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中心城区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实施方案

区中心城区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实施方案

区中心城区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实施方案XX区中心城区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实施方案为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决策部署,改善XX区中心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综合治理、分步实施”的整治思路,以建设“美丽宜居、整洁文明”城市环境为目标,围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城市基础设施不健全、城市公共服务不完善之间的矛盾,全力推进中心城区背街小巷提升改造,重点整治群众关心关注的背街小巷“脏、乱、差”问题,挖掘、建设一批独具宜春文化特色和历史古韵的特色示范街巷,不断完善XX区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推进XX高质量发展。

二、整治范围中心城区XX区辖区范围内(X个街道)所有背街小巷,不含棚改征收地块或近五年内有征地拆迁计划的背街小巷。

三、整治任务 2020年10月1日前,完成现有应改造背街小巷XXX 条中的80%(XXX条),其中特色示范背街小巷不少于15%,其余背街小巷按照相关标准改造达标。

四、整治内容及标准按照“路平、沟通、水畅、灯亮、洁化、绿化、序化”的要求开展整治,整治内容为“4+1”,“4”为道路工程、地下管线工程、综合环境整治、立面整治等4项必改项目;“1”为特色工程,作为选改项目。

具体整治内容及标准为:达标路:基本要求为“路平、沟通、水畅、灯亮、洁化、绿化、序化”。

(一)道路工程 1. 机动车道整治内容:道路未硬化,路面坑洼积水(含裂缝、麻面、沉陷、坑槽)等,管线沟槽回填处和检查井四周路面破损等。

改造标准:①新修:病害较严重路段全部进行翻挖新建,路面结构采用4cm细粒式沥青砼+6cm中粒式沥青砼+32cm水泥稳定碎石+20cm 级配碎石;对水泥稳定碎石结构不能满足碾压密实度标准的路面结构,可采用4cm细粒式沥青砼+6cm中粒式沥青砼+30cm C30混凝土+20cm级配碎石进行改造;②改造:病害较少路段采用病害维修+整体铣刨罩面出新;③修补:对病害面积较小且不适合碾压的位置,采用30cm C30混凝土基层。

沥青面层建议采用改性进口沥青和抗压强度>150MPa的石料。

2. 非机动车道整治内容:道路未硬化,路面坑洼积水(含裂缝、麻面、沉陷、坑槽等),管线沟槽回填处和检查井四周路面破损等。

改造标准:①新修:现状与机动车道为一块板的,病害较严重路段全部进行翻挖新建,路面结构采用4cm细粒式沥青砼+6cm中粒式沥青砼+32cm水泥稳定碎石(或30cm C30混凝土)+20cm级配碎石;②改造:有非机动车专用车道的,路面结构中的基层可采用20cm水泥稳定碎石;③修补:对病害面积较小、不适合碾压的位置,采用20cm C30混凝土基层。

沥青面层建议采用改性进口沥青和抗压强度>150MPa的石料。

3. 人行道整治内容:人行道板缺失、破损、松动、拱翘等。

改造标准:①标准改造:病害面积较大的,按照海绵城市要求,人行道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装,铺装结构可采用15cm C30透水混凝土+15cm透水级配碎石,其中面层可分两层铺装,上面层可根据街巷的风格选用不同的彩色透水混凝土;②多元化改造:底层结构可采用15cm普通混凝土+面层人行道板采用UHPC混凝土,植入宜春文化元素艺术化改造;也可适当增加如透水砖面层人行道、花岗岩面层人行道,或素混凝土+涂层类人行道;部分较窄街巷可设置“零”高差或小高差(5cm上下)人行道;③修补:人行道病害面积低于10%的,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可按原材质修复。

