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名解整理

病理名解整理

病理考试名解——整理10基础临41、适应: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adaption。

2、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的缩小称为atrophy。

3、增生:实质cell增多而形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加。

4、褐色萎缩(brown atrophy)萎缩的器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褐色。

光镜下a.实质细胞体积缩小or数量减少、b.间质出现纤维组织增生。

C.萎缩的胞浆内可见脂褐素沉着。

电镜下可见较多自噬泡和残存小体,一般常见于心、肝cell胞浆。

5、化生(metaplasia)a.为适应环境变化,b.一种以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相似性质分化组织的过程,c.是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个方向分化一般一般只转为性质相似的细胞。

6、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不同程度功能障碍。

7、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脂肪细胞外的实质细胞内一般不见或仅见少量的脂滴,若这些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则称脂肪变性。

8、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好发于乳头肌和心内膜下肌,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分的缺氧程度轻重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成黄色条纹,轻者成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布,状似虎皮,故称“虎斑心”。

9、玻璃样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又称透明变性,出现均质。

红染、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可发在结缔组织血管壁细胞内。

10、拉塞尔小体(russell’s body)慢性炎症时,浆细胞的胞浆内出现红染的圆形玻璃样物质,是Ig在细胞内堆积的结果。

11、脂褐素(lipofuscin)是细胞内自噬溶酶体中不被溶酶体酶消化的细胞粉碎片形成的黄褐色颗粒,其成分是脂质和pr的混合物,源自于自由基催化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

“消耗性色素”12、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铁蛋白微粒集结而成,由血红蛋白被Mφ溶酶体分解转化形成。

13、心力衰竭细胞:慢性肺淤血时,漏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Mφ吞噬后形成含铁血黄素,由于这种吞噬大量含铁血黄素的Mφ常出现在左心衰患者,故称heart failure cell。

14、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etion)正常机体内,仅在骨和牙齿内含有固性钙盐,若在骨和牙齿以外的其他组织内有固体钙盐沉积,则称为病理性钙化。

沉积的钙盐主要为磷酸钙。

15、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 calcificetion)变性坏死的组织或异物的钙盐沉积,机体本身并没有全身性钙磷代谢异常,血钙正常。

16、转移性钙化(metastasic)由于全身钙磷代谢障碍,引起机体血钙或血磷增高,导致钙盐在未受损的组织内沉积。

17、坏死(necrosis)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坏死组织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

细胞核改变:①核固缩(pyknosis)由于核脱水使染色质浓缩,染色变深,核体积缩小。

②核碎裂(karyorrhexis)核染色质崩解为小碎片,核膜破裂,染色质碎片分散在胞浆体。

③核溶解(karyolysis)在脱氧核糖核酸酶的作用下,染色质DNA分解,细胞核失去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染色变淡,只能看到轮廓,最后轮廓也消失18、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坏死组织因为失水变干,pr凝固而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比较干燥结实的凝固体,称凝固性坏死。

常见于心、肝、肾、脾等器官的梗死(坏死灶周围常出现炎性出血带,光镜下组织结构轮廓依然存在)。

19、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有些组织坏死后被酶分解成液体状态,并可形成坏死囊腔,称液化性坏死。

主要发生在pr少而脂质多or产pr酶多的组织。

光镜下只见红染的无结构颗粒状。

(脑软化:发生在脑组织中的液化性坏死)20、干酪样坏死(caseous)主要见于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组织分解较彻底,含较多脂质(主要来自结核杆菌和中性粒),因而坏死的组织略带黄色软质,状似奶酪,故称干酪样坏死。

21、坏疽(gangrene)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的感染而呈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干、湿、气)22、气性坏疽:湿性坏疽的一种类型,主要见于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生气荚膜菌等厌氧菌感染时,细菌分解坏死组织时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内含大量气体,按之有“捻发音”。

23、糜烂(erosion)局限在表面和粘膜层的浅表缺损。

24、溃疡:深达皮下和黏膜下的缺损。

25、空洞(cavity)肾、肺等内脏器官坏死组织液化后可经相应管道(输尿管、气管)排出,留下空隙,称为空洞。

26、窦道(sinus)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盲性管道。

27、瘘管(fistula)体表和空腔器官之间或空腔器官于空腔器官之间两端开口的病理性通道。

28、机化(organization)由周围新生cap和纤维母细胞等组成的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常物质的过程。

29、凋亡(apptosis)机体细胞在发育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

(一般表现单个细胞死亡,不伴炎症反应)30、瘢痕组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的纤维结缔组织。

31、一期愈合(primary healing)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黏合或缝合后对口严密的伤口,炎症反应轻微,愈合时间短,形成瘢痕少,抗拉强度大。

