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部分热点领域和项目评析从目前我国化工全行业发展特征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成长性行业,其主要特征是扩大规模,增加品种,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如石油化工、新材料及新领域精细化工、资源多元化转型产业等;另一类是成熟性行业,其发展特征是结构优化,提升质量和水平,保持竞争优质,如化肥、传统碳一化工产品、两碱、橡胶加工、传统精细化工等,目前行业发展的热点基本集中在成长性行业中。
一、背景条件和外部环境分析(一)上下游产业关系的促动作用石油化学工业的生产具有较强的上下游产业带动型和关联性特点,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石油化工和碳一化工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产业上游将会提供更丰富的原料资源;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增加,下游相关领域发展态势不断增强,也为石油化学工业的产品提供了更丰富的市场资源。
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见图1-7。
(二)资源背景条件在能源和资源条件上,我们的国情是“富煤、少气、缺油”。
近几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与构成情况见表1。
表11.煤炭我国煤炭总资源量较多,但达到一定勘查深度的储量较少。
按可直接利用的煤炭资源和年产20亿吨煤计,我国煤炭使用年限约为90-100年。
2006年,我国煤炭产量为23.8亿吨,同比增长8.0%。
2004年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2.6%、35.3%和34.4%。
因此,可以说我国既是煤炭资源大国,又是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费和碳一化工发展将主要立足于煤炭。
2.石油2006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84亿吨,进口量为1.45亿吨,进口量约占消费量的44%;原油加工量为3.1亿吨,同比增长6.3%,供求矛盾和市场风险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原油探明储量仅占世界的1.4%,属缺油国家。
我国是成品油消费大国,消费增长迅速。
1995-2005年十年间,我国汽、煤、柴、润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90%、9.27%、11.86%、11.30%。
我国汽油、柴油生产持续增长,成品油生产已基本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汽煤柴供需基本平衡,但原油仍保持一定量进口。
预计2005-2010年成品油消费与GDP的弹性系数维持在0.8以上,2010-2015年年弹性系数保持在0.7以上。
根据对国内各行业分析,上述两个周期内汽、煤、柴油消费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保持在5.9%-6.3%和4.2%-4.8%。
预计2010年和2015年我国成品油(汽煤柴)的国内需求将分别达到23650万吨和29700万吨。
3.天然气2006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58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2%,天然气探明储量仅占世界的1.2%,属少气国家。
近年来随着民用、发电和天然气化工的发展,天然气供求矛盾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天然气主要应用领域化工、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城市民用及商业和油气田生产自用气。
其中,工业用气比例约为34%,发电及热力用气约占13%,城市燃气比例约为30%。
由于近几年环境保护意识和法规日益强化,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在发电和城市燃气领域中应用不断普及和扩大。
(三)行业发展和市场促动因素从我国化工全行业发展特征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成长性行业,这类行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扩大规模,增加品种,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如石油化工、新材料及新领域精细化工、资源多元化转型产业等;另一类是成熟性行业,这类行业的发展特征是结构优化,提升质量和水平,保持竞争优势,如化肥、传统碳一化工产品、两碱、橡胶加工、传统精细化工等。
发展的热点基本集中在成长性行业中。
1.有机原料我国基本有机原料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生产规模、原料路线、工艺技术水平、产品品种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特别是近年来,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有机原料行业的进步,一批采用先进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装置陆续建成投产,使有机原料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我国有机原料的生产能力已有较大提高,行业发展已从单纯满足供给转向节能、降耗、减排与环保、提高产业集中度、努力提升技术水平为主题的结构调整时期。
从品种上看,乙二醇、对苯二甲酸的消费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异氰酸酯、甲醇、丙烯酸及酯、丁辛醇、丙烯腈和醋酸等有机原料的消费量也居世界前列。
且上述产品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较高的消费增长速度。
从原料供应条件分析,有机原料生产的上游原料多年来主要是依靠乙烯和芳烃装置提供,发展受上游原料制约较大,原油资源的短缺和价格上涨对有机原料发展和竞争力都有十分敏感的影响。
近几年开始采用煤基原料路线和生物质原料路线。
从投资主体看,随着中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和民营资本更多的进入基本有机原料行业,投资建设了一批大型项目。
2006年有机化工原料制造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399亿元,约占全行业15.67%;利润总额128亿元,约占11.50%,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行业之一。
2006年33种重点有机原料总产量约为2842万吨,表观消费量为4614万吨,市场规模巨大,在世界市场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2006年有机原料的进口量达到2900万吨,进口额超过300亿美元,出口量约为588万吨。
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进口国。
