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世界近代史教学设计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世界近代史教学设计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世界近代史教学设计(用时:两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从租地农场、手工业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立宪君主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英法美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起止时间及标志性事件、性质、重要文件、重大事件、结果、革命特点等方面的比较认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个性与共性;通过两次科技革命成果及作用的比较,认识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改善方面的巨大作用,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林肯在南北战争中努力及结果认识维护祖国统一的正义性与必要性。

通过五月流血周认识无产阶级的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早期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教学难点理解人文主义“发现了人”。

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填写超越中考第42页——第43页知识结构;(用时10分钟)二、将知识结构的具体内容遮住,有同排同学就知识结构中的概括性词语彼此提问以检查知识结构的形成情况并彼此互助完善知识结构的建构;(用时10分钟)三、学生开卷完成超越中考第44页——第46页;(10分钟)四、老师检查学生答案正确与否、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否、就各题目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展开以便回忆更多的知识。

(10分钟)中考链接 1、文艺复兴的实质体现在兴上(兴及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注意并非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2、新时代指新兴的资本主义时代,旧时代指走向没落的封建主义时代。

但丁是跨两个时代的诗人。

3、新航路的开辟需要人的探险精神,而它的开展有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探险精神。

4、《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专制权力。

5、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在19世纪中叶有俄国和日本。

俄国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

6、美国独创性的发展之路的符和事件有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体制以及罗斯福新政。

7、1799年通过雾月政变上台,1804年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变为法兰西第一帝国,执政期间颁布法典,1815年彻底失败——拿破仑。

8、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9、三角贸易。

单元过关检测:一、单项选择、1、1500年前世界各地总体上相互孤立的存在与发展,而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有分散走向统一,以前是孤立的历史以后是整体的历史,故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分水岭。

2、人文主义彰显人的需求、力量与情感,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代表作都体现了人文主义,这是一道考查对人文主义内涵和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两位文学家代表作所反映的思想的考查。

3、地图与历史考查相结合,历史事件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空间的。

4、“一切革命中最温和又是最成功的”最温和1688年“光荣革命”——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最成功的——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国王专制权力的《权利法案》。

5、行政、司法、立法权“三权分立”并且相互牵制,从分立且相互牵制的角度说,可以有效避免专制权力的出现,所以选谁都不重要。

6、D。

7、C。

8、D。

9、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应该尽快解决奴隶制问题。

10、“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华盛顿;“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法国大革命。

此主题为新体制的创立。

11、农奴获得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12、B。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1)③;市场、资金、原料。

(2)、种族灭绝;黑奴贸易。

拉开了殖民掠夺序幕。

(3)世界各国的交流应建立在和平交流,互利共赢的基础上。

14、(1)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

(3)学说——三权分立。

法律文件——美国1787年宪法。

(4)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美国仍存种族歧视。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世界近代史教学设计(用时:两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填写超越中考第42页——第43页知识结构;(用时10分钟)二、将知识结构的具体内容遮住,有同排同学就知识结构中的概括性词语彼此提问以检查知识结构的形成情况并彼此互助完善知识结构的建构;(用时10分钟)三、学生开卷完成超越中考第44页——第46页;(10分钟)四、老师检查学生答案正确与否、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否、就各题目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展开以便回忆更多的知识。

(10分钟)(一)、中考链接1、黑暗魔鬼的磨坊指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污染。

工业革命持续时间为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

伦敦为英国首都,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位于18世纪中期。

2、英国1770年工业比重为24%,1821年为31%,表现为工业比重大幅上升;1770年——1821年在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位于18世纪中期)期间,所以图中信息体现出工业革命成果。

3、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标志美国诞生,1876年为美国诞生10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大节日,美国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

它所展出的科技成果可以是此前发明的任何科技成果,1876位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所展出的科技成果应为第二次科技革命在1876年前的成果。

汽船、蒸汽机车为第一次科技革命成果,电子计算机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只有贝尔电话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4、第一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时间长远度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5、排序题为最简单的开卷考试题。

火车机车——1814年,史蒂芬孙,旅行者号;瓦特改良蒸汽机——1769;珍妮纺纱机——1765年,哈格里夫斯——工业革命开始标志;飞梭——1733年,纺织师凯伊发明。

6、1880——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了40%;1820——1870年,美国纽约和费城人口分别由10万人上升到94万人和67万人。

1820——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展了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所以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7、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8、国际歌的创作背景是巴黎公社的失败。

(二)、单元过关检测单项选择:1、历史知识蕴含于地图之中,考查从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和蒸汽机的地位。

3、从数据表格中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的历史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4、重复了。

5、1873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与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能是电气时代的最重要能源,名称上也可联系。

6、排序题。

火车机车——1814;飞机——1903年;福特四轮汽车——1896年;汽船——1807,美国富尔顿,克莱蒙号。

7、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区分,1912为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

电子邮件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有线电话与无线电报为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茫茫大海似乎无法使用有线电话,所以他们使用的通讯手段应该是无线电报。

8、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所带来的职业变化,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考察方法,仍让考查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9、从“人民宪章”寻找解题依据。

10、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11、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2、欧仁鲍迪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1)考查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区分:第一次科技革命——图一、图五;第二次科技革命——图二、图六;第一次科技革命——图三、图四。

(2)介绍特点或作用。

(3)、(4)以前讲过,让同学口头展示。

14、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三方面介绍英国状况:政治上确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关系上开展宪章运动。

(1)《权利法案》。

(2)制定法律,限制国王专制权力;发展生产,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

(3)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人类社会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