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轴部件设计

主轴部件设计

分类
齿轮传动 按主轴的转速、传递的 扭矩,运动平稳性
带传动 要求、结构、装卸、维 修要求选取
电机直接驱动
主轴部件设计
1、齿轮传动 结构简单、紧凑,能传递较大 的扭矩,能适应变转速、变载荷工 作,线速度不能过高,常小于 12~15m/s,不如带传动平稳。 2、带传动 类型:平带、三角带、多楔带, 同步齿形带(P122图3-52)
许温升 普通机床 30~40℃
主轴部件设计
5、精度保持性 a.概念 精度保持性指长期地保 持其原始制造精度的能力 b.影响因素 磨损,主轴轴承、 轴颈表面、装夹工件刀具的定位表 面的磨损 (磨损的速度与磨擦的种类有关,与 结构特点、粗糙度、热处理方式、 润滑、防护、使用条件有关。)
主轴部件设计
二、主轴部件的传动方式
主轴部件设计
3、两端配置
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分别布置在前 后两个支承处,这类配置方案当主轴受 热伸长后,影响轴承的轴向间隙,为避 免松动,可用弹簧消除间隙和补偿热膨 胀,用于短主轴主,轴部如件设组计 合机床。
4、中间配置
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配置在前 支承的后侧,此方案可减少主轴的 悬伸量,使主轴热膨胀后向后伸长, 但前支承结构复杂,温升可能较高。
主轴部件设计
径向跳动影响因素:主轴轴颈 的园度、轴承滚道及滚子园度、主 轴及回转件的动平衡。
轴向跳动影响因素:轴承支承 端面,轴肩的垂直度,止推轴承的 滚道及滚子误差。
轴、径向跳动影响因素:主轴 主要定心面的轴、径向跳动(锥孔 误差,mol精度。)
主轴部件设计
2、刚度 a. 概念:主轴部件的刚度指其 在外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以主轴前端产生单位位移的弹性 变形时,在位移方向上施加的作用 力来定义)。
主轴受到的驱动力相对于切削 力的方向取决于驱动主轴的传动轴 位置。应尽可能将该驱动轴布置在 合理位置,使驱动力引起的主轴变 形可抵消一部分因切削力引起的主 轴轴端精度敏感方向上的位移。
主轴部件设计
(四)主轴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 主轴的主要结构参数有:主轴
前、后轴颈的直径D1、D2,主轴内 孔直径d,主轴前端悬伸量a,主轴 主要支承间的跨距L。图3-56
主轴部件设计
特点:靠摩擦力传动(除同步 齿形带外),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成本低,适用于大中心距传动,皮 带吸振,传动平稳,噪声小,适宜 变速传动,打滑起过载保护。
缺点:有滑动,不能用于速比 要求准确的场合。
同步齿形带:带上的齿形与带
轮上的轮齿相啮合传递运动和力,
无滑动,传动比准确,传动精度高,
强度高。
主轴部件设计
4、升温和热变形 主轴部件运转时,因各相对运 动处摩擦生热,切削区的切削热等 使主轴部件的温度升高,形状尺寸 和位置发生变化,造成主轴部件的 热变形—引起轴承间隙变化,润滑 油粘度降低,影响主轴工作性能, 降低加工精度。
主轴部件设计
高精度机床 8~10℃ 精密机床 15机直接驱动 电机转子轴与主轴制成一体 (图3-53)。 结构简化,提高了刚度,降低 了噪声和振动,有宽的调速范围, 大的输出功率和扭矩。 用于精密机床,高速加工中心, 数控车床。
主轴部件设计
三、主轴部件结构设计
(一)主轴部件的支承数目 1、前、后两支承(P100 图3-25) 前支承为双列短圆柱滚子轴承, 后为圆锥滚子轴承。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易保证精 度,需消除间隙和预紧。
主轴部件设计
2、三支承 见图3-24 前后支承为主,中间支承为辅。 前、中支承为主,后支承为辅。 (多采用) 三支承方式对三支承孔的同心 度要求较高,制造装配复杂,乃需 消除间隙和预紧,但不能三个轴承 都预紧,以免干涉。
主轴部件设计
(二)推力轴承位置配置形式 推力轴承的配置形式影响主
轴轴向刚度和热变形的方向和大 小。
主轴部件设计
(三)主轴传动件位置的合理布 置
1、传动件在主轴上轴向位置的 合理布置
合理布置传动件在主轴上的轴 向位置,可以改善主轴的受力情况 减小其变形,提高主轴的抗振性。
布置原则:传动力引起的主轴 弯曲变形要小,引起主轴前轴端在 影响加工精度敏感方向上的位移要 小。(不叠加)
主轴部件设计
QF
Q1
主轴部件设计
1、前端配置
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都布置在 前支承处,前支承处轴承发热大, 温度高;但主轴受热后向后伸长, 不影响轴向精度,精度高,用于高 精度机床,数控机床。
主轴部件设计
2、后端配置
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都布置在 后支承处。较少用,发热小、温度 低,主轴受热后向前伸长,影响轴 向精度,用于普通精度机床,立铣, 多刀车床。
i 传动件放在两个支承中间靠近前支承 处,受力较好,用得最为普遍 ii 传动件放在轴前悬伸端,主要用于大 转盘的机床,如立车、镗床等,传动齿 轮直接安装在转盘上。 iii 传动件放在后悬伸端,较多地用于带 传动,为了更换传动带方便,如磨床。
主轴部件设计
Q F
Q1 Q
F
Q1
主轴部件设计
2、驱动主轴的传动轴位置的合 理布置
主轴部件设计
静刚度 作用力是静力引起的 弹性变形 图3-54
b. kj Fj / yj
动刚度 作用力是交变力引起的 弹性变形
kd Fd /Yd
主轴部件设计
c. 影响因素:主轴的尺寸和形 状,滚动轴承的类型和数量、预紧 和配置形式、传动件的布置方式、 主轴部件的制造和装配质量。
主轴部件设计
3、抗振性 a.概念:抗振性指抵抗受迫振动 和自激振动的能力 冲击力和交变力是由材料硬度不 均匀,加工余量的变化,主轴部件不 平衡,轴承或齿轮存在缺陷以及切削 过程中的颤振引起。 b.影响因素:主轴部件的静刚度, 质量分布及阻尼
§3.6 主轴部件设计
主轴部件设计
功用:支承并带动工件或刀具 旋转进行切削,承受切削力和驱动 力等载荷,完成表面成形运动。
组成:支承轴承、传动件、密 封件、定位元件、主轴。
主轴部件设计
一、主轴部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旋转精度 a. 概念:主轴的旋转精度是指 装配后,在无载荷、低速转动的条 件下,在安装工件或刀具的主轴部 位的径向和轴向跳动。 b.影响因素:旋转精度取决于 主轴、轴承、箱体孔等的制造、装 配和调整精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