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使学生掌握宽广坚实的物理学知识;系统地熟悉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了解物理学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毕业后可从事教育、科研、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行业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1、人才类型、特色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能分析和解决当代科技前沿及生产发展中的一些新问题,形成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从事教育、科研、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行业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知识结构具有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以及实验研究的能力,掌握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修养。
3、能力结构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从事物理教学的能力;了解物理学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就,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组织协调与现场处理能力、沟通交流与社会适应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
4素质结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5、职业资格要求取得中学教师职业资格证书。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六年内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毕业最低学分:155学分。
毕业规定:本专业本科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获得毕业最低总学分155学分,其中课内必修课程93学分,选修课程33.5学分,独立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28.5学分。
四、主干学科:物理学五、主要课程主要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模拟电路、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物理教学论、心理学、教育学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毕业教育、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主要专业实验: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六、自主学习课程:电气照明技术、电子陶瓷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七、全英/双语课程:力学、热学、近代物理学、量子力学八、学时与学分课程结构和学分一览表课程结构学时学分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公共必修课程平台518 250 33 11学科基础课程平台381 20专业主干课程平台204 10自主拓展课程平台专业限选课程407 42 22.5专业任选课程80 5 博雅课程(跨专业、跨系、跨校选修课程)64 6教师教育平台教师教育理论课程189 11 教师教育技能课程48 3 教师教育发展课程100 5实践教学平台课内实践课程117 28.5 课外拓展课程总计1991 409 115.5 39.5 最低毕业学时2400 最低毕业学分155九、教学进程计划表物理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1、理论教学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开课单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公共必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中国近代史纲要 2 32 30 2 E 2 思政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36 12 E 3 思政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 96 72 24 E 4 思政部形势与政策 2 T (1) (1) (1) (1) (1) (1) (1) (1) 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36 12 E 3 思政部语言与技能大学英语A1 3 56 56 E 4 外语系大学计算机基础 2 36 12 24 E 3 计算机大学英语A2 4 72 72 E 4 外语系C语言程序设计 3 64 32 32 E 4 电子系大学英语A3 4 72 72 E 4 外语系大学英语A4 3 60 60 E 4 外语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计划 1 19 10 9 T 1 学生处就业指导 1 19 10 9 T 3 学生处国防教育与身心健康军事理论 2 36 20 16 T 2 武装部大学体育1 1 26 26 T 2 体育系大学体育2 1 28 28 T 2 体育系大学体育3 1 28 28 T 2 体育系大学体育4 1 28 28 T 2 体育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T 教育系合计44 768 518 250 13 14 10 9 0 0 3 0学科基础必修课程高等数学A1 3.5 66 66 E 5 数学系高等数学A2 4 72 72 E 4 数学系☆力学 3.5 66 66 E 4 电子系☆热学 2.5 51 51 E 3 电子系电磁学 3.5 66 66 E 4 电子系光学 3 60 60 E 4 电子系合计20 381 381 0 5 8 7 4 0 0 0 0专业主干必修课程理论力学 2.5 51 51 E 3 电子系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2.5 51 51 E 3电子系电动力学 2.5 51 51 E 3电子系☆量子力学 2.5 51 51 E 3 电子系合计10 204 204 0 0 0 0 3 9 0 0物理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续1)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开课单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博雅限选课程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不得少于4学分;综合素质系列不得少于2学分。
人文社科系列 4 64 T 2 2综合素质系列 2合计 6 64 64 2 2专业限选课程机械制图 2 32 32 E 2 电子系专业英语 2 36 36 E 2 电子系电工学 3 65 51 14 E 4 电子系数学物理方法 4 72 72 E 4 电子系电子线路(模拟电路) 3.5 80 64 16 E 4 电子系电子线路(数字电路) 3 68 56 12 E 4 电子系☆近代物理学 3 60 60 E 4 电子系固体物理 2 36 36 T 2 电子系合计22.5 449 407 42 2 6 8 8 2专业任选课程开设课程中任意选修5学分大众高科技 2 36 T 2 电子系物理学方法 2 36 T 2 电子系计算机仿真 2.5 48 28 20 T 3 电子系传感技术 2 36 28 8 T 2 电子系物理前沿介绍 2 36 T 2 电子系电子测量仪器 3 51 39 12 T 3 电子系物理学史 1 18 T 1 电子系◎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3 64 48 16 T 4 电子系激光基础 2 36 T 2 电子系材料物理 2 36 T 2 电子系LED及其应用技术 2 36 T 4 电子系◎电气照明技术 2 36 T 2 电子系◎电子陶瓷设计 2 36 T 2 电子系物理化学 2 36 T 2 化工系群论 3 51 T 3 电子系高等量子力学 3 51 T 3 电子系教育测量与评价 2 36 T 2 电子系电视技术 3 54 46 8 T 3 电子系合计 5 80 80物理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续2)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开课单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教师教育课程心理学 3 51 51 E 3 教育系教育学 3 51 51 E 3 教育系物理教学论(学科教育学) 3 51 51 E 4 电子系现代教育技术 2 36 36 E 2 教技中心教师职业道德 1 16 16 E 1 教育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 32 32 E 2 电子系班主任工作艺术 2 36 36 E 2 教育系教师书写艺术 1 16 16 E 3 中文系教师语言艺术(含普通话) 1 18 18 E 3 中文系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含微格教学)1 30 30 E2 电子系合计19 337 337 3 12 4 6总计126.5 2283 1991 292 20 24 25 24 23 19 9必修课合计(33门)93 1542 1292 250选修课合计(20门)33.5 741 699 42注:课程考核方式: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课程教学方式:◎表示自主学习课程,☆表示英/双语教学课程物理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续3)2、实践教学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周数总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开课学期及周数开课单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实践教学入学教育- - √学生处军事训练 1 2 √学生处劳动教育- - 1~8学期学生处毕业教育实习8 12 √√电子系毕业论文(设计)8 12 √√电子系毕业教育- - √电子系金工实习0.5 1 √电子系电子工艺0.5 1 √电子系力学实验 1.5 39 √电子系热学实验0.5 18 √电子系电磁实验 1.5 3 √电子系光学实验 1 2 √电子系近代物理实验 2 60 √电子系中学物理实验技能训练 1 2 √电子系专业实践与社会调查 1 1 由系统一安排,利用假期完成电子系教育见习 2 4 √√电子系合计28.5 40117课外选修课外创新学分 4 1-8学期教务处实践教学合计28.5总计155 2400十、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学年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理论教学周数学期总周数一一★★●●●●●●●●●●●●●●※※14 20 二●●●●●●●●●●●●●●●●●●※※18 20 二三●●●●●●●●●●●●●●●●●●※※18 20 四●●●●●●●●●●●●●●●●●●※※18 20 三五●●●●●●●●●●●●◇◇◇●●●※※18 20 六●●●●●●●●●●●●◇◇◇●●●※※18 20 四七◇◇◇◇◇◇◇◇◇◇◇◇●●●●●●※※18 20 八■■■■■■■■■■■■☆☆☆☆12 16符号说明:●:理论教学、综合实验课程※:考试★:军训、入学教育△:实习◇:教育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教育十一、主要课程简介1、《力学》(Mechanics) 考核方式:课程考试占70%,平时考查占30%(闭卷)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力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力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热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热学》 (Thermology)考核方式:课程考试占70%,平时考查占30%(闭卷)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热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