相关行业及配套化工材料与所需基础有机化学品的关系见表2。
表2 相关行业及配套化工材料与所需基础有机化学品的关系该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一是加强重点有机原料的技术开发、示范装置建设和产业化,使中国基本有机原料行业发展呈现特色,成为支撑全行业的基础;二是增加基础原料的供应,如天然气、石脑油、LPG、烯烃和芳烃等。
鼓励国内外投资商开辟海外原料供应基地,进口基础原料解决国内基本有机原料生产对原料的需求;三是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化,充分研究基本有机原料产品发展方案,包括原料路线、装置规模、能耗与排放、市场需求情况和发展前景等。
推行“节能、降耗、减排”措施,努力实现行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和平衡。
2.碳一化工近几年碳一化工产品需求旺盛、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众多投资者的关注重点。
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甲醇下游替代石化和能源的产品市场走势;二是大型化和洁净化的生产技术;三是MTO和MTP技术工业化的进程;四是煤制油示范工程的进展和结果;五是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的外部条件是否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
国内甲醇消费结构见表3。
表33.精细化工促进精细化工快速发展的因素源自:一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的下游行业的需求;三是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四是石化工业自身的产品结构调整;五是具有国际竞争力产品出口需求的增加;六是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该行业的发展热点主要集中在新领域精细化工,范畴包括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表面活性剂、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以及合成胶粘剂、皮革化学品,医药、农药、染料的新型中间体,汽车用化学品、建筑用化学品,高效催化剂和其它各类特色助剂等。
主要新领域精细和专用化学品需求情况见表4。
表4 主要新领域精细和专用化学品需求单位:万吨近几年的热点领域:电子化学品、建筑化学品、汽车化学品、功能性涂料、粘合剂、密封胶、水处理剂、新一代技术的生物化工产品。
国内现在已形成产业基础的领域中,也有仍需发展的新品种:饲料添加剂中的蛋氨酸、赖氨酸、泛酸维生素(E、A、D)、丙酸和脱氟磷酸盐等;食品添加剂中的L-乳酸、山梨酸、核酸、安全的脂肪和蔗糖代用品等;造纸化学品中的乳液松香、AKD、EDTA;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天然或半天然絮凝剂等;生物化工产品中的新型酶制剂、新型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长链二元酸、新型生物农药等。
4.新材料行业化工新材料主要包括有机硅材料、有机氟材料、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膜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化工新材料生产成本的下降,化工新材料已成为全球石化领域中最具发展活力产业之一。
化工新材料主要品种需求预测见表5。
表5行业的发展重点:(1)工程塑料如PC、POM、PBT、聚酰胺、聚乳酸等以及PTT、PEN等新产品的建设;(2)PPS、MPPO等特种工程塑料实用推广;(3)有机硅单体的建设和下游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宽工作,如发展有机硅建筑密封胶、电子工业用高温胶、高档硅油制品、有机硅涂料和高性能硅烷偶联剂;(4)提高氟树脂PTFE、PVDF和氟精细化学品的产品档次,扩大氟橡胶(FKM)和聚氟乙丙烯(FEP)的生产;(5)提高特殊纤维材料的生产水平,如丙烯腈基碳纤维等;(6)开发新型纳米材料品种,拓宽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7)增加聚氨脂的原料MDI 和TDI、以及聚醚多元醇的产能,提升国内产业的技术水平。
(四)建设模式和宏观经济政策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已逐步呈现出新一轮的建设模式,一是依托大型企业实现基地化建设,体现上下游一体化的特色;二是进入化工园区,实现集约化发展,突出园区建设所独有的集成建设思路;三是不断探索新的多元化建设模式。
近年来我国化工园区发展很快,已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模式和类型:一是依托大石化“龙头”,上中下游配套共建型,如上海化工区、南京化工区、齐鲁化工区、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等;二是境外知名企业带动型,如扬子江化学工业园、珠海临港化工区;三是生产和流通结合型,如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四是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型,如石家庄化工区等。
这些园区的建设也掀起了地区化工建设的高潮。
基地化和园区的建设模式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中的典型和成功的建设模式。
很多园区从建设初期就研究行业和市场动态,并从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和技术先进性方面给与全面考虑。
在此基础上积极提供招商引资的配套条件和优惠政策,吸引市场前景好和行业态势呈成长性的化工项目入园建设,由于这一轮新建设模式的势头比较活跃,客观上也推动了部分热点行业和产品的建设力度。
吸引发展前景好和投资效益较好的行业如愿,这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促进产业发展热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调控措施,规范行业发展。
这些政策正在发挥着指导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健康发展、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能力、增强地方和企业科学发展观意识的作用。
大部分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依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客观的分析自身条件,实事求是的确定发展目标。
当然,也有少数企业片面地理解行业政策,脱离当地自然条件和企业实际情况,盲目追求大规模发展,使部分产品的建设规模超出实际需求。
二、热点领域和项目分析及投资建议行业的所谓“热点”,指的是两层含义:一是受到高度关注、发展前景较好的领域和项目;二是过度建设、市场竞争激烈的领域和项目。
所以,对化工行业的热点要一分为二地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