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判中解释法律的五种基本方法王振宇用什么方法解释法律,取决于如何看待法律。
依实证法观点,法律祛除价值、封闭自足,是逻辑结构完美的规则体系。
与此相应,法官释法只有文义解释和体系解释两种方法,其他方法概为不得涉足的禁区。
依自然法观点,法律不能祛除价值,众多法条之能合为一体,恰因价值贯穿其间。
价值支配着法条,自然也是解释法条的依据。
相应的解释方法为法意解释和目的解释。
依社会法观点,法律是一项社会工程,目标是法律的正义在生活中的实现。
其要求法官释法要运用社会学方法,在冲突的利益中衡量取舍,选择最佳方案。
笔者认为,三种学说体现了法律的制度、观念和生活三种维度,固执一端,难免盲人摸象,流于片面,只有互相结合才能完整认识,故上述五种方法均可用来解释法律。
解释是为了解决法条概念的疑问,而概念在构造上可分为明确无疑的内核与模糊难辨的外缘,有着连续变化的文义光谱。
其以内核为底线、外缘为上线的文义区间即为文义可能性,又称文义射程。
五种解释方法的共同点在于,均以概念文义可能性为限,收不小于内核,放不超出轮廓。
不同点在于文义裁量度的大小: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几无裁量可言,法意解释、目的解释有一定裁量度,社会学解释则裁量度较大。
从法的安定性考量,法官选择解释方法应依裁量性从小到大的顺序。
本文从行政审判视角谈谈五种解释方法运用的有关问题。
一、文义解释:以法条概念的字义为依据解释以字义为起点,而用概念字义来解释法律的方法就是文义解释。
法律是为大众制定的行为规范,应先为大众理解,故多用普通语言。
普通语言有失精确、简练时,往往以专业语言代之。
故字义有两种用法,即普通字义和专业字义。
1.如何把握普通字义笔者认为,行政审判中把握法条的普通字义主要借助两个因素:第一,良好的语言能力。
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者拒绝预付伤者医疗费的,可以暂扣事故车辆。
曾有行政解释将‚事故车辆‛解为‚肇事者的车辆‛,执法者据此可在事故车辆毁损时扣押肇事者的其他车辆。
法官凭其语感,应可判断两者的差别。
在语言能力中,分析能力尤为重要。
某甲明知某乙无证驾驶且摩托车未年检仍乘其车下班回家,路遇车祸受伤。
某甲所在单位不同意认定工伤,理由是,某甲可以预见风险仍然搭乘,属自伤自残。
通过分析可知,自伤自残语义中含有目的,即受害者有希望受伤或致残的故意。
某甲并无故意,故不属自伤自残。
行政审判中类似问题比比皆是,故有必要强调,‚要想在与法律有关的职业中取得成功,你必须尽力培养自己掌握语言的能力。
‛①第二,词典等辅助性工具。
概念若只有一个义项,可直达结论。
法律规定违反治安管理屡教不改的,可以劳动教养。
字典上,‚屡‛解为‚不止一次‛。
一次盗窃是否属于屡教不改?不假思索即可否定。
如果概念有多个义项,通常采第一义项,但法律的要件与后果明显失衡时,应选后续义项。
比如,某人因两次违法被警告后再次违法,是否属于屡教不改?关键在于‚警告‛是否属于‚教‛。
字典上,‚教‛的第一义项是‚教育‛,第二义项是‚训诲‛。
依公安部解释,‚教‛指的是被罚款、拘留、劳动教养、判处刑罚,取训诲之意。
②笔者认为,此为正解。
屡教不改的法律后果是劳动教养,其严重性与不痛不痒的‚教育‛之间不成比例,选择‚训诲‛显为合理。
2.如何掌握专业字义法律的专业语言虽多取自生活,但已与生活有别。
比如行政机关在生活中仅指政府及其部门,但在法律上还包括获得授权的其他组织。
‚矿产‛在生活中不包括水土沙石等随处可见、唾手可得之物,依法律却都在其列。
概念在专业背景下,应以专业字义优先。
笔者认为,专业字义的载体通常有三种:第一,定义条款。
法律上的定义条款最权威,也最好用。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
最高法院(2007)行他字第6号批复①[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杨百揆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2000年第2次印刷,第3页。
②不过,罚款处理也算是“教”,存有合理性瑕疵。
另外该解释认为一次处理再违法就属屡教不改,也明显与“屡”的文义不一致,在解释方法运用上值得检讨。
依此定义确认,退休人员再就业亦可成为职工,并纳入工伤保险的范围。
定义条款之运用,首重要件分析。
比如,三竞买人甲与乙、丙协商,由甲出面竞买拍卖的房屋,利益共享。
竞拍成功后,工商机关确认拍卖无效。
依据是拍卖法上‚竞买人之间、竞买人与拍卖人之间不得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之规定。
甲辩称虽有串通,但其出价高于拍卖单位的事先估价,故未损害原所有人合法利益。
此时需要解释的是,原所有人受到损害了吗?根据拍卖法的定义可知,保护原权利人对最高应价的期待属拍卖之要件,而最高应价可能高于估价,故三人对原权利人构成损害。
③笔者认为,定义的内容未必都属要件,还应仔细甄别,以免不合理乃至荒谬。
赵某下班回家过铁轨时被火车撞死,劳动部门不予认定工伤,因为只有机动车事故伤害才可认定工伤,而按照定义,机动车须‚上道路行驶‛。
火车不在道路上行驶,故不属于机动车。
④联系上下文,道路交通安全法只能规范道路上的机动车,故其定义条款提到‚上道路行驶‛,并无意否定道路之外机动车的存在,故不宜将其作为要件。
第二,要件条款。
法律虽无定义,但可由条文归纳概念的全部或部分要件的,也可作为解释依据。
比如有人提出,劳动教养部门对其劳动教养决定进行的复查应视为行政复议。
最高法院行政庭(1997)法行字第27号批复表明了否定态度,理由是,从行政复议法有关规定可以归纳出复议的重要特征,即以上级机关作出为原则,同一机关(限于部级机关)作出为例外。
被告自我复查,不能视为复议。
第三,学理通说。
定义条款存疑或欠缺且要件无从归纳时,可用学理通说作为解释依据。
比如,行政决定结果正确但错引条款的,属于适法错误还是程序瑕疵?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但按通说,适法错误属于实体错误,程序违法是形式错误。
法条的援引属于形式要求,又鉴于错误较轻,解为程序瑕疵更为合理。
