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现象

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现象

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现象剥削现象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剥削是把“双刃剑”,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消极影响。

因此,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剥削现象中有利的一部分,也要以坚定的态度取缔威胁生产力发展的剥削,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剥削现象。

标签:剥削积极作用消极作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并发展生产力,摒弃剥削,拒绝两级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当前,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即一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换言之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所要求的水平的角度而言,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仍然根深蒂固存在的私有制经济,决定着剥削的存在。

但是当前绝大多数的国家不能正确面对这一问题,针对这一点我们当务之急要做的首先就是正确对待、科学认识这一阶段所特有的剥削现象。

一、我国当代社会剥削现象的积极作用1.剥削现象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活力私人所占有的生产资料,通过结合雇佣劳动者而产生利润,即私营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渠道。

换言之即兴办工厂为私营企业带来了利润来源。

当然这也契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经营资本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特别是对私人资本来说更是这样。

毋庸置疑在这一过程中为获得利润最大化必然需要雇佣劳动力,而这也契合了生产的最终目的,另外在这一过程中,雇佣工人就成为了受剥削的对象。

与此同时我们知道,国内外私人企业资本都会选择到能够获得利润的地方投资建厂。

而这也决定著世界各地,都有可能迎来投资,而各方面均具优势的投资市场则是私营企业的最好选择,而这样即可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促进再生产,并优化劳动生产率,积累投资资本。

[1]因为有了雇主对生产利润率的不断追求,使得私营经济的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当代社会私营经济中的剥削则体现在雇佣劳动上。

虽然说有相当一部分的私营业主是因为管理劳动者而获得劳动报酬,但是显然通过这一方式获得劳动收入的私营业主只是冰山一角,而雇佣劳动则是私营业主们获得利润的最主要来源,并通过不断扩大、积累资本和再生产。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公有制经济与私营经济均具有各自的优势,且在相互整合、相互促进中紧密联系,共同发展。

我国的财政收入,特别是社会财富伴随着不断发展的私营经济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各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并不断完善和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结构。

2.剥削现象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繁荣在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学技术的同时,私营企业还不断创新经济发展理念,积累管理经验,从而强化劳动生产率,久而久之能够夯实我国的总体竞争实力,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接近,甚至超过了西方国家经济。

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融合了最大限度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而这也契合了市场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与竞争。

另外,正是因为私有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优化市场经济增添色彩。

换言之正是因为有了利益的驱动,才能够进一步完善、繁荣经济,促进再生产。

“三资”充分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当然这也契合了资本主义这一特殊的形式。

因此在适当的发展“三资”企业的同时,更有利于实现社会化、产业化生产,而这繁荣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之一。

[2]3.剥削现象为社会的稳定起到推动作用私营企业为广大就业者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就业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给国家财政提供可观的税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得到大大增加。

在农民工入进城务工的浪潮中,私人企业当仁不让的成为这些农民工的首选,而这一过程必然会受到私营企业主的某种程度的剥削。

当然了这一种剥削的存在是必然的,对于广大农民工而言,显然如果没有进城而守在农村或是没有工作,或是就在农村参与劳动都不可能获得与在城市一样丰厚的收入。

换言之也就是说虽然在农村没有被“剥削”但是他们的收入并没有比被“剥削”高。

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虽然受到了私营企业主们的不同程度的剥削,但是他们还是愿意承受这样的“剥削”的。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要转移农村劳动力,离不开私营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因为私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岗位,使他们有机会“脱离贫困”,从而走向更为幸福的生活,因而从广义的角度上说,这也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意义。

越来越多的私营资本在发展中开始涉足公益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中,提供更多的社会劳动岗位,更为重要的是直接改善、提高了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推进城镇化建设。

[3]二、我国当代社会剥削现象的消极作用1.剥削现象的存在导致劳动者的积极性降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剥削也不例外,同样存在着两面性。

一方面剥削结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有利于强化生产力;另外一方面剥削却极大的阻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对于普通劳动者而言,是为了他人劳动,还是为了自己劳动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

其中差异最大的就是劳动的积极性了。

比如在被雇佣而劳动的过程中,雇主往往存在希望最大限度的强化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其劳动力最大化。

与此同时,雇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避免透支劳动力和被掠夺劳动力。

因为这样一来,如果剥削越大,那么就越会打击劳动者的积极性。

[4]2.剥削现象的存在阻碍劳动者自身全面发展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雇主通常情况下都会有意的“缩水”劳动者的工资,而这样,对于劳动者而言为了满足生存所必须的条件,就无法投入更多的金钱用于培训教育、再生产以及抚育下一代等。

特别是对于那些迫于生计,而收入却不高的劳动者而言,很多时候只能被动的,或者无奈的选择那些相对机械性的、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即意味着很难有时间再发展自我。

