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课件(共30张PPT)
2020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课件(共30张PPT)
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 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 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与儒家思想 【解析】通过“王”字的起源与历史演变,引出中国文字之源甲骨文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1969年登月)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1955-1975年)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1550年以前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1551—1722年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1723—1861年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B.②③
1862—1911年
C.②④
D.①③
松江市镇数量 59 113 167 369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城市的繁荣(明清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开放通商口岸 【解析】江南地区市镇数量的增多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与商人地 位提高无直接关系,故①错误,②正确; 据表可看出1862—1911年市镇数量明显增多,这与近代列强侵略,开放通商口岸 有关,故③正确; 材料中时间是1911年,这时并未建立民国政府,故④错。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取消等级身份制 【解析】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 打破了原来的等级身份制,废武士特权,有得于推动四民平等, 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22.读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提示语,看懂图 ABCD不仅是选项的代号, 还与图中的盈亏相对应。
13.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
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 题目设置:现象——一般性情境——学科情境 • 博物馆:时空,比教科书更深的体验(人的生活模式的实践过程)
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实践应用
• 理论联系实际不是:理论+实际;(两张皮) • 还原生产和生活是教学的主线 • 不脱离理论的实践,也不能满堂实践,而没有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 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
2018年北京高考历史试题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人对国 共民主和平建国的期盼
【解析】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时间不符,A错; • 1945年8月重庆谈判,到10月通过了《双十协定》,决 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题干因果倒置,故B项错误;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重庆谈判是1945 年8月,故C项错误; • 根据材料的图片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国共合作,建立 民主政府的期盼,故D项正确。
以“仁政”、教化等儒家思想等,引导学生对中华文明之源进行思考。 • 孟子强调仁政的思想,而甲骨文中的“王”指的是军事征伐,A错 •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与题目中的“仁”的思想不符,B错; • “以德行仁者王”突出强调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的理念,故C项正确; • 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仁政”无关。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井冈山革命道路)、抗日战争 【解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作于1927年,遵义会议是1935年,A错; • 中共“七大”是1945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工农武装割据”之后,B错; • 1927年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后,毛泽东等建立井冈山根据第,提出了“工农武
【解析】根据材料中兔子的感叹及“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 兵,亦王狮之约众耳”等信息可知是警惕当时列强对中国的瓜分,A正确; 材料中是对列强侵略的一种疑问,不是颂扬,B错; 列强对弱国持侵略态度,不可能担当保护弱国的责任,故C项错误; 材料中反映是中国与列强的关系,不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D项错误。
考研究探索,考评价的思辨能力、开放性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 (设问无标准答案,学生自己要会提出观点,进行论证)
• 过渡时期的调整:平稳接轨 (最难的题减少,利于中等偏上学生,也可能拿高分)
命题最值得关注:命题理念的变化
• 解题——解决问题(绝不能像以前那样考书本知识) • 做题——做事、做人(能力素养上位) 借现象或话题,考查学生思考什么?怎样思考?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以前是考会不会) • 不是与某个知识点,点对点地考查,而是更高(核心素养)
全面、综合、灵活
• 综合:指试题宽广、背景多样,素材范围广,视野开拓、跨度大、能力 考查综合。
• 由微观和中观切入(历史学科) • 从抽象到具体的人和事(联系教科书知识) • 在应用中考查解决问题的高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科意识和学科理解
(运用史料进行历史解释) (必须从记背上升到理解层面) • 灵活:方式和角度;
• 第41题第二问以文化遗产紫砂壶为情境,强调紫砂壶是中国特有 的手工制造陶土工业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的工艺制造随着国家 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选择题的特点
• 选择题呈现的形式与近几年试题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通过鲜活的材 料和多样的形式(漫画、示意图和历史文献等)构建出新的(历史) 情境,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19.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 (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 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 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 •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说明内阁权力弱化; • 没有涉及对地方的统治; • 军机大臣只是“跪奏笔录,上传下达”;明朝废除宰相,清沿用; • 军机处由废除到重新确立,说明适应了当时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有利于加强皇权
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
时间
所辖市镇数量如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 第12题,通过对古文字的解释及古代思想家的言论创建情境,考查 学生对古代历史上德治及教化的理解。
• 第18题,以一幅漫画构建出试题的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 第22题,通过一幅折线统计图,考查了现代世界历史的宏大场景, 有利于考查和培养学生对国际问题及现实问题的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初中讲抗美援朝) 【解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关系。 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国家并未放弃冷战对峙; 联合国成立之初,被美国控制,材料中五大国不是联合国,C项错误; 材料只提及五大国缔结朝鲜的和平公约,朝鲜半岛并未实现统一,D错。
装割据”思想,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共七大的召开表明抗日战争 即将取得胜利,C正确; • 遵义会议是长征期间,井冈山道路是1927年,《论持久战》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
18.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南宋南方地区小麦的大规模种植
【解析】材料反映了南宋时期随着北民南迁,导致南方大量种植小
麦,这主要与北方人的饮食习惯有关,故①正确;
• 《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著作,故②错误;
• 南方稻麦兼种的技术有利于小麦在南方的种植,故③正确;
• 曲辕犁是南方地区的耕作工具,故④错误。
• 在能力考查的要求及方式上体现出较多的延续性,在思 想和价值观方面也体现了党和国家一贯的政策和要求。
一、试题的思想性和价值取向
1、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 引领学生认识其现实意义。
• 第12题涉及中国文字的起源——甲骨文和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 —先秦诸子思想。
• 37题(1),以经典史书——《春秋》与《史记》为切入点,引 领学生了解古代史学记述的特点,感悟中国古代史学的文化价值,
2018北京高考历史试题:重视思想 强调素养
• (基教研专家):贯彻和强化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和教 育目标,贴近北京市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突出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考查,体现了基础性、 应用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原则。测试目标明确,考查 方式与角度合理,有效,灵活,开放多元,难度适中。
17.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 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 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突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将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试题中
• 第17题通过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展现了中国 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
• 第18题则运用漫画的形式,表现了在历史转折关头,中 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的责任担当;
• 第19题,通过对抗美援朝时期国际关系的考察,引领学 生正确理解抗美援朝的积极意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