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带雨林的保护与利用

热带雨林的保护与利用

热带雨林的保护与利用——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为例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07级野外实习论文陈莹20071070009【摘要】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常年湿润多雨,所以森林繁茂密集,植物盛多,有占全国1/4的动物,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

其中许多珍稀、古老、奇特、濒危的动、植物又是西双版纳独有的。

景观以丰富迷人的热带、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沟谷雨林风光、珍稀动物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这里有许多奇异的生态现象,如“老茎生花”,“绞杀现象”等等。

西双版纳有许多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中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基地,各种珍稀名贵的南药品种。

人类在利用生物资源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改变了区域的生态景观。

我们必须保护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以达到可持续利用,使美丽的热带雨林景观得以延续。

【关键词】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南药橡胶水果保护与利用一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总面积19690平方千米。

南与老挝、缅甸接壤,西、北、东三面与滇西南山原、山地相连,属于横断山系南端无量山脉和怒山山脉的余脉山地区。

地势周围高、中部低,以山地为主,其中分布着许多宽谷盆地、低山和低丘。

海拔从其南部最低处的南腊河与澜沧江交汇处海拔475米,至最高峰澜沧江西岸的桦竹梁子2429.5米,河谷盆地的平均海拔都在550 m以上。

立体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年平均气温在1 8。

3~22.1。

C之间.气温年内变化平稳.一般在1 5~25。

C之间.中海拔地区无霜期320天以上.低海拔地区终年无霜;年降雨量在1161.8~1 51 5.1毫米,年日照时数1837.1~21 74.2小时。

热量资源充裕,水资源丰沛.光能资源适宜。

各种作物、植物生长繁茂、种类众多,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有我国”绿色宝库”之称。

属于热带气候区域,处在热带雨林发育的年平均温度下限,但仍在热带雨林分布的热量范围内。

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坡中、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坡中、上部,是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上部,是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是分布在开阔河谷盆地及河岸热带季雨林是分布在开阔河谷盆地及河岸季风影响强烈的生境的一种热带落叶森受季风影响强烈的生境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植被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植被。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四个主要植被型。

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四个主要植被型。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低低山山))雨林二个植被亚型。

雨林二个植被亚型热带季节雨林热带季节雨林具有与赤道低地热带雨林几乎一样具有与赤道低地热带雨林几乎一样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是亚洲热带雨林的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由于发生在季风热带北缘纬度和海拔一个类型,由于发生在季风热带北缘纬度和海拔的极限条件下,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的极限条件下,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在其林冠层中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存在。

在其林冠层中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存在。

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的山地亚型,是该地区是热带雨林的山地亚型,是该地区热带山地较湿润生境的一种森林类型,它在植物热带山地较湿润生境的一种森林类型,它在植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外貌特征上类似于热带亚洲的低区系组成和生态外貌特征上类似于热带亚洲的低山雨林。

二西双版纳的橡胶种植东南亚直至中国西南地区的湄公河流域为热带雨林分布区,但随着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的扩展,热带雨林日趋减少。

位于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21°09′~22°33′N,99°58′~101°50′E),拥有我国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根据水热条件、海拔、植物组成等差异,云南的热带雨林分为湿润雨林、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3个亚型。

西双版纳海拔低于900 m的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热带季节雨林,海拔700~1 500 m的地区分布有热带山地雨林[1]。

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是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大面积种植人工林的一种代表类型。

也是西双版纳地区的又一大景观,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由于对天然橡胶的迫切需要,我国在西双版纳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橡胶种植工作。

本区的气候、土壤、水分条件十分适合橡胶树生长,因此在西双版纳种植面积较大,占有林地面积的25.19%,近年来随着山地承包到户,橡胶的种植面积又进一步增加[2]。

纳板河流域的社区,纳板河上寨1984年开始种橡胶,由于橡胶市场价格的增长,刺激了橡胶种植面积的扩张,橡胶种植迅速发展,在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内,橡胶种植总数从1991年的169 hm2(72 717株)增加到2002年的712 hm 2 (319 275株),11 a间增长了4.2倍。

快速的橡胶产量增长率表明橡胶种植已经成为西双版纳的重要经济来源。

到1998年,橡胶产值已经占西双版纳总产值27%。

橡胶种植无疑明显地改变了西双版纳的经济状况,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区域环境退化。

原始热带季节雨林在西双版纳地区分布广泛,它具有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生物量高等特点,是符合当地生境条件和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

原始林经过采伐演变成次生林,或者直接营造为人工橡胶林后,立地条件发生改变,植物群落和土壤环境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大面积的橡胶种植已对热带雨林植物多样性、气候、水源等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从群落结构、群落学特征以及树种多样性方面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进行了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 [3-6],但对于橡胶种植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7-9]。

以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为例,通过该区域橡胶林、热带雨林和次生林在植被和土壤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橡胶林种植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为该地区土地的持续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三西双版纳的南药资源鸡蛋花学名:Plumeria rubra 'Acutifolia'别名:缅栀子、蛋黄花、大季花、印度素馨,缅栀的枝头是钝圆头的,一到冬天,叶子掉光后,光秃秃的就像鹿角的模样,因此缅栀又称为“鹿角树”。

