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鉴赏本学期主要欣赏内容1.中国武术拳种文化赏析2.中国武术:一种被当代误读的文化3.中国武术文化概论4.从《霍元甲》解读中国武术修习的三境界5.走进主流社会的21世纪中国武术文化发展战略6.中国武术发展的技术底线:打练统一7.少林武术文化赏析8.论中国武术的核心价值本节课主要内容1、武术拳种形成的因素2、当代武术分类及武术拳种鉴赏一、武术拳种形成的因素1 武术拳种的特征1.1中国武术是一种技击术中国武术具有技击格斗的功能,最初产生于战争、打斗及军事的格斗。

1.2中国武术套路是一种组合的技击术中国武术显著的特征是技击动作的组合。

不管是少林、太极、形意、八卦等1.3象形、仿生是中国武术套路显著特征醉拳、猴拳,螳螂、梅花拳、鹤拳、八卦、通背、虎形、蛇拳、豹虎拳、鸳鸯拳、形意拳等。

套路中的动作名称有许多是象形: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手挥琵琶、白鹤亮翅、单鞭、双风贯耳。

少林拳种:童子拜佛、霸王举鼎、仙童坐马、大鹏展翅、罗汉张口等。

其它的:燕子三抄水、金鸡独立、黑虎掏心、醉拳、鹰爪拳、鸭拳、地趟拳、武松脱铐拳等等。

1.4以姓氏为主中国武术套路的另一特征太极拳的五个流派,赵家拳、霍家拳、杨家枪、苌家拳、李家拳、孙膑拳、蔡李佛拳、岳家拳。

哪吒拳、金刚拳、观音拳2 武术拳种形成的背景退出军事领域的以技击为主的武技在民间蓬勃发展。

3.武术拳种形成的文化内因4.中国文化的特性决定了中国武术套路的产生。

包括休闲的理念、追求艺术的理念、追求道德完善的理念二、当代武术分类1、套路:竞技武术套路、传统武术套路包括:少林、太极、形意、八卦等129个流派。

2、格斗:散手、推手3、功法运动:主要讲解内容:竞技武术包括:竞技武术套路、散手、功法运动竞技武术竞技武术套路:特点:以表演为主,以高、难、美、新为发展方向,注重表;术化。

散手、功法运动(功力大赛)。

;内容:拳、刀、枪、剑、棍、南拳套路对练;格斗:散手、推手功法运动传统武术:少林1少林2、太极、形意、八卦、通背、翻子、猴拳、螳螂等,其它套路武术文化鉴赏系列二中国武术:一种被当代误读的文化中国武术是一种文化一、文化是一种生活方:“文化在严格意义上是指精神价值,在广泛意义上是指生活方式”。

[1]“文化是某种生活的样法,或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

”[2]文化“是某个人类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来自于华夏民族群体的生活方式,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体现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

长期以来,农耕式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也造就了独特的、富有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

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

“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国武术,一直是我国农业社会人民大众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安全的生活、健康的生活、快乐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中华民族在历史中重要的一种生活样式。

”[4]文化影响着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文化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无疑映射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也内化为一种民族化生活方式的无形体现。

二、中国武术:一种民族化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下,在主体的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为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全部生活活动的稳定形式和总体行为特征。

”[i]生活方式首先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中华民族曾是个国土封闭、制度封闭、人心封闭的民族。

”[ii]封闭的生活条件造就了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和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基本上构成了自我文明循环的模式。

中国农民世世代代束缚在小土地上耕种,两千多年来无人可以逾越挣扎出来,正是天然的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形成了群居式生活方式和以氏族为单位聚族而居的典型特征。

这种特征“对中国传统的宗法文化、宗法意识和相应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iii] 1、中国武术:群居式家族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1.1群居式家族生活方式是武术传承的主要形式1.2群居式家族生活方式是武术内在凝聚力的黏合剂1.3群居式家族生活方式是武术技艺发展的动力源泉2中国武术:治国、平天下社会生活方式的追求目标2.1舍身报国,忧国忧民是武术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2.2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是武术实现自身价值的生活方式3中国武术:以和为贵和谐生活方式的文化载体3.1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与武术的天人合一3.2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生活方式是武术追求以和为贵的文化典范4、中国武术:重礼崇德生活方式的道德楷模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

以后随着时代的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认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

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决”等作为武德的标准。

5、中国武术:闲暇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闲暇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利用闲暇时间的方式。

所谓闲暇时间,就是个人完成了劳动和工作任务之后,满足了吃饭、睡觉等生理需要之后剩余下来供他自由支配的那部分时间。

”在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一直处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条件之下,相对封闭的农耕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生活空间相对狭窄,人们之间的交往十分的贫乏,甚至出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来往”的状况。

