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中国气象局

“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客户案例
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成立于1949年12月。

1994年由国务院直属机构改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国务院授权,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

为了更好的满足气象、水利、航空、林业等各行业需求,实现对农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主要战略经济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气象灾害监测,提高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和减灾能力。

同时避免民航、水利等其他部门对天气雷达观测网的重复建设,最大程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在全国范围内共享天气雷达观测网信息,中国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应运而生。

建设信息共享平台遭遇双重挑战
为了满足新的业务发展需求,中国气象局需要使用支持天气雷达的信息共享平台来共享资源并且处理大量的气象数据。

同时,该平台还要对各种类型的数据都具有很高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

然而,中国气象局的传统系统是以项目为导向的、单独的非标准化系统,无法提供所需的基础架构和应用系统来收集、处理、保存、共享集成的气象信息。

如何实现规范化的数据管理和提供高效快捷的数据服务,成为建设信息共享平台过程中遭遇的两大挑战。

挑战一:数据是气象业务中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是对大气的一份历史记录,具有不可再生性。

随着卫星、雷达、自动站等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的迅速发展,每年数据的增长
量都高达100TB以上量级。

同时,数据规范性不高,数据标准不统一。

如何对海量
数据进行规范、有效的存放、管理成为首要问题。

挑战二:由于国家级与省级之间的数据交换途径多样化,气象数据的各类用户使用数据接口、FTP、Web等多种方式获得所需的各类气象数据和产品,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需
要同时给结构化及非结构化形式的信息提供强大支持。

如何提供高效快捷的数据服
务成为建设信息共享平台过程中遇到的又一大挑战。

IBM助力打造智慧的信息共享平台
经过对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等多方面的考量,中国气象局最终选择了IBM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HPC)平台来构建“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

在IBM Power 服务器、IBM通用并行文件系统(GPFS)和高性能计算系统(HPC: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system)的有效应用下,大大提高了气象数据模型的处理速度,并使国家气象局计算系统运算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整体预报分析处理能力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气象服务。

目前,国家气象局可以按照需要,生成不同省市未来一周每日的天气情况,并帮助确保气象问题得以快速检测,获得不同维度的各类量化数据和指标,可将单一特定气象资料库的平均搜索时间缩短高达3分钟,并且将雷达信息的平均生成时间缩短6分钟。

IBM解决方案提供三层云环境–基础架构即是服务、平台即是服务、软件即是服务。

通过集成IBM通用并行文件系统与Tivoli Storage Manager软件,项目组创建了可以调节的统
一存储资源池,以确保基于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设计。

IBM Systems Director软件可以监控通用系统平台。

IBM Power570服务器托管数据库,而IBM Power550Express服务器则发挥应用服务器的作用,负责最初雷达数据的重新接收与发送、气象产品创建、系统监控及数据存储管理工作。

项目组还建立了高性能计算群集,同时,2个IBM System Storage DS8300设备负责在线数据存储任务,其中一个为高性能计算提供数据存储支持,另一个则为最初数据提供大容量数据存储支持。

IBM的系列解决方案帮助中国气象局全面实现了深入智能化、感知度量和互联互通。

深入智能化–IBM高性能计算集群允许大气数学模型操纵大规模天气数据集,以便开展必要的计算来预报和分析天气。

IBM编译工具可转换源码,以便更改同化及客观分析方法对数据的处理方式,从而生成可供模型的数学算法使用的数值。

这些数据随后可用于创建天气预报,使用数学方程式来计算大气物理学及动力学。

感知度量–通过遍布全国的雷达系统来收集气象数据,从而提供可视性和可用性更强的天气信息,然后利用这些数据来创建数学模型,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协作能力及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互联互通–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可以连接并且整合遍布全中国31个省市的所有雷达系统捕获到的天气信息。

这种实时可视性使全国的气象官员都能更好地了解天气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