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勒盖金矿简介

陶勒盖金矿简介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陶勒盖金矿简介包头市昶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五年九月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陶勒盖金矿简介一、采矿权情况“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陶勒盖金矿”采矿权人为包头市昶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无任何争议和纠纷。

已取得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颁发的《开釆黄金矿产批准书》、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证》等合法生产经营手续。

图1 采矿许可证图2 黄金开采许可证二、位置及交通陶勒盖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256°方位,直距124Km;行政隶属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管辖。

矿区南距省级公路(银根苏木)仅41Km,银根苏木距临河市直距210Km,有公路相通。

矿区南有新建的临策铁路,直距18Km。

详见交通位置图。

图3 交通位置图三、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矿区位于内蒙古高原西段巴音戈壁盆地,地势南东高,北西低。

以中低山、丘陵、高平原、山前冲洪积扇倾斜平原、湖积平原及沙漠戈壁为主要地貌景观。

工作区海拔1200m±,相对高差20~30m,地势平坦。

区内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夏热冬寒,无霜期短。

年平均气温6.8~8.8℃,最高日气温44.8℃,最低气温-45.8℃,最大冻土厚度2.30m。

雨季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50~200mm,年蒸发量在2800~4100mm。

矿区地处中蒙边境,属少数民族聚居区,人烟稀少,蒙汉杂居,经济落后,劳动力缺乏。

经济以牧业为主。

居民生活所需生活日用品、生产资料、燃料等均需外地运入。

矿区无常年流水,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含水量少。

矿区属边远牧区,区内无工业和农业。

四、工作程度1965年以来,相继开展了1:50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局部地区的地质普查工作,工作区处于圈定保格切-乌兰哈达铜铁矿产预测区中部。

1974~1981年解放军00911和00912部队完成了该盆地除拐子湖南、因格井和三道桥幅外其它幅的1:20万水文地质普查工作,施工了部分水文钻孔,以供水为目的,钻孔深度较浅,一般为100~200m。

1983~1985年石油物探局五处在该区东部地区(东经104°以东)完成了1:20万的重力和电法(电测深)普查工作,共计完成重力测线7674km,电法测线3714km。

地矿部北京航磁总队和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共同完成了该盆地东部(东经104°以东)地区的航磁测量,测区面积约3万km2。

八十年代内蒙和宁夏两地矿局出版了区内1:20万区域地质(矿产)图和调查报告。

1991年全面反映地质研究成果的《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正式出版。

2008年4月19日包头市昶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拍得陶勒盖金矿探矿权,面积3.88Km2。

由核工业二〇八大队进行普查,择优选择了0.4Km2进行详查,通过槽、井、钻探等浅、深工程揭露和取样分析测试,落实金矿带13条,于2009年底完成,其中11条矿带沿深部未封闭;并对资源量进行估算,获得金矿石量468469t,金金属量2871.82Kg。

编写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陶勒盖矿区金矿详查报告》,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资源依据。

五、地质概况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与天山地槽褶皱系、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的过渡部位,一级构造单元为天山地槽褶皱系,二级构造单元为乌兰呼海坳陷,三级构造单元为沙拉扎山隆起带。

南部为华北地台阿拉善台隆及狼山-白云鄂博台缘坳陷带,北部为天山地槽褶皱系杭乌拉隆起,东部为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宝音图隆起。

图4 大地构造位置图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天山地槽褶皱系乌兰呼海坳陷的沙拉扎山隆起带上。

受区域构造控制,工作区及周边褶皱构造不发育。

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断裂以东西向、北西向为主,工作区南部发育东西向挤压带;局部见南北向、北东向断裂。

矿区内未见出露明显的地层,仅在区内河沟中见第四系风成砂、冲积物。

矿区主要大面积分布二叠纪花岗岩(Pγ)及少量三叠纪花岗岩(Tγ),区内各种脉岩较发育。

二叠纪花岗岩(Pγ)上,大面积出露于工作区内,以浅肉红色中粒花岗岩为主,部分为细粒、粗粒花岗结构的灰白色黑云二长花岗岩、黑云斜长花岗岩为主。

为主要含金围岩。

其次为三叠纪花岗岩(Tγ),分布于区内东南角,形状为极不规则的岩株,侵入二叠纪花岗岩体中。

岩石为肉红色、浅肉红色,以中粒结构为主,部分为细粒结构。

岩石类型有二长花岗岩及普通花岗岩。

图5 矿产地质图六、矿体特征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局部有方铅矿,氧化后为褐铁矿化,分布在石英脉及两侧的构造带中。

陶勒盖金矿为破碎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二叠纪斜长花岗岩中,矿与围岩界限清晰。

区域断裂构造的次级裂隙控制该区金矿体的形态、规模等。

主矿体走向受330°的构造控制,次级的羽状构造(走向300°)中赋存一些小矿体,总体呈“入”字型展布于勘查区南部。

矿区内圈定金矿体十三条,编号分别为1、2、3、4、5、2-1、1-1、1-2和Ⅰ、Ⅱ、Ⅲ、Ⅳ、Ⅴ号矿体,其中2、4号矿体为主矿体。

现就主要矿体叙述如下:2号矿体为主矿体之一,分布在1号矿体西南侧,矿体总体走向330°,倾向南西,地表断续矿化长度208m,地表向下已控制286m,深部还未封闭,深部控制矿体长度约225m。