在这种封闭的生活产条件下,中华民族有着较为稳定、安逸、有序的生活。

人们也有充裕的闲暇时间锻炼身体,娱乐休闲。

中国武术就是闲暇生活的主要内容。

•中国武术是中国人追求健康、长寿的主要形式中国武术是中国人休闲娱乐的主要内容一个世纪以来武术的体育化之路1、武术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2、武术向体育化方向发展历程3、中国武术:面对体育全球化的战略选择4、回归传统:21世纪中国武术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文化鉴赏系列三一、武术文化的类型:东方文化中国武术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发展途径。

它处处体现出东方人的哲学、宗教和审美观念。

武术文化也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东方文化的极好典型之一。

亚洲在四大文明圈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欧美基督教文化圈、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圈、印度佛教文化圈、东方儒学文化圈)。

1、武术与东方传统思想相融合:从功能上讲,武术指“以强力制止争斗的技能技艺。

武术理论则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体现。

如武术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至、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等战略原理和虚实开合、进退守攻等,以及两仪说、三才说、四象、五行、自然说等。

2、武术与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庄子认为:人有气聚而生成,聚则生,散则死。

生命活动是气的运动。

人体一小宇宙。

二、武术文化的模式: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定慧都与中国武术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武术属于东方人体文化。

武术是一项人体运动,是一种生命的符号、文化的语言。

武术运动充分展现了东方人体的美感。

东方人感情丰富而内向,神情坚毅而沉默,体格健美而拘谨,舞姿优美而收束,动作轻捷而神速,神韵四溢而饱满,四肢强健而灵巧。

武术运动充分展现了东方人体的体态、个性与思想情感三、武术文化的特色:武术讲究形不破体、力不出尖、腰如轴立、手似车轮、外松内紧、意气领先、有进有退、占中求圆。

内向型人格和主体性思维方式,使武术动作类似中国古典舞蹈,趋向拧、倾、曲、圆的内聚形态,表现龙腾虎跃、纵横往来、起伏跌宕、圆转变化的节奏韵律。

四、在技术上武术要求上虚下实中间灵,突出下盘功夫,就势借力,防守体系严密,注意“适度、合理、可行”,属于技巧型,反映中国人“巧的追求”,而不同于西方人“力的崇拜”。

五、总之武术总体文化特色是围绕生命活动的维持而展开的。

六、1、德与艺的统一七、武术呈现出东方文明的气质:争斗而有礼让,有劲而不粗野,艺纯熟而不玄浮,情饱满而含蓄内向,富有观赏且追求高尚的精神气质。

这于西方文化所突出的壮烈、惊险、富于强烈刺激性的审美观构成鲜明的对比。

八、2、淡漠竞争意识九、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中庸”、“礼让”、不为人先等思想。

这种文化意识形态使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不仅缺乏竞争意识,而且始终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竞技原则。

十、3、注重个人技艺的纯熟十一、与西方文化追求外在的知识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追求成熟内在的人格。

中国人练武术不仅讲一招一式的精确,更讲究神韵。

四、武术与古代哲学1、太极说:《易经》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又曰“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之道乃为太极……“。

太极是阴阳的统一体,它用立体的圆来表示,大到宇宙模型,小到微观最基本元素,均由此而组成。

要繁衍发展变化至无穷,中由阴阳二气凝聚而转换,其相互对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相互转环,相辅相成,它是一切事物产生、发展、变化必须遵循的规律。

其独立于天地,无有始终,无有时空,但其主宰宇宙,主宰自然之万物,万事万物无不依其变化而变化也。

太极者,至高无上,至善至美,永固不易,完美无缺,天下之至理,无可其喻也。

但作为宇宙观或世界观,作为方法论之哲学范畴确在其中矣。

可见,太极即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矣。

2、五行说:阴阳五行说,可分为阴阳说与五行说,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说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

阴阳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认为阴阳两种相反对的气是天地万物泉源。

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

天之四象,人有耳、目、口、鼻为之对应;地之四象,人有气、血、骨、肉为之对应;人又有三百六十骨节以应周天之数;所以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节可以观天、掌纹可以察天、地、人合一。

发展到后来,甚至某命理师屈指一自,一看掌纹,能断出凶吉,其实这种没有任何科学据的论断未免言过其实了。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

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

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

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别人纳人这五大类的范畴。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3、道气说4、天人合一说5、阴阳学说6、八卦化生观一个世纪以来武术的体育化之路1、武术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2、武术向体育化方向发展历3、中国武术:面对体育全球化的战略选择4、回归传统:21世纪中国武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