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薯育苗技术

甘薯育苗技术

甘薯育苗技术甘薯育苗技术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肖利贞(郑州 450002)甘薯育苗是甘薯生产中的首要环节。

只有适时育足苗壮苗,才能不误时机地保证作到适时早栽、一茬栽齐、苗全株壮的要求。

避免“春薯夏栽”,“夏薯秋栽”,并保证种植面积的落实和适宜的密度,才能打下高产基础。

并作好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现将各地采用的主要育苗方法介绍如下:一、甘薯的萌芽习性与薯块发芽和薯苗生长需要的条件(一)甘薯的萌芽习性与薯块发芽的关系薯块具有很强的发芽特性,且没有休眠现象。

在贮藏期间薯块内部的生命活动仍在进行,只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生长条件(主要是温度),其外部生长停止。

这种生长停止的状态是属于强迫休眠,当有了萌芽所必要的条件时,就可以开始萌芽生长。

薯块的不定芽是从不定芽原基萌发而来,不定芽原基是由起源于块根中柱鞘或韧皮部的薄壁细胞分裂而成,它是幼芽生长点的基础组织。

不定芽原基在薯块膨大过程中就已经分化形成,与皮孔伴生,数量很多,为潜伏状态,因此叫潜伏芽。

薯块不定芽原基的数量及其萌芽习性差异很大。

1、不同品种的薯块与发芽出苗的关系:不同品种的薯块,不定芽原基的数量多少、幼芽分化的快慢、营养物质的转化状况均有所不同。

因此,萌芽快慢、发芽多少有很大差别。

如徐薯18、豫薯7号等出苗快而多;宁薯1号、济薯10号出苗慢而少。

2、薯块不同部位与发芽出苗的关系:薯块顶部具有顶端生长条优势的特性,萌芽时,薯块内部的养分多向顶部运转,所以薯块顶部发芽多而快,占发芽总数的65%左右;中部较慢而少,占26%左右;尾部最慢最少,占9%左右。

薯块的阳面(向上的一面)发芽出苗的比阴面(向下的一面)多,因阳面接近地面,空气和温度等条件比阴面好,不定芽分化发育较多而好。

3、同一品种薯块大小与发芽出苗的关系:同一品种,薯块大薯苗生长粗壮,薯块小薯苗生长细弱。

薯块大小与出苗数量有关,大薯单块出苗数多,小薯单块出苗数少。

若按重量计算,同为1千克重,则大薯出苗数少,小薯出苗数多。

因此,在生产上应用中等薯块育苗较好,以免用大薯造成浪费,用过小的薯块育出弱苗。

4、栽插季节、贮藏条件与发芽出苗关系:夏薯生长期短,生活力强,耐贮藏,感病轻,出苗早而多。

贮藏条件的优劣对种薯质量有很大影响,采用高温愈伤处理贮藏的种薯或在育苗前采用高温催芽的种薯,除有防病效果外,还能促进薯块不定芽原基的分化,因此出苗快而多。

贮藏期温度低,不仅会延缓薯块发芽时间,降低发芽能力,还会因冷害导致种薯腐烂。

贮藏期遭水浸泡或受湿害的薯块,发芽晚而少,或不发根萌芽,随即腐烂。

(二)薯块发芽和薯苗生长需要的条件1、温度:薯块在16~35℃的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芽出苗就快而多。

16℃为薯块萌芽的最低温度,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9~32℃。

薯块长期在35℃以上时,由于薯块的呼吸强度大,消耗养分多,容易发生“糠心”。

温度达到40℃以上时,容易发生伤热烂薯。

薯块在35~38℃的高温条件下,4天时间,能使破伤部分迅速形成愈伤组织,并增加抗病物质(甘薯酮)的形成,提高抗黑斑病的能力。

但是,长期在35℃或超过35℃对幼薯生长有抑制作用。

所以,在育苗时高温催芽以后,要把苗床温度降到31℃左右。

出苗后的温度控制在25~28℃为宜。

在采用前5~6天,床温应降到20℃左右进行炼苗。

2、水分:床土的水分和苗床空气的湿度,与薯块发根、萌芽、长苗的关系很密切。

水分的多少还影响苗床的温度和土壤通气性。

因此,水是甘薯育苗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薯块萌芽期以保持床土相对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均在80%左右,使薯皮始终保持湿润为宜。

