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玉娟公开课锋与天气教案

朱玉娟公开课锋与天气教案

教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一课时)第一部分:课例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及解析(一)、课程标准原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课程标准解析课程标准对《锋与天气》这一部分内容具体有以下要求:①运用简易天气图:要求学生首先要能够说出锋的形成示意图、冷锋示意图和暖锋示意图中的组成要素、重要概念(锋面、锋线)和冷、暖锋的符号。

②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示意图,分析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以及每种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现象。

二、学情分析①学生年龄特点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6岁左右,既有感性思维又有理性思维。

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读过常见的天气符号,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收听过天气预报,并且在本章前两节的学习中已掌握大气运动的原理,有了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等基础知识。

③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对事物已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学生自己掌握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观察、阅读、思维、想象等能力都在快速提升,对于难度适中的问题能够自己通过观察、分析等得出结论。

④学生学习风格分析:此阶段学生对于自己熟悉但不知道原理的事物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锋面理论的学习比较抽象,再加上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上呈现的比较简洁,学生不容易理解。

所以如何消除学生学习锋面理论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设计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这就需要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与枯燥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使抽象的、空洞的变成切实的、能感受的,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此部分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内容主要是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展开,其中本章前两节主要介绍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本课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本课的学习还可以为寒潮等知识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可以说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知识关联结构图: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1)教学重点及确立依据:教学重点:①知识教学重点:⑴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过程;⑵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控制下的天气现象。

②能力培养重点: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训练。

确立依据:弄清锋的形成过程是理解锋控制下的天气现象的关键,而天气系统的学习旨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解释天气系统与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联系,因此确立以上两点为知识教学重点。

本部分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立体图和简易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阅读图形,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

(2)教学难点及确立依据教学难点:冷锋的形成过程;确立依据:冷锋是本部分内容中需要重点讲解的知识,在此前学生仅是刚刚建立了锋的概念,对于冷锋的形成感觉较为抽象,因此需要教师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量通过直观的演示理解冷锋的形成,为后面暖锋和准静止锋的学习做好铺垫。

4、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开发(详见课件)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一课时参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说出三种锋的概念,形成、及活动特点;②学生能够运用示意图,分析冷锋和暖锋降雨位置不同的原因;③学生通过学习能说出三种锋对我国天气变化的影响的实例,并分析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由什么锋控制。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互动探究的方式导入,让学生回答出导入中提到的天气现象,并思考造成这些天气现象的原因;②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几种示意图,说明冷锋、暖锋的形成和特点;③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天气现象由哪种天气系统引起;④学生通过比较各类锋面示意图的异同,学会图形转换、锻炼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仔细观察、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从日常现象入手,激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探究身边熟悉的现象的兴趣;②通过对锋与天气的学习,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③通过对凝冻灾害和抗灾英雄的回忆,培养学生感恩、团结、奉献、友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策略1、主要教学方法:互动探究的学习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

2、主要教学方法的运用:①运用互动探究的学习方法结合视频导入,提出问题,学生因为好奇而仔细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引入天气系统与锋与天气的概念;②运用讲授法:向学生解释学习锋之前需要理解的相关概念;③运用角色扮演法: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模拟锋的形成和冷锋的形成,通过类比在没有教师的提示下自己模拟暖锋的形成;④运用flash生动演示从锋的形成到带来的天气现象阶段,便于学生理解整个过程而不至于感觉太抽象,同时运用PPT展示锋的示意图,加深对相关概念和要素的印象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教学活动2气团,锋(PPT:示意图);锋的形成(flash演示)仔细看示意图中锋包括哪些要素,锋面的特征,锋线的位置,冷暖气团的位置。

配合多媒体演示讲解相关概念,强调锋面总是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方倾斜,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天气现象。

讲授介绍学习本节重点内容之前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会感觉太抽象。

教学活动3冷锋的形成(角色扮演法);冷锋的示意图在老师的指导下,请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用冷暖色调的卡纸来演示冷锋的形成过程,另一位同学根据演示说出怎样判断冷锋的方法。

引导学生演示出冷锋的形成过程后,展示冷锋示意图,对学生的演示过程及判断方法进行补充说明,并强调锋线和冷锋的符号。

运用模拟演示,是激发"表演者"和"观众"的兴趣,同时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

教学活动4某地冷气团代替暖气团的运动过程(flash)观看flash,思考题:1.该地最初受什么天气系统控制;2.该地最终受什么天气系统控制;3.这一过程形成了怎样的天气系统?回答问题。

播放flash前提第一问;播放到冷锋形成的部分暂停,提示学生观察思考;播放结束后又提问此时的天气系统是什么。

利用三个思考题,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观看flash分析其中包含的信息。

教学活动6锋前、锋后的概念;冷锋降水的位置。

结合教师的讲述,再观看一遍flash,回答教师问题。

再次播放之前的flash,结合卡纸模型,解释锋前、锋后的概念.提问(flash中雨区的位置是锋前还是锋后?)在flash和卡纸模型的共同配合下讲解,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趣味化,加深学生印象,更利于学生理解。

教学活动7 做练习(PPT):贵阳市冷锋过境前后的天气现象。

回顾之前的知识点,对应老师对flash的讲解,回答问题,填表。

展示PPT练习题,启发学生思考完成。

巩固冷锋相关知识点,同时为暖锋的知识点作铺垫。

新课学习教学活动8暖锋的形成;暖锋的示意图根据冷锋的学习方法,结合书本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暖锋的概念,尝试推导暖锋的形成过程。

提问,PPT展示暖锋示意图,强调暖锋的符号和冷锋符号的区别。

以比较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白了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那么假设两种气团势力相当,又会发生怎样的产生怎样的锋呢?教学活动9准静止锋的概念和影响.思考,看书,回答问题。

提问,启发,引入“清明时节雨纷纷”(梅雨的诗),而昆明一带则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等案例。

结合诗句以及学生所在地的天气现象,便于学生理解准静止锋。

教学活动1我国天气系统影响的天气现象实例。

回答自己知道的天气现象,思考是由什么天气系统引起的。

提示我国各地的天气现象,举例如"一场秋雨一场寒"等,启发学生分析。

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加深对本部分内容理解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附:教学设计流程图文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