矿体最大厚度1.70m,最小0.21m,平均0.82m,厚度变化系数53.19%;最高金品位39.11×10-6,最低金品位1.63×10-6,金平均品位9.57×10-6,品位变化系数104.52%。

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形态简单,厚度变化稳定,矿化较为均匀,无后期构造的破坏作用。

4号矿体为主矿体之一,分布在3号矿体西南侧,矿体总体走向330°,倾向南西,地表矿体长度约453m,地表向下已控制202m,还未封闭,深部控制矿体长度约337m。

矿体最大厚度1.39m,最小厚度0.30m,平均厚度0.65m,厚度变化系数51.99%;最高金品位39.88×10-6,最低金品位1.18×10-6,金平均品位6.23×10-6,品位变化系数154.10%。

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以硅化、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矿体受构造控制,形态简单,厚度变化稳定,矿化较为均匀,其它地质体对矿体无破坏作用。

另外,还有1、3、5、Ⅰ、Ⅱ、Ⅲ、Ⅳ、Ⅴ等矿体,在此不一一叙述。

矿石质量矿石结构主要有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他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假象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包含结构等。

矿石构造为稀疏侵染构造、星点状侵染状构造。

金属矿物呈稀疏状、星点状分布在矿石、脉岩中。

矿石矿物以目的矿物自然金为主,其它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闪锌矿。

自然金为金黄色,他形粒状,粒度在0.0875~0.005mm,嵌布在黄铁矿、褐铁矿、脉石(石英)中,在方铅矿包裹体中见有自然金,金呈不规则几何粒状、虫状、条状。

矿石主要金属矿物为自然金、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碳酸盐。

据矿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伴生银可以利用,其它组分无综合利用价值。

矿石类型矿石的自然类型按矿物组合划分有: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矿石,多金属绢云母-石英脉型,黄铁矿-多金属石英绢云母碳酸盐型三种。

按矿石结构构造划分有:稀疏侵染状矿石,星点侵染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三种。

矿石的工业类型矿石为含金蚀变岩+含金石英脉,由含金蚀变岩、石英脉、黄铁矿及金属硫化物组成,含金一般较高,因此矿石工业类型为原生硫化物矿石,该类型为本区最有价值的金矿石。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经过全泥氰化试验浸出率达96.07%,银浸出率52.29%,总回收率金为95.96%,银为42.4%。

该试验成果可以作为地质评价和选冶的依据。

七、资源量(一)、工业指标1、边界品位:≥1×10-62、最低工业品位:≥2~2.50×10-63、矿床平均品位:≥4.50×10-64、最小可采厚度:≥0.4m5、夹石剔除厚度:≥2m6、米·克吨值:0.87、伴生元素:银评价指标≥2×10-6根据指标,在详查区内圈定出13个矿体。

(二)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采用地质块段法在垂直纵投影图上划分块段,计算面积,然后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附1、2、3、4、5号矿体垂直纵切投影图)图6 纵投影图详查报告对主成矿元素金及伴生元素银进行了资源量估算,总矿石量(122b +333)468469t,金金属量2871.82Kg,伴生银金属量3.34t;金平均品位6.13×10-6,银平均品位7.42×10-6。

其中122b矿石量83053t,金金属量717.14Kg;333矿石量385416t,金金属量2154.68Kg。

(三)新增资源量和远景展望1、深部探索取得较好成果2011年对矿床的深部勘查5个钻孔,其中有4个钻孔见有工业矿体,而且还发现多条盲矿带。

如zk8-0-1孔,7~8段盲矿化体,厚度在0.3~1.10m,品位2.07~12.55×10-6。

预估(尚未进行正式计算)可新增矿石量10万吨以上,金金属量600~700Kg。

2、坑道开拓新发现2012年再1130m中段的开拓中,新发现了一条盲矿带(Ⅵ),矿带走向290°,已控制长度200m以上,矿带厚度0.4~0.7m,品位5~8×10-6,最高可达21×10-6。

预估新增矿石量5万吨,金金属量200~300Kg。

另外在0-2号浅井中,除见原有矿体外,还在其上见有一条新矿带,厚度0.6m,品位8.65×10-6,已控制近100m长,亦使资源量有一定增加。

3、继续深部勘查,资源量定有增加2013年,在0、8、16三条勘探线的深部探索和对未封闭矿体勘查,扩大了已知矿体和盲矿体的资源量,起到加速落实矿量的作用,增加矿山的保有资源量,延长矿山寿命。

通过初步实践,资源量有了很大的增长,预计总资源量可达4000~5000Kg。

八、开发进展情况公司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筹建矿山,已建成300t/d选厂一座,修筑草原公路45km,架设35KV高压线路12.7km,矿区10KV线路700余米,35KV、10KV变配电站8座,火工产品仓库2个,生产、生活用水池(400 m³)1个,水井3口(能完全满足矿山、选厂生产生活的需要),尾矿库1座,锅炉房(选厂、生活区供暖、洗浴等用)1个以及办公、食堂、员工住宿、通讯、电视、治安监控系统等设施。

矿山建设方面已施工竖井2个,井深分别为1号竖井105米和5号竖井175米,在1130中段实现了该中段的两井贯通,目前已初步具备一定的采矿生产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