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2010年9月5日)
金振邦
一、课程目的
信息时代优秀人才必须具有四项核心技能,即思路清晰的读写能力、对数字应付自如、善于利用信息科技和应变的能力。
学术论文写作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今后走上教学和研究岗位后,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对毕业年级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或叫学士论文的写作,是每一位学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总结和检验,是对各种专业课程学习的一个整合,或者说是一个学术凝聚点。
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情况如何,其毕业论文将是一个最好的呈现,它也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和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三个目的:1.掌握学术论文写作,重点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学生要学会如何选题,即如何选择现实性、前沿性、创见性的论题。
要善于利用图书馆和电脑网络来通览论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从而来确定自己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
还有论文写作的材料收集、相关书籍的阅读、写作提纲的构思、标题的拟制、论文主体的展开等等。
学生要会阅读、检索和处理各种学术信息,掌握知识更新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方法。
2.遵循学术论文写作的学术规范,增强论文的审美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规范就没有学术论文,至少会损害论文的学术价值。
学生要掌握论文书写的基本规范,包括标题、署名、提要、关键词、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等的一系列规范要求。
3.提升学生的学术道德水准。
学术道德涉及治学态度、是否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是否客观地对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行定位,说到底是一个人做人的态度。
一个学术道德水平低下的人,不可能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所有研究性课程的学习目标:
培养核心技能。
信息时代优秀人才必须具有四项核心技能,即思路清晰的读写能力、对数字应付自如、善于利用信息科技和应变的能力。
尤其是电子文本的阅读与写作,是信息时代任何课程都应该着力培养的重要核心技能。
学会使用计算机来获取和处理专业研究信息。
其中包括掌握最新的操作系统和字处理系统的方法,网络信息检索的技术和能力,常用电脑软件的使用,以至网络信息的发布。
尤其要学会电脑技术和专业领域的结合。
增强科学研究能力。
掌握特定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前沿信息。
在此基础上寻找自己个性潜力发展的学术空间,获取独特的谋生本领。
善于选择恰当的科研选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熟练使用学术论文的规范形式,来表述自己的学术观点。
能公开在报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
二、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建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观念。
1. 确立信息时代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强调教师以教学咨询为重点,学生以独立自学为主干,教学内容以现实需求为中心,学科导向以网络技术为前沿。
贴近时代,追踪热点,关注现实。
2. 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压缩授课时数,重视课堂效果,注重治学方法,提供宽广的自学空间,引导同学利用图书馆、电子信息库,去自主获取知识信息。
提供前沿的学术动态和丰富的学科数据库,以及信息检索的网络路径。
3. 遵循心理学原则进行授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步骤,在轻松、自由、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教学
活动。
建立师生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4. 鼓励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突出与学生课堂上的讨论和对话。
因材施教,提倡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5.引进以电脑为核心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电脑数字化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活力。
6. 实行素质测试,采用开放式考试和弹性计分方法,实行激励机制。
7. 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系统讲授与重点分析相结合,力求通过具体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8.建立师生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方法要点:1.强调讲节点,“疏而不漏”。
2.海派风格,伸缩自如。
3.不记笔记。
4.提供专业数据库、超文本讲义。
5.提倡使用教学论坛、QQ、电子邮件、博客等现代化通讯方式进行沟通。
6.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7.注重提升学生的眼光、境界、品位、判断力。
8. 鼓励在传统刊物和网络刊物上发表论文或作品,成绩记入总分。
2.教学步骤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应该和毕业班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论文写作结合起来。
作为毕业班的论文写作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选题
○根据学生选题情况分配专业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开题
○学生自己收集材料、撰写毕业论文
○指导教师批改论文草稿、学生修改论文(上交学生草稿及教师评语)
○申请优秀论文的举行答辩、学生正式打印毕业论文
○指导教师为毕业论文写评语、评定等级
三、学期安排
本学期共19周,实际上课18周。
具体安排如下:
1.导论 11.学术论文的语言风格*
2.什么是学术论文?12. 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上)
3.学术论文的选题原则13. 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下)
4.学术论文的文献阅读*14. 课堂作业
5.学术论文的写作提纲* 15. 学术规范文件解读(上)*
6.课堂作业 16.学术规范文件解读(下)*
7.论文提纲评析 17.选题评述
8.学生分组开题 18. 学术论文的道德素养*
9. 学生分组开题 19. 考试
10.学术论文的一般结构*
四、使用教材
金振邦编写《学术论文写作》讲义。
五、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总分100分。
其中课堂发言10分,两次作业30分,考试60分
论文成绩分为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分以下)五类。
其中成绩为优秀者,必须参加论文答辩。
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由系组织确定,由3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可以参加答辩委员会。
为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作用,每位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数量原则上应不超过8篇,对学生的指导时间每周不少于2学时。
论文答辩程序:
1.学生宣读论文的内容。
2.答辩委员会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3.答辩委员会集体讨论并为论文写出详细评语。
4.答辩委员会根据《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指标体系》评定论文成绩,成绩按五个等级评定
严禁抄袭他人文章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
这是一个人品和文品的问题。
抄袭文章是对自己心灵和人格的侮辱,是一种短期的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自杀。
其潜在的影响不可低估。
教师要采用一切方法和技术来鉴别学生的作业和论文,一旦发现抄袭,其成绩为零。
六、参考书目
1.王力、朱光潜等《怎样写学术论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
2.李福林、朱若茜《论文写作导论》,海洋出版社1993年。
3.王吉亮、郑惠卿《论文写作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4.曹玉梅《学术论文的写作艺术》,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5.黄有成、卢登谷《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6.学术论文的写作:/article_46945.168410.html
7.论文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