低NH4+水平的B5培养基。
易褐化的培养环境
光照时间、光照强度
பைடு நூலகம்pH
温度
防治褐化的途径
1.选择适宜的外植体 幼龄外植体
外植体越小,切面与体积的比率越大,伤害及褐化的程度越大(Bonga)
2.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流水冲洗、低温消毒、预培养。 3.添加褐变抑制剂和吸附剂 褐变抑制剂:抗氧化剂、PPO 的抑制剂等。 吸附剂:可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等。
东南景天在组培过程中的玻璃化现象
玻璃化发生原因
玻璃化苗是在芽分化启动后的生长过程,碳、氮代谢和水分发生生 理性异常所引起。其实质是植物细胞分裂与体积增大的速度超过了 干物质生产和积累的速度,植物只好用水分来充涨体积,从而表现 玻璃化。不同作物种类或品种,玻璃化的发生频率各不相同,在情 人草中较少见,香石竹中则较普遍。
东南景天在组培过程中的褐化现象
影响褐化的因素:
1、外植体自身的原因 (1)植物种类及基因型 褐变程度由重到轻:粉菠萝、水塔花、红星凤梨、七彩凤梨。 (2)外植体部位、生理状态、取材时期、外植体的大小及受伤程度 幼龄树比老龄树褐化轻、褐化率低; 富士苹果和金华桃在9 月到2 月取材褐变轻,5 月到8 月取材 褐变重。 2、外植体所处的培养环境 无机盐浓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