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学习目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2、把握发展的实质学习重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
学习难点:发展的实(二)课前自主学习1、发展的普遍性:(1). 自然界是发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到、由到的运动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和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纵观历的进程,人类经历了、、、,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都在不断发展。
每个人的知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2、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和,是和。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05 年10 月9 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2005 年测得的珠穆朗玛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 844.43米,测量精度为±0.21 米。
峰顶冰雪深度为3.50 米。
我国1975 年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数据8848.13 米停止使用。
这次公布的珠峰新高指的是珠峰最高岩石点的高度。
与1975年我国公布的珠峰高度8848.13 米相比,珠穆朗玛峰降低了3.7 米。
另外,国家测绘局于当天还首次公布了峰顶冰雪深度为3.50 米,这也是我国首次获取到的精确的雪深高度珠穆朗玛峰身高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一、课堂探究:情境1 :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在距今2亿年前~4000 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海水从北向南逐步退却,同时又受到印度大陆板块向北推移的巨大力量的挤压而逐步升高,才逐渐演化为高原地带。
今天,青藏高原整体上仍然处在隆升过程中。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长江最初是由东向西,一泻千里,流入古地中海。
随着西高东低走势逐步形成、青藏高原的出现,才发展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滚滚东流的巨川——长江。
探究: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样哲学道理?情境2 :多媒体图片展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来说明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探究:上述图片及其文字说明了什么?情境3 :2006 年8月24 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 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1930 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
然而,经过近30 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 千米,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
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
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绝大多数物质只能是固态或液态。
行星定义委员会最初提出的方案,在确定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为经典行星之外,将冥王星降格为二级行星。
探究:九大行星变为八大行星,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总结: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变化发展的。
总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精当点评辨析:有人认为: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有发展。
变就是发展。
总结:变化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以至性质的改变。
发展是一种变化,但不能说变化就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补充)发展、运动、变化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联系:①总体上指向性相同:三者都属于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同一序列的概念和范畴,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
②引起的原因相同:由于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③表达的科学观点相同:唯物辨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把运动、变化、发展结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发展观。
(2)区别:①定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变化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包括量变和质变;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②侧重点不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主要反映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表示事物在活动着,它同静止的观点相对立;变化主要反映事物运动的多样性、程度和状态,表示事物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它与凝固的观点相对立;发展侧重指事物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和变化,反映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和生成的过程。
③范围和深刻程度不同: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不能说运动和变化就是发展,运动、变化比发展范围广泛,而发展则比运动、变化更深刻,它表明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总方向和总趋势。
三、课堂训练基础题:(1—12)1.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表明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B.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D.变化就是发展2.在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世界顶级天文学家通过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为“矮行星”。
冥王星被降级后,大阳系最大的行星海王星也正面临着被开除的危险。
这表明名师精编优秀教案①人社会是不断展的②旧的理点是荒的③真理是不断展的④人的是一个不断展的程A.①②③④B .②③④ C .③④D .④3.“人事有代,往来成古今。
”唐代人孟浩然句体的哲理是A.自然界是客的B.人社会是客的C.事物的系是普遍的D.一切事物都是化展的4.唯物法,展的是A.事物的运化程B.新事物的生旧事物的亡C.事物性的化D.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反复循5.事物化与展的区在于A.化是看得的,展是看不的B.化是展,展不一定是化C.化是倒退向下的化,展是前上升的化D.化既有前的也有倒退的,而展是前上升的化6.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上私家的候,自行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却重西方人的青。
因自行占地少、投小、能保,可以减少交通堵,所以在制定城市交通政策,西方一些国家特注重鼓励自行出行、以自行先原的政策和划。
启示我①人的永不能达到真理②人事物的是一个逐步展的程展的力④要在践中追求和展真理③践是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7.以下各能明展普遍性原理的是①青藏高原海迁②芳林新叶催叶,流水前波后波③世界就是一个回,始于何,回到何④自古及今,法无不改,无不,事例无不迁,气无不移易A.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8.“城市越来越大,汽越来越多,会英的人越来越多??”起中国些年的化,加拿大DPA工有限公司裁恩?麦克金用了一串的“越来越”。
一串的“越来越”反映了①的展②践的展③自然界的化④社会的步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9.要我国和技的跳式展,我国社会的全面步,建我国富有生机的各个方面的制度和体制,就必努力新。
从哲学上看,之所以要行新,是因A.世界是客存在的物世界B.事物是普遍系的C.物是运的承担者D.整个世界是不断展的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0.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并称其为“发展”。
这种观点是A.正确的,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B.正确的,因为它是以前所没有的C.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D.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11.“在静止状态无论怎么解决公正的问题,贫困的人口总不可能摆脱拮据的状况,只有在发展和进步的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困难。
”因为A.静止状态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B.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C.发展是一种前进上升性的运动D.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12.“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①③ B .②④C.②③D.①④提高题:13、2009年是中科院建院60周年。
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科院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6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科技摆在重要战略地位。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独立自主地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
“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尖端科技基础和大国地位;陆相成油理论甩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杂交水稻成为满足中国粮食需求和促进世界谷物生产的“金钥匙”;载人航天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我们在许多重要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有影响的科技大国和经济大国。
历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决定民族兴衰和国家命运。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提倡不断创新?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答案:选择题:1— 5 CCDBD6—10 CCBDC11—12 CA13、答案:(1)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只有提倡创新精神,大力扶持新生事物,才能真正推动事物的发展。
(2)当今世界正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和产品更新加快,如果只靠引进,将逐渐拉大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只有提倡创新精神,才能给我国的各项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屹立于先进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