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内部控制改进的

中学内部控制改进的

中学内部控制改进的探讨
摘要:学校管理的基础内容包括了财务经费的管理。

因为诸多方面的因素,中学的内部控制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如管理方法、治理策略、管理思想等方面均存在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管理领导层面应当加强、改进和完善中学内部控制,通过建立新型的会计核算体系,提升内部控制的调控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中学;内部控制;改进
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8-0141-02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应运而生,它在经济生活中起到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确保资产安全的完整性的作用。

加强学校内部控制就是要通过提高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从而防范办学中遇到的风险,提高办学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同时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国有资产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初中和高中是我国公立中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初级中学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其经费来源多来自国家预算,因此在内部控制建设上,可以充分运用义务教育资金;目前我国还未将高级中学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进行管理,因此,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而言,对于学校收取的学费及其他费用,更加需要严格收支管理,
这样才使将学校的财务管理和教学管理双管齐下,内部控制也因此体现出其对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中学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是中学各项管理工作的前提要件
作为会计主体之一的中学属于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是基于会计基础,而又突破会计而展现出来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控制方法、程序、步骤和措施,并且更加表现在这种控制方法的动态改进之中。

中学内控的最终目标是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和谐稳定发展,最终达到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并提高竞争力。

健全而完善的学校内控体系,能将学校的财务管理和教学管理结合起来,使教务与财务都形成规范化体系,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通过完善的内控,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整理竞争力都将得到大幅的提高,学生的质量也会得到质的提升。

(二)是保证学校资产完整安全的题中之义
在学校生源不断扩大的大背景之下,社会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学校在软硬件设施方面也加大了投入。

与此同时,学校在设备采购、材料购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监管方面漏洞导致的浪费和违法乱纪的现象,这一问题导致的后果就是国有资产遭到损害或侵占,损失巨大。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在进行廉政教育的同时,更应当从制度上着手,从源头上抓起,堵塞漏洞。

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是保证学校资产安全的需要,通过建立学校内控制度,强化会计监督,从
源头上确保学校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是实现学校管理效益的需要
中学因为软硬件设施建设、提升师资力量,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加大,资金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初级中学经费均源自国家批准的部门预算,属于国家财政拨款的专项经费,收与支受到各方面的约束,不具备随意性。

但是,高级中学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其经费主要来自于学费收入、学校的产业的收益,另还包括捐资及预算外资金等。

合理的管理高级中学的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对资金进行运作筹措,对高中学校而言,从学校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目前存在的现实情况是,由于内部控制机制的缺失,学校在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形之下,仍然存在资金闲置或浪费的想象,这一情况直接导致学校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管理效益差。

三、当前中学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
目前中学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完善,主要表现在内部审批制度不完善,审批流程不合理;经济事项运作流程的设置过于简单化,同时存在各部门权责不清,现实操作与规定的运作流程不一,流转程序使经济事项运行的结果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有的学校在财务核算上以内部财务制度替代内部控制制度,并未建立完整的内控制度,没有建立业务操作的规范,处理问题也无章可循,仅以财务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和处理。

这种模式
下的学校建设风险极大,由于缺乏制度方面的建设,学校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均无法保障,会计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也面临质疑。

(二)财务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够扎实
公立中学的非赢利性质导致了学校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忽视,并且学校的财务会计工作也面临基础工作不扎实的现实问题。

一些学校往往存在财务会计人员身兼多职、从业不专门化,多岗多责的问题;一些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也良莠不齐;甚至有的学校因人手紧张或压缩编制考虑而聘请没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担任会
计人员,专业素养缺乏,对会计核算流程不熟悉;会计工作不按流程办事,核算简单,会计核算质量不高,甚至出现会计核算出错的问题;有的学校还存在随意设置科目的问题,造成数据严重失实的后果等。

这些问题成为了中学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的缺乏表现在内外部监督均未充分发挥作用。

由于学校的公共性质,政府部门的审计主要集中于学校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对学校的内部控制是否建立及其执行情况很少涉及,这一现状导致公立中学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缺乏了相应的外部监督。

学校也存在内部审计,由审计委员会或专门的审计小组进行,但是从实际操作和效果来看,无论是审计委员会还是审计小组,其成员均是学校的工作人员,检查出来的问题只能向上反映,一般是上报教委相关部门或领导,这种管理关系往往会使内部审计的效果大打折
扣。

四、改进当前中学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做好完善的会计基础工作
完善中学内部控制的必备要件是做好财务人员的配备,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操作是内控制度得以合理运转的重要方面。

财务人员除了完成日常的财务工作,还要负责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

显然,这对财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掌握日常的会计核算外,还要对学校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具体操作中,应当明确会计人员的权限,结合其在会计核算中的分工,在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基础设施管理、采购管理方面,分工合作,进行相应的监管。

因此,配备会计人员时,要考虑到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使配备的会计人员不仅懂会计核算,还能够在各自的权限之下,基于学校的日常工作和重大事项,根据流程的安排进行内部控制工作。

(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首先,建立和完善公立中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内控制度要以预防控制为起点,事后控制为辅助,从制度上而不是从结果上杜绝不法行为、杜绝无效率的重复工作。

在岗位设置方面,要重视岗位之间的制约作用,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并且将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

其次,合理设置流程程序。

如授权、批准、执行、记录等是在固定资产采购、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等重要业务中的必经程序。

第三、把控关键控制点。

目前,高中教育还未被纳入义务教育
范围之内,因此,学费也成为了学校资金的来源之一,像学费收取这种金额较大的临时性现金收取现象,就是关键控制点,需要谨慎对待。

学校应当严格按照现金管理制度和学费收支制度办理现金业务,确保资金的安全。

另外,校办资产产生的收益也是学校资金来源,其成本和利润的支取都应当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杜绝挪用和侵占行为。

(三)同时强化内部与外部监督机制
第一,建立学校内部监督机制。

以监督促优化,通过不同的岗位职位之间、流程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形成有错必纠的机制。

并且可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将学校的重点工作及各项收支情况、学校的校务信息进行公开,将校务工作透明化,使学校职工与领导层面能够直接沟通,形成良好的反馈渠道和监督机制。

第二,完善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包括审计监督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

审计监督主要包括重点建设项目的专项审计及学校领导的离任审计等。

教育局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主要是针对学校的财务状况及资金收支情况是否合理合规合法的审查。

通过外部监督,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公开,对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要认真严肃处理,对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实现奖惩结合,内部控制效果与目标考核的衔接。

五、结论
财政部在2008年发布的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具体规定了内部控制的规范信息,将我国的内部控制纳入了
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之中。

强化内部控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和赞同。

公立中学因其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和业务工作的社会公共性,更加要求做好学校的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品质,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展现学校的风貌,实现学校这一公共服务性质的机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丽珍,张少华,陈志超.加强财务管理促进学校健康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4).
[2]安力.内部控制环境构成要素审计评价[j].中国审计信息与
方法,2003(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