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脑横机插片针板的制作方法

电脑横机插片针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新型涉及一种电脑横机插片针板,针板本体上等间距开设若干插片槽,插片安装在插片槽内,针板本体上开设有定位凹槽,插片上开设有与定位凹槽相对应的卡口;插片定位钢丝安装在定位凹槽里,插片通过定位凹槽、卡口和插片定位钢丝而定位在插片槽内;插片上设置有一号安装孔、二号安装孔和三号安装孔;选针脚后部定位钢丝穿设所有插片的一号安装孔,选针脚前部定位钢丝穿设所有插片的二号安装孔,选针脚通过选针脚后部定位钢丝和选针脚前部定位钢丝而定位在针槽内;短针脚前部限位钢丝穿设所有插片的三号安装孔,短针脚前部限位钢丝防止短针脚沿针槽向前移动过度。

本技术新型中针板长度减小,单双系统可共用,织针组安装稳定,运行可靠。

技术要求
1.一种电脑横机插片针板,包括针板本体和插片,所述针板本体上等间距开设若干插片槽,所述插片安装在插片槽内,相邻插片与插片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织针组的针槽,所述织针组包括长针脚、舍针、短针脚和选针脚,所述长针脚和舍针相衔接,所述短针脚贴合在长针脚上面,所述选针脚贴合在短针脚上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选针脚后部定位钢丝、选针脚前部定位钢丝、短针脚前部限位钢丝和插片定位钢丝;所述针板本体上开设有与针槽长度方向垂直的定位凹槽,所述插片上开设有与定位凹槽相对应的卡口;所述插片定位钢丝安装在定位凹槽里,插片通过定位凹槽、卡口和插片定位钢丝而定位在插片槽内;所述插片上设置有一号安装孔、二号安装孔和三号安装孔;所述选针脚后部定位钢丝穿设所有插片的一号安装孔,所述选针脚前部定位钢丝穿设所有插片的二号安装孔,选针脚通过选针脚后部定位钢丝和选针脚前部定位钢丝而定位在针槽内;所述短针脚前部限位钢丝穿设所有插片的三号安装孔,短针脚前部限位钢丝防止短针脚沿针槽向前移动过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横机插片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板本体的长度为18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横机插片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片上还设置有四号安装孔,所有插片的四号安装孔内穿设一条用于将短针脚尾部压入针槽、防止短针脚尾部翘起的短针脚尾部定位钢丝。

技术说明书
一种电脑横机插片针板
技术领域
本技术新型涉及电脑横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电脑横机插片针板。

背景技术
电脑横机针板是用来安装成排的织针组,目前单系统电脑横机的针板结构简单,成本低,能编织的花型简单,如图1所示,针板上直接通过铣加工制得一排针槽,织针组安装在针槽内,针板的长度a一般为175mm。

双系统电脑横机的针板大多数采用插片针板的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将多个插片等间距地插在针板上的插片槽内,针板的长度b一般为212mm,相对于单系统电脑横机的针板结构,双系统电脑横机的插片针板结构导致针床基座大,单双系统之间不能通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针板进行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技术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长度减小、针床基座小、单双系统可共用的电脑横机插片针板。

本技术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脑横机插片针板,包括针板本体和插片,所述针板本体上等间距开设若干插片槽,所述插片安装在插片槽内,相邻插片与插片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织针组的针槽,所述织针组包括长针脚、舍针、短针脚和选针脚,所述长针脚和舍针相衔接,所述短针脚贴合在长针脚上面,所述选针脚贴合在短针脚上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选针脚后部定位钢丝、选针脚前部定位钢丝、短针脚前部限位钢丝和插片定位钢丝;所述针板本体上开设有与针槽长度方向垂直的定位凹槽,所述插片上开设有与定位凹槽相对应的卡口;所述插片定位钢丝安装在定位凹槽里,插片通过定位凹槽、卡口和插片定位钢丝而定位在插片槽内;所述插片上设置有一号安装孔、二号安装孔和三号安装孔;所述选针脚后部定位钢丝穿设所有插片的一号安装孔,所述选针脚前部定位钢丝穿设所有插片的二号安装孔,选针脚通过选针脚后部定位钢丝和选针脚前部定位钢丝而定位在针槽内;所述短针脚前部限位钢丝穿设所有插片的三号安装孔,短针脚前部限位钢丝防止短针脚沿针槽向前移动过度。