在温、湿度正常情况下,薯块先发根后萌芽;如温度适宜,水分不足,则萌芽后发根或不发根;如床土过于干燥,则薯块既不发根也不萌芽。

出苗后,床木水分不足,根系难以伸展,幼苗生长慢,叶片小,茎细硬,形成老小苗;水分过多,幼苗生长快,形成弱苗。

在幼薯生长期间以保持床土相对湿度70~80%为宜。

为使薯苗生长健壮,后期炼苗时必须减少水分,相对湿度降到60%以下。

育出的薯苗茁壮,利于成活。

3、空气:育苗时薯块发根、萌芽、长苗过程中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通过呼吸作用获得能量。

氧气不足,呼吸作用受到阻碍,严重缺氧被迫进行缺氧呼吸而产生酒精。

由于酒精积累会引起自身中毒,导致薯块腐烂,因此在育苗过程中,必须注意通风换气。

氧气供应充足,才能保证薯苗正常生长,达到苗壮、苗多的要求。

4、光照:在薯块萌芽阶段,光照对发根、萌芽没有直接影响,但光照弱会影响苗床温度。

强光能使苗床增温快、温度高,可促进发根、萌芽。

出苗后光照强度对薯苗生长速度和素质有明显影响。

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薯苗叶色黄绿,组织嫩弱,发生徒长,栽后不易成活。

因此,在育苗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光照,以提高床温,促进光合作用,使薯苗健壮生长。

5、养分:养分是薯块萌芽和薯苗生长的物质基础。

育苗前期所需的养分,主要由薯块本身供给,随着幼苗生长,逐渐转为靠根系吸收床土中养分生长。

采苗二三茬后,薯块里的养分逐渐减少,根系吸收的养分则相应增多。

薯苗生长需要较多的氮素肥料,氮肥不足薯苗生长缓慢,叶片小,叶色淡黄,植株矮小瘦弱,根系发育不良。

因此,在育苗时应采用肥沃的床土并施足有机肥,育苗中、后期适量追施速效性氮肥,以补充养分的不足。

二、甘薯育苗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适时育足、育好薯苗,要提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制定育苗计划:制定育苗计划应根据甘薯种植面积、需苗数量和时间、品种出苗的特性以及育苗等情况而定,要使排薯的数量和计划种植面积相符合,苗床面积的排薯的数量相符合,育苗所用的物料和苗床面积相符合。

要落实育苗用地(按每平方米排种17~20公斤计算)。

2、用种量:要根据栽插期、栽插次数、育苗方法以及品种出苗的特点、种薯质量来确定。

一般一亩春薯需种薯量60~75公斤;一亩夏薯采苗圃用种250~300公斤,可供15亩夏薯用苗。

苗床面积的大小应当根据排种薯数量和排种密度而定,火炕育苗1米2床面可排薯种23~25千克,温床育苗1米2床面可排种薯20~22千克,冷床双育苗排薯种15~18千克/米。

3、选用名优甘薯脱毒品种:(1)淀粉加工用薯(或切片晒干作工业原料),应选用适宜当地条件的淀粉含量高、淀粉产量比徐薯18增产的品种。

甘薯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要具备:淀粉率高(较国家标准种高3个以上百分点)、、淀粉产量较徐薯18增产显着、淀粉质量优(或淀粉粘度高、或抗“糖化”、或抗褐变)且抗一种或多种病害。

据河南省、国家区试及生产示范试验结果;适合无根腐病区种植的高淀粉甘薯品种:有淀粉率高达24%-26%,较徐薯18高5个百分点以上,淀粉产量高,比徐薯18增产20%以上的商0110-3(抗糖化、短蔓)、梅营1号(抗旱、耐瘠、抗茎线虫病)、梅营7号(短蔓耐肥、高产、高淀粉)及淀粉率22%-24%,较徐薯18高3个百分点,淀粉产量高,比徐薯18增产20%的的豫薯7号(国审品种)、平薯3号(抗糖化)等。

在多病(根腐病、茎线虫病)混生区,选用多抗型兼用型(淀粉率20-22%)品种,如国审(鉴)品种:商薯19、济薯15、豫薯13号、豫薯12号、烟薯16号(高产:鲜薯、薯干比徐薯18分别增产%和%)等。

