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本本,从我做起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
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说过毛主席的《反对本本主义》,可一直没去读原文。
现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要求研读《矛盾论》、《实践论》和《反对本本主义》三篇经典文章,撰写学习心得。
我觉得以自己微薄的理论功底,虽然认真地研读了原文,但认识仍然非常有限。
现在,我就通过对《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的学习,谈一点自己浅薄的体会。
《反对本本主义》写于1930年5月,是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红军中的一些领导干部只知道照搬照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本、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教条主义的倾向而写的,当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而叫它“本本主义”。
人民群众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好好学习《反对本本主义》。
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从实践观的角度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要求我们在中国革命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这是《反对本本主义》的基本精神,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之一。
什么是本本主义?本本主义也就是教条主义。
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的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
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本本主义。
其实我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就是对一些同志对于根本不调查,随随便便的就瞎说一气,针对这个事提出的一个政策。
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对策.他提出了以下几点:
1.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2.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3. 反对本本主义
4. 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5. 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
6.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调查的技术
7. 调查的技术
文章第一部分,毛泽东同志就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亘古不变的正确的论断。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就是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
这犹如一声断喝,矛头直指那些不深入实际调查就针对某个问题胡乱发言的人。
就是在七十五年后的今天,读到这里,如果我们对某个问题没有深入实际调查就胡乱发言、随便决策,依然犹如芒刺在背,如鲠在喉。
作者还警醒地说道:注重调查,反对瞎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研究,就不要乱下结论。
所有的结论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否则我们的结论必然是错误的,没有依据的,是想当然的。
如果拿这个结论去指导实践也必然导致我们工作的错误,我们的工作也必然是脱离群众的,也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由此可见,调查研究对广大党员同
志是多么重要,做一个党员如果只凭想当然,不深入群众中去调查研究,或者调查不够就做决策,这个决策必然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全面的决策,这对我们的事业一点好处都没有,严重的后果会导致脱离群众,形成官本位主义。
今天我们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也要多做调查,多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样既能让党员更好地接受教育,也能够更好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更好地来监督党员。
紧接着文章用了14个字,4个感叹号,分四个自然段,近乎深恶痛绝的指出了对有些共产党员不深入实际调查的愤慨:
“要不得!
要不得!
注重调查!
反对瞎说!”
对文字的这种处理方式在我以前读过的文章里面是没有见到过的。
仔细品位,这些非常平凡、经常在口头上说的14个字的力量在这里胜过了洋洋洒洒的千言万语和鸿篇巨著,字字千钧,掷地有声!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这个问题的现状和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
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就像文中所讲的蠢人。
“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这为领导者转变并养成优良的思想作风指明了方向。
“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
”这里指明了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世界和克服主观主义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在于向社会作调查。
学习《反对本本主义》,对于领导干部克服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和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养成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领导作风,努力做好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现在有些人搞形式主义的调查研究,同样解决不了问题,这应该引起重视。
反对本本主义,就不要认为只要是书上的就是对的,事情解决不了了,就拿本本来。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同样,对于上级政策,我们不要机械地理解,简单照搬条文办事,有些“规矩”在外地已经废除,我们这里仍然有效。
同样政策下在外地能办成的事,在我们这里却难于办到,还往往振振有辞,政策和上级精神就是这样,我们也没有办法。
究其思想根源,往往是仗着自己“没犯错误”,仗着自己“贯彻政策不走样”而无所顾忌,这种本本主义也因此更有广泛性和顽固性。
就执行政策而言,简单照搬条文办事,好像是“不走样”了,但它却使得政策在落实中表面化,政策无法用好用足,从实质看,其实也是一种“走样”,大的方针政策没有结合本地方的客观实际,就不一定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也就没有将国家的好政策按政策的本意在本地得到真正落实。
只不过这种本本主义以“坚决贯彻”的面目出现,这看上去似乎“没犯错误”,事实却不然,因为它使政策的“富矿”难以得到及时而充分的“开采”,大大影响了发展,由此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之大,几乎是难以估量的。
毛泽东同志在文中指出:“盲目地表面上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办法。
”“妙”在哪里呢?“妙”就妙在不动脑筋,不深入实际调查,具体制定适合本地的具体方案,只是生搬硬套,明明影响了发展,造成了损失,却因看上去“没犯错误”
而难以追究其责任。
在这里我们应当正确看待有为和无为:按政策规范管理是有为,放活政策同样是有为,有时对一些不违反原则的探索性做法采取默许的态度也是有为;如果把管理变成了管制,搞得许多好事都办不成,无论多忙多累,也是无所作为。
衡量有为的标准就是有利于投资兴业,有利于强国富民,有利于又好又快地发展。
至于管理,我认为我们今天的管理,实质上就是服务——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政策吃透,把上级政策和本地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执行政策,勇于承担责任,做到凡是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事就全力以赴的去做,凡是有利于富民安民的事就不遗余力的去做。
“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表现形式。
《反对本本主义》既反对把个人的局部经验绝对化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的经验主义,又反对不懂得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特点,只知背诵和照搬马克思主义条条的教条主义。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十年文革就是因为离开了实际调查,没有做到实事求是,而发生严重“左”倾错误。
我自己也会犯错,看到两个同学在谈论一件什么事情,走过去部分青红皂白的就支持某一个同学的观点,到最后却发现自己也并不赞同这个同学的观点,自己也很尴尬。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也大声疾呼: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这要靠中国同志去了解中国情况!毛泽东告诉我们,你如果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调查。
“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若不这么做导致的后果,“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你要“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你就会空空的去,回来就会有很多的收获,得到解决问题的许多材料。
如果只知道要出去做调查而不懂得如何去调查,那调查的结果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毫无帮助的。
因此,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强调要懂得调查的艺术。
调查的技术主要有如下几个:一是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二是调查的对象要合适;三是调查对象的数量要适中;四是要定调查纲目;五是要亲自出马;六是调查要深入;七是要自己做记录。
我认为这些调查的技术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用。
如今我们最重要的是要端正态度,脚踏实地,洗刷唯心精神。
毛主席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读者带向他要说的话题上,由浅入深,让每一个人都能了解他的想法并接受他。
综上所述,《反对本本主义》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要先调查,以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对于书上写的,也要结合实际,不可教条主义;对于上级的方针政策,也要结合当地实际,灵活运用。
这就是我读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之后的一点肤浅体会,由于自己的理论水平有限,认识难免有偏颇和不正确的地方,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201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