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目录一、总体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建设重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信息化重大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工程 (8)(三)业务系统深化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信息化发展条件建设 (9)三、推进策略 (10)四、工程管理 (1)附件:“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框架体系 (13)为进一步推进“十二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推进方案。
一、总体原则——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确保工程建设整体性和协调性。
按照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加快制订和完善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性关键标准,部省联动,加强统筹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合力推进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确保工程建设的有序性。
根据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特点和需求,加强对信息化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工程的分类指导。
按照各部门各地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有序分步组织实施。
——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规范性。
加强信息化项目前期工作管理,确保前期工作质量。
强化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管,完善制度建设,规范项目管理。
严格实施项目效能评价和绩效管理。
二、建设重点推进重大工程和示范试点工程的建设应遵循顶层设计思想,根据部门业务职能,梳理业务关系,相应划分工程建设分项工程,明确各分项工程间关系,依托建设条件,细化建设内容及阶段性目标,明确1实施策略,确定工程组织管理模式,有效推进信息化工程的实施。
推进技术路线如图所示。
分析业务职能梳理业务关系划分建设分项工程明确分项工程关系分析依托条件细化建设任务明确建设目标明确实施策略确定组织管理模式工程实施图1 信息化工程建设推进技术路线图(一)信息化重大工程1.公路水路安全畅通和应急处置系统建设工程2该工程包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道路运输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水路运输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水上交通安全运行管理与搜救指挥系统和公路水路安全监督与应急处置系统。
通过建设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采集交通基础设施、运载装备、运行环境等动态信息,补充校核基础信息,为部省两级数据中心的形成提供数据支撑。
重点解决:——交通基础设施、运载装备、运行环境的可视、可测、可控;——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和协调指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和决策支持。
(1)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建设互联互通、协同高效的部省两级路网管理平台,依据部颁相关技术要求,按照分级分类建设管理原则,完善路网监测点的布局,依托路况、气象、占道施工、交通管制、突发事件等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基于路网基础数据管理,将桥隧管理、路面管理、路政管理、收费管理、监控管理等集成到统一的路网运行管理平台上,开展部省两级桥梁和路面管理系统联网管理工作,重点实现公路技术状况监管、桥梁安全动态监管、路网运行监测、状态评估、预测预警、事件处置、协调调度,以及相关信息管理与发布等各项功能。
重点解决部级数据需求规范化采集、交换和监测点信息上传及部省两级平台的互联互通。
3(2)道路运输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依托已建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和道路运输运政信息系统,实现对车辆营运状态进行动态跟踪和数据交换。
重点实现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危险货物运输监管、应急运力和紧急物资运输管理等功能,并进一步强化部省两级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3)水上交通安全运行管理与搜救指挥系统加强对港口、航道及通航枢纽、危货运输和船舶交通等运行状态的监测预警,重点实现内河航道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港口运行管理与港口安全保安、船舶交通管理与搜救指挥等功能。
加强对“四客一危”船舶动态跟踪监测,并将海事、救助、地方港航管理等部门的水路交通安全监控信息整合接入部级系统,实现部及直属机构与省级港航管理部门的信息交换。
(4)水路运输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跟踪地方对重点物资的需求,加大与港口生产管理系统、港航EDI信息服务系统、船舶交通监控系统的联网,协调铁路、公路、港口相关部门,实现对主要港口重点物资和应急运力的动态监控,评价区域或流域水路运输运行状态,开展港口重点物资的跨区域运输协调和应急运力的调度管理。
(5)公路水路安全监管与应急指挥系统4建成多网联动的部省两级公路水路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平台,在整合接入公路、运输、港航、海事救捞等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信息的基础上,重点实现突发事件信息接报、安全生产和应急信息统计和查询、安全生产和应急综合分析、安全风险隐患管理、安全生产和应急预测预警、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应急联动辅助决策、安全生产和应急资源管理、安全信息服务等功能。
2.公路水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工程该工程包括省际间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共享系统,出行信息服务产业化试点工程,省域、跨省域客运售票联网和电子客票系统,重点解决:——交通出行信息的跨区域共享;——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产业化。
开展省际间公路出行信息共享试点建设。
推动出行信息服务产业化试点工作,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促进出行信息服务相关产品的研发和新技术应用。
以市场化模式在部分省域或跨省市开展公路水路客运售票联网及电子客票系统建设。
积极推动统一全国特服号和广播频率的申请和推广工作。
3.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工程该工程包括部省两级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系统、水运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系统、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系统、水路运输市场信用5信息系统。