4. 道路附属设施整治内容:树池开裂、拱起;路沿石脱落、破损;无障碍设施缺失、设置不连贯、不规范;照明设施不亮、缺失及灯杆锈蚀等。

改造标准: 1. 树池:优先采用生态树池换新改造,树池高度应与人行道齐平,并对表面进行覆盖处理。

2. 路沿石、侧平石:人行道及绿化带侧石统一更换为花岗岩侧石;侧平石应采用UHPC混凝土等强度高、耐磨损的材质,表面应平顺不阻水。

3. 无障碍设施:在路段人行道、沿线单位出入口、道路交叉口、人行过街设施等处补齐盲道、坡道等无障碍设施;盲道、坡道等设置应尽可能取直,减少拐角;对于宽度小于2 m的人行道路段,可不铺设行进盲道,只设置提示盲道;清理占用无障碍设施的建(构)筑物,恢复其使用功能。

4. 照明设施:①改造:按照国家文明城市“装灯率100%,亮灯率95%”要求标准设置,同一街巷统一式样,优先选用LED节能灯具,装灯间距:原则上庭院灯为25米,单臂灯为35米,具体可根据道路宽度不同适当调整。

②修补:刷新锈蚀灯杆,维修故障路灯,补装缺失路灯,使用年限已超过3年的照明设施、线缆应施行统一更换。

④小街小巷路灯线路尽量下地,不能下地的线路应采用套管式铜线架设,安装的单臂灯长度1.5—2.5m,功率50—80W;道路宽度在6m以上的,安装庭院灯,功率30—50W。

⑤小街小巷路灯应结合中心城区路灯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安装单灯控制并纳入系统管理。

(二)地下管线工程 1. 排水管网整治内容:化粪池、下水道堵塞、冒溢;管网堵塞、破损、错接、混接、漏接等;餐饮、洗车、宾馆、发廊、洗浴场所、医院、卫生所、诊所等排水户未按要求设置预处理设施。

改造标准:在全面排查街巷排水管网运行状况及排水体系的基础上,做到:①清淤疏浚:所有积泥、淤堵的排水设施进行清淤疏通。

②设施改造:对破损、渗漏、冒溢的排水管网、化粪池等进行维修;对直排路面的排水立管,根据排水性质进行差异化整改,对损坏严重丧失使用功能的排水管段拆除新建。

对违章占压排水设施的构筑物应予以拆除,无法拆除的应对排水设施进行改造。

③雨污分流改造:对排水管网未分流到位的街巷,在核算过水能力后,按需新增雨、污水管网,同时为道路两侧小区、企业单位、餐饮、洗车等排水预留接入支管(有条件的可直接接入);④排水户整治:督促洗车、餐饮、美容美发等排水户,按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设置预处理设施,并实行雨、污分流排放,医院、卫生所、诊所等单位污水必须按照规定设有运行正常的消毒池,并经过特殊的消毒处理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对重点排水户的污水监测应建独立水质监测井,监测井应设置在出户管的直线段。

⑤雨水收集设施:有条件的路段可建设雨水收储系统,以减少雨水汇入排水管网,从而减轻现有街巷内雨水管建设的压力。

⑥其他要求:对新建的管道应使用HDPE双壁波纹管、缠绕克拉管等高强度管材,建成后的管道必须做管道闭水及通球试验。

2. 强弱电管线整治内容:乱搭乱接。

整治标准:①管线下地: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线路及强电管线实行统一走管,有条件的可结合道路改造一并实施;②管线规整:对原有乱接明线等进行规整,尽量隐蔽走线,杜绝乱拉乱接,拆除无用、废旧缆线。