优选的,本技术新型所述针板本体的长度为180mm,相比于原先长度为212mm的针板,长度减小,针床基座变小,降低制造成本。

优选的,本技术新型所述插片上还设置有四号安装孔,所有插片的四号安装孔内穿设一条用于将短针脚尾部压入针槽、防止短针脚尾部翘起的短针脚尾部定位钢丝。

本技术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针板长度减小,单双系统可共用,织针组安装稳定,运行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单系统电脑横机结构的针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双系统电脑横机结构的插片针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新型实施例1中针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新型实施例1中插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新型实施例1插片针板适用的织针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新型实施例2中针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新型实施例2中插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技术新型实施例2插片针板适用的织针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针板本体1、插片2、插片定位钢丝3、选针脚后部定位钢丝4、选针脚前部定位钢丝5、短针脚前部限位钢丝6、短针脚尾部定位钢丝7、定位凹槽11、卡口21、一号安装孔22、二号安装孔23、三号安装孔24、四号安装孔25、长针脚a、舍针b、短针脚c、选针脚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新型的解释而本技术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3至图6。

本实施例中,电脑横机插片针板包括针板本体1、插片2、选针脚后部定位钢丝4、选针脚前部定位钢丝5、短针脚前部限位钢丝6和插片定位钢丝3,针板本体1上等间距开设若干插片槽,插片2安装在插片槽内,相邻插片2与插片2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织针组的针槽。

针板本体1的长度L3为180mm,相比于原先长度为212mm的针板,长度减小,针床基座变小,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插片针板适用的织针组如图5所示,织针组包括长针脚a、舍针b、短针脚c和选针脚d,长针脚a和舍针b相衔接,短针脚c贴合在长针脚a上面,选针脚d贴合在短针脚c上面。

短针脚c处于A、H、B状态位时,其定位是依靠选针脚d和短针脚c上的凸起和槽口的配合完成的。

针板本体1上开设有与针槽长度方向垂直的定位凹槽11,插片2上开设有与定位凹槽11相对应的卡口21;插片定位钢丝3安装在定位凹槽11里,插片2通过定位凹槽11、卡口21和插片定位钢丝3而定位在插片槽内。

插片2上设置有一号安装孔22、二号安装孔23和三号安装孔24;选针脚后部定位钢丝4穿设所有插片2的一号安装孔22,选针脚前部定位钢丝5穿设所有插片2的二号安装孔23。

选针脚d通过选针脚后部定位钢丝4和选针脚前部定位钢丝5而定位在针槽内,其中选针脚d后部的C型定位槽穿设在选针脚后部定位钢丝4上,选针脚d在选针器的作用下围绕选针脚后部定位钢丝4转动,选针脚前部定位钢丝5压住选针脚d的前部,将选针脚d压入针槽内。

短针脚前部限位钢丝6穿设所有插片2的三号安装孔24,短针脚前部限位钢丝6防止短针脚c沿针槽向前移动过度。

实施例2。

参照图7至图10。

本实施例中的插片针板是为了适用于图9所示的织针组而在实施例1所述的插片针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制成。

图9所示的织针组中的短针脚c的后部比选针脚d长出一段,短针脚c处于A、H、B状态位时,其定位仅依靠选针脚d上的凹槽和短针脚c上的凸起是不够稳定的,因此在短针脚c后部设置三个壁面为圆弧形的槽口,利用钢丝和槽口的配合对短针脚c进行进一步的定位,因此,插片2上除设置有一号安装孔22、二号安装孔23和三号安装孔24外,还设置有四号安装孔25,所有插片2的四号安装孔25内穿设一条用于将短针脚c尾部压入针槽、防止短针脚c尾部翘起的短针脚尾部定位钢丝7,当短针脚c分别处于A、H、B状态位时,短针脚尾部定位钢丝7处于短针脚c尾部相应的槽口内,利用钢丝、选针脚d上的凹槽以及短针脚c上的槽口和凸起实现了短针脚c处于不同状态位时的稳固定位。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

凡依据本技术新型专利构思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技术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新型的保护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