3.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其他方法解释的最大难题在于,如何尊重文义又不拘泥于文义,即什么情况下可以运③钟应庆诉汉阴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2008年第1期第505页。
④柏素英诉上海市虹口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案,载于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2008年第2期,第452页以下。
用文义解释之外的方法。
笔者认为,至少以下三种情形可以考虑:第一,法条概念存在关联条款时,应进一步检视关联关系对概念文义是否有所修正,此为体系解释方法。
第二,字义为复数且难以选择。
比如‚法律‛一词至少有三种常用字义。
一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规范。
二是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法律、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三是可作行为准则的规范,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亦属之。
其出现于法条时,字义无法明确,只有借助其他方法。
第三,明显不合理。
解释法律首先考虑字义,‚但是,如果从字面上解释它们就会导致不公平或不合理的结果,那你就必须再想想。
‛⑤想什么?想更好的方法。
比如被汽车撞能认定工伤,火车撞却不行,近于荒谬。
此时就应探索其他方法的可用性。
裁判中运用其他方法时应做细致分析,这是说理性的要求。
不过,运用文义解释,一般不必细致分析,甚至可不分析。
比如一次盗窃是否属于屡教不改?直接否定即可,因为‚屡‛的含义人所共知。
二、体系解释:以法条的上下文关系为依据法律是有机整体,过于强调法条,难免削足适履,体系解释可补此弊。
其在整体中把握局部,既有助于条旨把握,也有助于体系一致。
体系解释是文义解释的自然延伸,文义解释以特定法条为文本,体系解释则把文本扩大到(同一或不同法律的)相关法条。
体系解释可能扩张或限缩概念字义,也可能进行类推或反推的操作,由此引出以下四种更具体的方法。
这些方法并无优先次序,法官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如无矛盾,也可并用。
1.扩张解释方法的运用扩张解释将通常较为狭窄的文义在外延上扩张。
运用此法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文义过窄不足以表示立法真义。
立法真义可通过上下文关系和法律目的来判断。
比如,出售鸦片的罚则可否适用于出售鸦片烟灰者,其焦点在于鸦片是否包含烟灰。
字义上两者有别,但从禁烟条规看,之所以禁绝鸦片,是因为它会令人⑤[英]丹宁:《法律的训诫》,杨百揆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0年第2次印刷,第69页。
上瘾并损害健康,此为立法真义。
鸦片的通常文义不足以表现立法真义。
第二,不得突破文义可能性。
前例中,法院判决称‚烟灰含有鸦片余质,仍可吸食抵瘾,纵仅出售烟灰,亦无解于贩卖鸦片之罪责‛⑥,该扩张并未突破鸦片的文义可能性。
因为烟灰虽非典型的鸦片,不在概念内核,但其与鸦片之间有明显的联系,至少处在概念外缘。
如果扩张突破文义可能性,就不属于扩张解释,而是漏洞补充;如法无漏洞,则系解释失误。
法律规定,违法行为自发生之日起六个月内公安机关没有发现的,不再处罚。
有人将所购淫秽光盘转卖、借给他人或让他人复制,造成连续传播。
出售淫秽光盘是违法行为,但公安机关发现时,出售光盘已超六个月。
公安机关为了处罚售盘者,把后续行为解释为出售光盘的持续状态。
此系扩张解释的误用,因为后续行为已经超出了出售的文义可能性。
2.限缩解释方法的运用限缩解释又称缩小解释,是将通常较为广泛的文义在外延上收缩。
其适用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通常文义失之过宽,不合立法真义。
比如,1995年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定,职工有犯罪或违法情形的,不能认定工伤。
某单位司机因公外出时违反交规受伤,能否认定工伤?从通常文义讲,轻微的违规行为(比如压线)亦属违法。
不过,从法律规定将违法与犯罪并列来看,轻微违法也排除认定工伤,显然过宽,有违立法真义。
所以,最高法院法行(2000)26号批复将‚违法‛解为性质比较严重的违法。
第二,文义缩小到与相关法条或概念相互协调的程度。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房地产抵押时,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办理抵押登记‛。
有些地方政府指定工商机关办理企业的房屋抵押登记,职权是否有瑕疵?显而易见,‚部门‛文义过于宽泛。
该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是非常重要的关联条款,按照该规定,可以被赋予房地产管理职能的部门只有房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
此条对第六十二条具有约束作用,市县政府的指定应以此为限。
3.类推解释方法的运用⑥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004年第2次印刷,第146页。
类推解释是指解释法条时,类推其他法条用语之涵义加以阐释,使其真义得以澄清。
笔者认为,类推是一种比较分析方法,通常体现为概念特征的比对。
比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被裁决受治安管理处罚的人或者被侵害人不服公安机关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裁决的,在接到通知后五日内,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申诉后五日内作出裁决;不服上一级公安机关裁决的,可以在接到通知后五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