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案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案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后果。
3、你认为一战爆发的根源在哪里?
参考文献(含参考书、有关资料出处、相关课程网站网址等)
布莱克等:《二十世纪欧洲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伯恩斯、拉夫尔著:《世界文明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保罗.肯尼迪等:《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案
包头师范学院课程教案(首页)
课程
名称
世界现代史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课程
代码
w0309006
课程所属专业
历史学
总学时
54
学分
3
讲授学时
54
实践学时
讨论学时
6
授课
专业
历史学
授课班级
13历史本科
任课
教师
赵喜儒
职称
教授
教学
目的

教学
要求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世界现代历史的发展过程,掌握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包头师范学院课程教案(章节备课)
授课题目(章节)
绪论
授课类型
讲授、讨论
授课时间
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世界现代史的分期和基本线索,了解世界现代史研究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参考书目。
教学要点及教学进程
一、世界现代史的分期和基本线索
二、世界现代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三、世界现代史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四、主要参考书目
运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要点及教学进程
一、十月革命的原因
应介绍史学界关于十月革命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分析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包头师范学院课程教案(章节备课)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
授课类型
讲授、讨论
授课时间
共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结合战前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发展情况,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了解和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理解和掌握大战的影响。
教学要点及教学进程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基本要点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战前巴尔干问题;萨拉热窝事件;战争根源。应重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介绍史学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的观点,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斯图尔特.休斯著:《欧洲现代史(1914-1980年)》,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霍布斯鲍姆著:《极端的年代(1914-1991)》,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高教出版社1994年版。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上册,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分为欧洲阶段和世界阶段来讲述。注意主要战役的影响和其他一些关键因素对战争的影响。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应突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应注意从世界整体化进程的角度理解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此处应注意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扩展学生的视野。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讲清战争的非正义性。1、各交战国都有争霸野心;2、战争期间,列强签署了一系列秘密协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现代史的分期和基本线索;世界现代史研究中的突出问题;主要参考书目。
教学难点:世界现代史分期标准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注意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使用多媒体课件。
思考题(讨论题)及作业
1、你认为划分历史时期应采用什么标准?
2、你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在现代史上的地位?
李大禹等著:《斯大林模式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钱乘旦等著:《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威廉·夏伊勒著:《第三帝国的兴亡》(共4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李巨廉著:《战争与和平――时代主旋律的变化》,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小约瑟夫·奈著:《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文献(含参考书、有关资料出处、相关课程网站网址等)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1世纪教材:高校世界现代史配套教材,高教出版社,1999年版。
伯恩斯、拉夫尔著:《世界文明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帝国主义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情况;社会主义问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民族解放运动,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问题;国际关系的演变和特点,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法西斯问题;等。
教材

参考书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高教出版社,1994年版
布莱克等:《二十世纪欧洲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伯恩斯、拉夫尔著:《世界文明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斯塔夫利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上海社科出版社,1992年版。
21世纪教材《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近代史卷,高教出版社。1999年版。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上册,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人民出版,2002年版。
徐天新等:《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包头师范学院课程教案(章节备课)
授课题目(章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二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欧洲革命风暴
授课类型
讲授、讨论
授课时间
6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探讨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分析苏维埃政权创建过程中的政策、人物,尤其是列宁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了解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大致情况,掌握德国十一月革命的性质等。
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著:《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亨廷顿等编:《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871-1914年国际关系;战争的根源;战争进程和1916年主要战役;战争结果及影响。
教学难点:战争的根源;影响战争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讨论。使用多媒体课件。
思考题(讨论题)及作业
1、简述一战前的巴尔干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