32、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无法整合对齐,伴感染,需清创,炎症反应明显,肉芽组织形成多,愈合时间长,瘢痕较大,抗拉力强度较弱。

33、34、肺褐色硬化(brown duration)慢性肺淤血,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质地变硬,心衰细胞肉眼称棕褐色。

35、槟榔肝(numeg liver)慢性肺淤血时,小叶中央部因高度淤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肝细胞因脂肪变性而成黄色,肉眼观,淤血,脂肪变性相间存在,使肝切面出现红黄相间的似槟榔样条纹。

36、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血管内,由于血液凝固or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37、白色血栓:又称血小板血栓或析出性血栓,多发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动脉内或静脉血栓起始部而形成延续性血栓的头部,肉眼观呈灰白色小结节,镜下成无结构淡红,主要由pt和少量纤维素组成。

38、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又称微血栓(microthrombus)或纤维素性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素构成,最常见于DIC.39、栓塞(embolism)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栓塞血管的物质称栓子(embolus)40、减压病(deampression sickness)沉箱病、潜水员病41、梗死(infarction)由于血管阻塞,局部组织因血流中断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42、白色梗死:即贫血性梗死43、红色梗死:即出血性梗死44、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目的的局部血管反应为中心环节和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变质、渗出、增生。

45、变质(alteration)炎症局部组织和细胞所发生的变性和坏死46、渗出(exudation)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体腔、黏膜表面、体表的过程为渗出,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改变,也是急性炎症的主要症状。

47、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sma/nodule)伤寒,巨噬细胞增生吞噬伤害杆菌、RBC、细胞碎片,而吞红细胞作用特别明显,这种巨噬细胞称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小结,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

48、细菌性痢疾(baciv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假膜性炎病变,多局限于结肠,以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为特征,假膜脱落伴浅表溃疡,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黏液多。

49、树胶样肿(gumma)/梅毒瘤(syphiloma)50、嗜酸性脓肿(eosinophilic abscess)在寄生虫病时,如血吸虫或丝虫病等在虫卵或虫体周围出现坏死物质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病变类脓肿,称嗜酸性脓肿。

51、假结核结节(pseudotuberde)血吸虫病较晚期由钙化的虫卵、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构成的类似结核结节的慢性虫卵肉芽肿。

52、瘘管(fistula)深部组织的脓肿,一端向体表/体腔穿破,另一端开口于自然管道,形成两端开口的排脓管道53、风湿细胞:风湿增生期,巨噬细胞增生吞纤维素样坏死物形成风湿小体,体积大,圆形,胞质丰富嗜碱性,核大、圆,核膜清楚,染色质集中于核中央细丝状向核膜扩散,核横切面枭眼状,纵毛虫状,又称anitschkow cell。

54、畸胎瘤(teratoma)来源于性腺或胚胎剩体中的全能细胞,多含大于2个胚层的组织成分,排列结构错乱,根据外观可分为囊性和实行,多发于卵巢、睾丸。

55、肉芽肿(granularna)炎症局部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构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的增生性炎症。

56、干线性肝硬化:血吸虫病肝硬化的特征,长期多度血吸虫感染者,肝脏严重纤维化致肝脏变硬变小,肝表面不平;严重者可形成粗大突起结节,切面上增生的结缔组织沿门静脉分支呈树枝状分布。

57、不稳定细胞(cabile cells):在生理情况下不断随细胞周期循环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代替衰老或破坏同类细胞;此类细胞包括皮肤黏膜的被覆上皮,淋巴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再生能力特别强。

58、再通:血栓机化过程中水分被吸收,血栓干燥收缩形成出现裂隙,新生内皮细胞覆于表面,新的血管相互沟通,使阻塞的血管部分重建血流。

59、纤维素样坏死:发生在间质、间质、胶原纤维和小血管壁的一种坏死,光镜下病变部分组织结构消失变为境界不甚清晰的颗粒状小条或小块状无结构物质,呈强嗜酸性似纤维蛋白,有时纤维蛋白染色阳性,故称纤维素样坏死。

60、稳定性细胞:具有较强潜在增生能力,生理情况下处于细胞周期静止期不增殖,损伤或刺激时进入合成前期分裂增生参与修复。

如消化道生殖道61、永久性细胞:不具有再生能力。

如心肌、骨骼肌、神经原62、逆行性栓塞(cretrograde embolism)极罕见情况下,下腔静脉内血栓在胸腔压突然升高的时,栓子可逆血流方向运行至肝肾髂静脉分支引起栓塞。

63、交叉性栓塞(crossed embolism)偶可见房/室间隔缺损或动静脉瘘时,栓子由压力高的一侧通过缺损进入压力低的一侧,即动静脉系统栓子交叉运行引起另一系统栓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