该工程采集公路水路建设、养护与运输市场经营业户、从业人员的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和信用信息,补充校核基础信息,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为部省两级数据中心提供数据支撑。
重点解决:——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的管理和服务;——与相关部门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1)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系统完善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公路养护作业市场信用管理功能,实现公路建设市场的网上招投标、从业企业和人员信用信息的动态跟踪管理,并建立与其他相关部门间的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
(2)水运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系统完善水运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水运工程建设市场的网上招投标、从业企业和人员信用信息的动态跟踪管理,并建立与其他相关部门间的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
(3)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系统按照部对道路运输运政信息系统联网工作要求,完善全国道路运输运政管理信息系统,推进道路运输IC卡电子证件的推广及电子证件换发工作,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道路运输电子证件一卡通行,建6设道路运输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和道路运输行政执法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系统,实现从业企业和人员信用信息的动态跟踪管理。
建立相关部门间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
(4)水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系统完善水路运输行政许可系统和船舶船员一卡通系统,开展水路运输管理(含港口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工作,建设水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和水路运输行政执法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实现从业企业和人员信用信息的动态跟踪管理。
建立相关部门间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
4.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建设工程本工程包括部省两级交通运输统计信息系统、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和决策分析系统。
本工程以加强对统计指标及相关业务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为基础,加强对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提高决策的前瞻性和合理性。
重点解决:——统计信息的获取;——行业经济运行状态的监测预警和决策分析。
(1)交通运输统计信息系统重点建立基于网络化管理的统计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数据向统计信息的自动转化、统计信息网络报送、交换共享、综合分析等功能。
7(2)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监测预警和决策分析系统在统计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指标体系和实时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对交通建设投资预算执行、旅客运输、重点物资运输、运价波动情况、安全生产、国际进出口船舶和货物等方面的信息分析、预测和预警。
(二)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工程1.综合运输协同服务试点示范工程开展地域性综合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系统试点建设,建立多种运输方式管理和运营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平台。
试点开展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提供枢纽内外旅客出行、换乘及交通诱导信息服务,实现枢纽内的安全监测及紧急事件下的联动反应。
示范开展港口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基于港航电子数据交换(EDI),依托沿海和长江沿线重要港口,实现水水、公水、水铁等联运信息服务,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单证信息共享和通关一体化服务。
2.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试点示范工程试点开展不同地区、不同平台运作模式的区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炼和完善相关标准和技术接口,实现不同区域间、不同企业间、不同部门间的与现代交通物流相关联公共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
83.城市客运智能化应用试点示范工程示范开展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的建设。
试点开展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建设。
(三)业务系统深化应用深化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全行业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的一体化和联网应用。
推进国省干线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管理与服务系统、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在重要内河干线开展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和数据航道建设。
建设完善海事综合业务协同管理信息系统、救助打捞管理信息系统和交通公安综合业务应用系统。
加快推进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行业应用。
深化各业务领域的服务应用,增强公共信息服务能力,深化行政许可在线办理平台建设,开通省级交通政务服务热线,完善各级交通政务网站建设,引导交通电子口岸、全国港口信息服务网络、航运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四)信息化发展条件建设利用高速公路通信网络资源建设连接部省的交通运输行业信息通信主干网络,综合利用多种通信技术组织完善应急指挥通信系统。
完善部省两级数据中心体系,加快交通行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结合重大工程和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完善部省两级数据交换平台,9健全和完善行业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全面提升行业基础信息共享和服务能力。
加快制定交通信息化基础性关键标准,建立标准一致性和符合性检测平台。
建设交通运输行业统一的信息安全认证体系,开展交通运输行业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和等级保护体系和部级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