科属:夹竹桃科、鸡蛋花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高4~5米。

枝粗厚而带肉质,小枝肥厚多肉;叶大,互生,羽状脉;厚纸质,多聚生于枝顶,叶脉在近叶缘处连成一边脉;花数朵聚生于枝顶,花冠筒状(漏斗状),径约5-6厘米,5裂;五片花瓣轮叠而生,如同孩子们手折的纸风车。

外面乳白色,中心鲜黄色,极似蛋白包裹着蛋黄,因此得名,气味极芳香。

除此之外,还有红,黄两种颜色。

鸡蛋花夏季开花,清香优雅;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其状甚美。

适合于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

花香,可提香料,或晒干后供制饮料和药用,有去湿之功效。

木材白色,质轻而软,可制乐器、餐具或家具。

砂仁砂仁(Fructus Amomi),是热带和亚热带姜科植物的的果实或种子,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药材。

目前药用的砂仁的基源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主要产于中国广东省的春砂;一种是中国海南的壳砂;还有一种叫缩砂密,主产于东南亚国家。

其中,春砂(果实)入药的疗效比较显著,品质也比较好,在国际药材市场上享有比较高的声誉。

中医认为,砂仁主要作用于人体的胃、肾和脾,能够行气调味,和胃醒脾。

砂仁常与厚朴、枳实、陈皮等配合,治疗胸脘胀满、腹胀食少等病症。

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龙血树龙血树,株形极为键美,叶片色彩斑斓,鲜艳美丽。

有的品种叶片密生黄色斑点,被人们喜爱地称为星点木,有的品种叶片上有黄色的纵向条纹,能分泌出一种表淡的香味,人们称它为香龙血树,有的品种叶片上嵌有白色、乳白色、米黄色的条纹,人们又称之为三色龙血树。

龙血树的茎干,能分泌出鲜红色的树脂,为之“龙血”龙血树的美名便由此而得。

常绿小灌木,高可达4m,皮灰色。

叶无柄,密生于茎顶部,厚纸质,宽条形或倒披针形,长10~35cm,宽1~5.5cm,基部扩大抱茎,近基部较狭,中脉背面下部明显,呈肋状,顶生大型圆锥花序长达60cm,1~3朵簇生。

花白色、芳香。

浆果球形黄色。

同属多种和变种用于园林观赏。

又不能当柴禾,真是一无用处,所以又叫“不才树”。

西双版纳拥有丰富的南药资源。

西双版纳南药园始建于1959年,地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首府景洪市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内。

园区占地约20公顷(湖面约3公顷),主要进行热带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引种栽培、科学研究,同时兼有科学普及和旅游观光等功能。

目前园内引种收集南药、民族药及其他药用植物1500多种,其中包括阳春砂仁、胖大海、白豆蔻、檀香、龙血树、儿茶、肉桂、金鸡纳等三十多种名贵南药。

保存有药用植物标本10000余份,并拥有全国最大的胖大海、马钱、催吐萝芙木种质资源库、300多种原生兰科植物以及国内人工种植年限最长的土沉香、印度紫檀等重要南药。

四西双版纳的的热带水果西双版纳野生果树资源十分丰富,堪称天然果园。

《普洱庥志》、《十二版纳志》中,所记载的西双版纳水果,有椰子、菠萝、芒果、荔枝、龙眼、番石榴、桔、柚等共40余种。

西双版纳的果树资料,有野生果树木栽培型果树两类。

山野中生长的果树,被当地群众认识、食用的有野荔枝、野蒲桃、橄榄果、多依果、野油梨、山李子、羊奶果、木奶果、三桠果、五桠果、人心果、象蹄果、五眼果、百榄、野芭蕉、野龙眼、志荔枝、鸡嗉果、野芒果、曼登果、锥栗、山楂、野柿子、野杨梅、黄泡果、紫泡果、缅酸枣等等约五六十种。

丰富的野生水果早就被驯化为家种水果,如芭蕉、香蕉、菠萝蜜、番木瓜、荔枝、龙眼等、在西双版纳早已有栽培。

《蛮书》上记载傣族地区所产的那种“似甜瓜、得可食”的水果,就是菠萝蜜。

西双版纳各族群众在开发利用当地水果资料的同时,不断引种外地优良果种。

特别是解放以后,各有关部门按照发展水果、椰子、柚子、柑桔、荔枝、红毛丹等当地已有和当地没有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优良品种,对原有水果进行改造或更新,使西双版纳变成了真正的热带水果园。

如今的西双版纳是“鲜花月月红,水果四时鲜。

”不论何时来到西双版纳都有鲜果品尝。

在西双版纳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芭蕉、香蕉、番木瓜会月月开花,季季挂果,市场上的香蕉一年四季不断。

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还使过去一年一熟的菠萝变成一年几熟。

西双版纳种植的无眼菠萝个儿大,外观美,味道甜,人见人爱。

西双版纳引种的西瓜,因得独特气候条件的孕育,早结瓜、早成熟,当北国大地还处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西双版纳的西瓜已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