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缀行甚远________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③屠大窘________④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段狼“变诈”的表现。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连接、紧跟;追随、追赶;处境困迫,为难;像狗似的(2)①时间长了,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②(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3)一只狼假装睡觉,在前面诱敌;另一只狼从柴草堆里打洞意图从后面攻击屠户。
(4)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用智慧和勇气和他们作斗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②句意为: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驱:追随、追;③句意为:屠夫非常困窘急迫。
窘:处境困迫,为难;④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犬:像狗似的。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的重点词有:瞑:闭上;暇:悠闲。
句意为:时间长了,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乃:才;寐:睡觉。
句意为:(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知;狼“变诈”的表现在于:一只狼假装睡觉,在前面诱敌;另一只狼从柴草堆里打洞意图从后面攻击屠户。
(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
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作答本题时,可围绕不能害怕恶势力,应勇敢的与其作斗争来表述。
观点明确,语意清晰,语序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连接、紧跟;追随、追赶;处境困迫,为难;像狗似的;⑵①时间长了,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②(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⑶一只狼假装睡觉,在前面诱敌;另一只狼从柴草堆里打洞意图从后面攻击屠户;⑷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用智慧和勇气和他们作斗争。
【点评】⑴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
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
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⑵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结合关键语句即可做出回答。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晚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赚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会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在括号里补充说话者的神态、语气,并说说自己补充的理由。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①()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②():“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说读完这则寓言后明白的道理。
【答案】(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3)①有成竹;②半信半疑;理由: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天”是由“气”构成的,处处都有“气”,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
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
(4)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
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柳暗花明”。
【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为: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此题要注意把几个相关的意思划开。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舍然”:释然,放心的样子。
“晓”:开导。
(3)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填写适当的词语。
如“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这是“晓之者”之语,是有根有据信心满满地讲道理,所以第一空应填“胸有成竹”。
而“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是杞人对这种说法的怀疑之语,所以第二个空应填“半信半疑”。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如告诉人们生活中不要为不必要的烦恼扰乱情绪,生活在胡思乱想之中。
要学会放开,豁达开朗地对待生活的一切。
“世上本无事,庸人白扰之。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
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
人生乐在豁达。
故答案为:⑴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⑵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⑶①有成竹;②半信半疑;理由: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天”是由“气”构成的,处处都有“气”,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
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⑷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
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柳暗花明”。
【点评】⑴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能力。
本题考查断句。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⑵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用“留”“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根据语境在进行合理的想象,即可作答。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和生活体验解答即可。
【参考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父亲的眼神①一个背景,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②那是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
但是数理化的成绩却出奇地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已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③因自觉惭愧,回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
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
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上学了,反正学不好,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不想我走他的老路。
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到我讲的话。
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
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样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对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
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
这即将燃烧的沉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⑥这时父亲对我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今年就没有收成了。
”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
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
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呵欠连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