在重根腐病且无茎线虫病地区选用国审脱毒徐薯18、冀薯98徐薯22(红皮白肉,夏薯块干物率%,中抗根腐病。

)和省审豫薯8号等。

(2)鲜食用及食品加工用品种应选择薯肉色黄至桔红、薯皮光滑、色泽好,结薯早,能早上市,商品薯率、鲜薯产量均高。

可溶性糖、胡萝卜素、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

①作烘烤、食用、优质商品薯,无根腐病区选用徐34(多抗、优质、)、商019-3(优质、高胡萝卜素、)、岩薯5号(优质、高胡萝卜素、红皮、红肉、软甜)徐薯23(产量较高、红皮、桔黄心、)、北京553(食味软甜,抗茎线虫病、)、遗字138(皮色赭红,薯肉红,味甜、不抗根腐病)、冀薯4号(皮色红,薯肉红,味甜、粉,不抗根腐病)。

多病区及无病区选用:徐34、商薯85 (高产、多抗、早熟);根腐病及无病地区选用徐34、商85、烟薯18(早熟、高产、皮色红,薯肉红,味甜、高抗根腐病、)、鲁薯8号(薯皮淡红,肉色杏黄,食味优,抗根腐病)、郑红11号(皮色红,薯肉红,味甜、粉,口感好,抗茎线虫病)等。

②早上市,作商品薯早熟高产优质类选:红香蕉(特早熟、高产、薯皮橙红、肉桔红色、食味面较甜)、商薯85(商958-5)、烟薯18、岩薯5号、徐薯23、北京553、济薯20和浙薯13号;品质一般早熟高产品种选用苏薯8号(早熟、高产、短蔓、)和安平1号又称黄皮苏8(早熟、高产、薯皮黄色、薯肉桔红、食味一般,抗茎线虫病、不抗根腐病)等;③加工冷冻熟薯块、薯脯、薯干的品种选用薯肉黄色、优质、干率中等、抗竭变的品种,如日本红东(优质、细甜、薯皮紫红、薯肉黄)、玉丰,徐薯23、龙岩7-3(红皮、黄肉、细甜、鲜薯产量较高)、烟20(优质、面甜、薯皮浅红、薯肉黄,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豫薯12号(高产、薯皮红色、薯肉淡黄)等。

④提取天然色素的品种选用烟337(花青素含量高达100g鲜薯。

薯皮紫色、薯肉紫色,抗根腐病、茎线虫病、黑斑病。

鲜产公斤,比徐薯18减产%,,)、紫331(花青素含量100g鲜薯薯皮黑紫色、薯肉紫色、鲜产公斤,比徐薯18减产%,)和黑星2号(高色素,品质优、薯皮紫色、薯肉紫色、)⑤高产优质特用、食用紫薯,选济薯18(高产、优质、薯皮紫,薯肉色紫、蔓短、抗根腐病,较抗茎线虫病)、广紫1号(广薯104,皮紫色、肉花紫色,味佳)、“群紫1号(薯皮黑紫色、薯肉紫色、味较甜、)和黑星2号4、备足物料:根据苗床面积大小,备足育苗所需的物料。

如塑料薄膜(按每10平方米苗床需公斤左右计算)、草苫、酿热物或燃料、沙土、支架、砖坯、作物秸杆、温度计及其他用具等。

三、几种主要育苗方式及建床1.塑料大棚育苗(1)、大棚多级育苗(适合专业育苗户脱毒良种快速繁育)①一级地下加温式大棚育苗选择土层厚、背风向阳处建长10米、宽6米的大棚,后墙高米、两山墙高~2米,前沿插上3个米高的木桩搭成木架支撑,后坡盖草苫,前坡搭放塑料薄膜(单或双层均可),或建成半面坡大棚。

薄膜四周压牢,中间用木棍固定成架或铁丝固定,两山墙要各留1个30厘米见方的通气窗,后墙留3个长40厘米、宽24厘米的通风窗。

山墙上留1个米高、宽80厘米的门,悬挂2个草苫。

门下筑一高20厘米们坎防风。

薄膜上用铁丝或用绳把塑料薄膜网紧以防风刮。

在山墙外的管理室内距墙米处,挖1个米深的米见方的烧火坑。

在坑内建一煤柴两用的吸风灶,炉膛建在墙外坑内,高80厘米,宽50厘米,进火口与主火道接通处的坡度是45°~50°。

炉齿8根,长50厘米。

火道建在墙内24厘米深处,主火道长530厘米,宽24厘米,两端深57厘米,中间与炉膛相接处深90厘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