3.剥削现象的存在导致收入差距两极分化社会成员之间也会由于剥削的存在,而存在明显的收入差距。

特别是一些成功的私营企业其年收入更是相当可观的。

另外在资本不断积累,再转化过程中,剥削收入使其进一步变成投资,这就意味着剥削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而这对于其它社会成员而言,这种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

如果不加予控制,而是任由这一种剥削制度的无限发展的话,那么必然会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

4.剥削现象给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带来负面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由于剥削的存在而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剥削的资本为他们的私欲、奢靡等不良倾向提供物质基础。

剥削者以榨取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为目的,通常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甚至见利忘义,生活骄奢淫逸,精神空虚,道德堕落。

这些都违背了我国当代社会大力提倡和发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从这个角度讲,剥削具有妨碍生产力发展的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

我们必须重视和正确引导剥削现象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其转化为促进社会主义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新活力。

三、科学对待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现象1.积极引导我国当代社会合法的剥削现象显然不管是外资经济还是私营经济都契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这种形式的剥削现象的存在也是合理的。

因而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保护这一合法剥削,积极优化竞争环境,加大处罚违法的损害合法剥削现象的力度。

另外一方面也要积极制定,出台各种有利于保护合法剥削现象的方针以强化监督管理。

比如说在发展中,不管是非公有制企业还是其它私营企业,甚至是外资企业遭遇了发展瓶颈都应该给予一定的帮助,必要的时候还可专门出臺一定的扶持政策。

另外要确保私营企业能够以平等的身份进入市场之中,让这些私营企业能够真正意义上的享有“国民待遇”。

除此之外还要契合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需要,制定并完善一定的经济政策,强化金融支持力。

另外结合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适当放宽对于私营企业的贷款力度。

不仅要让私营企业享受与其它类型的企业一样的税收政策,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千方百计的为他们减轻负担,必要的时候还可减免一定的税收及税率等等。

另外要真正的为私人企业的“减负”而努力,从根本上避免“收费养人以及养人收费”现象[5]。

以社会主义发展为航标,最大限度的为各种非公有制企业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在发展中还要让这些私营企业结合各种具体的措施,优化综合素质,最大限度的为推进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广大私营业主了解党的政策,使他们从心里认识到只有拥护中国共产党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并坚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推进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为核心,为实现中国特色而保驾护航。

努力培养私营企业的道德水平、涵养。

换言之也就是要通过教育等方式,使这些私营企业们能够自行履行自身的社会职责,避免盲目追求利益,而不顾产品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私营企业主的作用,而这也是推进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举措。

2.坚决取缔一切非法剥削现象所谓非法剥削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指采用野蛮的方法,剥夺了广大雇主的权益,而置劳动法不顾,比如雇佣童工、不按照要求让私营企业职工们有机会享受休息日,或者不按规定落实安全生产,以致频频发生各类工伤事故等等[6]。

而这就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发挥法律的作用。

通过立法的方式不仅能够打击过度、非法剥削劳动者的权益,更为重要的是还具有捍卫雇工合法权益的作用。

从客观上说,在不断积累从劳动者身上剥削而来的财富,使得两者之间的贫富更加的悬殊。

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社会化的前提下,在私有制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的情况下,以剥削为前提而存在的贫富差距,必然会使得两级分化的现象愈演愈烈。

而只有从根本上消除剥削,才有可能实现社会主义。

这里的消灭剥削指的就是消灭所有剥削现象或者制度,简而言之也就是使少部分人无法再以剥削的方式,压榨大部分人的基本利益。

这里的两级分化,指的就是使用财富以及占用财富等方面存在不平等的问题,即避免一边享受过多的财富,而另一边无限制的忍受贫困。

值得一提的是消除两级分化还是有另于平均主义的,消除两级分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完善税收制度并充分发挥其中的作用,合理化收入差距,为共同富裕而努力[7]。

所以就必须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以立法的方式,打击剥削行为,捍卫雇工的基本权益。

以宏观调控的角度,优化税收政策,压缩贫富差距,消除两级分化。

总之我们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剥削现象中有利的一部分,另外也要以坚定的态度取缔威胁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剥削现象。

参考文献[1]石勇,秦秋. 我国现阶段的剥削问题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2010(31).[2]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5).[3]张蕾. 关于剥削的一些认识[J].黑龙江史志,2009(24).[4]萝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剥削问题[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10).[5]吴光斌. 论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剥削[J].经济体制改革,2002(1)[6]樊秋莹. 也谈当前我国私营经济中的剥削问题[J].长白学刊,2005(5).[7]张永丹. 浅析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中的剥削现象[J].经济研究导刊,2007(5).作者简介:黄婷婷(1984-)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