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种植天麻种植野外培养菌材技术
(一) 天麻种植技术堆培法深山区,气温低、湿度大,用堆培法培养菌材较合适。
操作方法:把地面杂草除尽整平,先在地上铺厚3厘米左右的河沙。
如用山林中采回的野生菌种,将新材间隔35厘米摆放,用河沙填实空隙,然后铺上落叶;随即浇水或营养液增加营养(营养
(一)天麻种植技术堆培法
深山区,气温低、湿度大,用堆培法培养菌材较合适。
操作方法:把地面杂草除尽整平,先在地上铺厚3厘米左右的河沙。
如用山林中采回的野生菌种,将新材间隔3—5厘米摆放,用河沙填实空隙,然后铺上落叶;随即浇水或营养液增加营养(营养液用500克土豆加水5千克砸碎取汁,或用淘米水)。
接着再摆第2层,在第2层上摆放野生菌种(若加少量固体三级菌种,效果就更好了),安放好新材,填实空隙后浇水。
如此层层堆积,但一般每堆培养50千克菌材为宜。
若用培养好的菌材作菌种,新材、菌材可间隔摆放,填实空隙后浇水,层层如此。
如果在其菌材上放一些三级菌种,效果可提高1倍。
如果全用人工培育的三级菌种培养菌材,则先将菌种安放在新材的鱼鳞口内,用河沙填实空隙浇足水,填好后周围覆盖10厘米厚的河沙。
此法消耗水分快,应注意保持湿度(见图1)。
(二)天麻种植技术窖培法
在气温高、土壤干燥的深山丘陵地区,培养菌材应采用窖培法。
操作方法:先挖深40厘米的坑,疏松坑底,其底部要呈斜坡状。
堆放方法同堆培法,堆上3层左右。
具体多少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要过深,过深的坑,坑底温度低发菌慢。
堆积好以后,上盖10厘米厚的土,稍高于地面,四周挖出排水沟,以便防涝(见图2)。
(三)天麻种植技术半地下窖培养法
半山区气温温和,水分适中,用半地下窖法培养菌材较合适。
挖深30厘米、宽50—80厘米的坑,长度根据培菌的多少而定。
堆积方法与上相同。
堆积后,使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