3. 供水、燃气管网线整治内容:年久失修的燃气、供水管网,并结合用户发发展需要新建管网。

整治标准:对年久失修的燃气管网、自来水管网进行全面更新改造;原则上开挖重建的背街小巷,燃气管网更换为PE,供水管网更换为球墨铸铁管。

4. 管线附属设施整治内容:检查井井盖破损、沉降、与路不平;雨水篦子破损、堵塞、缺失;管线附属电箱锈蚀、停用等。

整治标准:①井盖:原则上与中心城区已实施的井盖提升改造标准一致,采用UHPC混凝土进行修复或换新改造。

②雨水篦子:与路沿石平行等距,井篦应完整无损、安装平稳、牢固;雨水口周边路面按设计坡度坡向雨水口。

③管线电箱:对裸露的电箱,结合道路特点进行刷漆或采用绿化隐蔽,废旧电箱及时移除并清理平整。

(三)综合环境整治 1. 绿化设施整治内容:行道树枯死、空缺,遮挡其他设施或影响通行视线。

整治标准:对枯死、空缺的行道树应按原有树种和规格进行补植;对影响照明、标志牌、监控等设施的树枝进行修剪;对影响通行的树木(古树名木除外)进行移栽;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绿化带,端部须采用通透式改造。

2. 环卫设施整治内容:垃圾收集设施破损、缺失或设置不合理,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布局不合理。

整治标准:对不能满足环卫要求的小巷,按照垃圾分类标准,更换、增加分类垃圾箱,并合理设置清洗台;合理增设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

3. 交通设施整治内容:交通标示线、导向牌、减速带等设施缺失;停车设施紧缺,两车无序停放;公共区域私设地锁、私划车位。

整治标准:交通标示。

①标识线:对原有标示线不清晰的进行补划;根据道路条件,补齐机非分隔带、双向通行分割虚线等标示线;②指示牌等:对单向通行街巷施划明确箭头标示,并在路段交叉口设置路名导向牌;对拐角视线差的地段合理设置减速带、凸面镜等预防设施。

停车设施。

①规范泊位:对占用公共区域私设的地锁进行铲除;对原有停车位重新核定,影响通行条件的予以铲除,满足要求的予以保留,泊位线不清晰的进行补划。

②路侧泊位:在保证消防通道宽度、转角半径基础上,利用街巷道路合理新增机动车泊位,原则上宽度超过9米的双向通行街巷,可单侧设置停车泊位;宽度超过6米的单向通行街巷,可单侧设置停车泊位。

③集中泊位:充分利用街巷闲置空地,根据“两车”停放需求,合理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泊位,有条件的安装遮雨棚。

④充电设施:有条件集中停车区配建不低于机动车位10%的充电设施。

4. 消防设施整治内容:消防栓数量少或年久失修;消防通道被占用。

整治标准:按防火规范要求修复、增设道路消防栓,原则上间距不应大于120米;清理移除占用消防通道的设施和物品。

5. 安防设施整治内容:监控设施配备不到位、未联网。

整治标准:①改造:按照雪亮工程“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的要求,具备条件的背街小巷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道路十字及拐弯处等设置视频监控;视频监控系统接入天网工程。

②修改:对现有视频监控设备及线路进行检修,更换损坏设备。

(四)立面整治 1. 外立面整治内容:沿街建筑外立面乱贴、乱画、乱挂、乱堆、乱放,污秽破损;围墙开裂、脱落、破损。

整治标准:①建筑立面:对道路两侧建筑立面进行清理、粉刷;修补破损墙面、屋顶;清理建筑物外立面、楼栋间乱堆乱放杂物,清除沿街堆放物料;拆除影响道路宽度、通行安全或私搭私建的临时构筑物。

②围墙:进行清理及粉刷、修补,存在安全隐患的拆除重建。

2. 标识标牌整治内容:街巷标示牌、门牌缺失、不相符等。

整治标准:街巷起止两端应有规范的路名标识牌、引导牌,沿街房屋、门面设有门牌;原则上统一规划、统一式样,各街巷也可结合自身特点,独自设计,但每条街巷风格应一致。

3. 广告设施整治内容:店招店牌、灯箱等户外广告设施未经审批、破损、杂乱无序等;非法小广告、牛皮癣有碍观瞻。

整治标准:①清理拆除违规设置的广告设施,清除非法小广告、牛皮癣;②有条件的,更换风格统一的临街商铺广告招牌。

(五)特色示范路在按照达标路标准的基础上,达到以下标准:1. 特色工程坚持示范引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呈现,突出宜春历史文化的挖掘,突出居民生活配套设施的品质提升,结合道路实际实施特色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