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的社会现象写一篇议论文社会现象作文写作近年来有些低俗话语开始在一些校园流传。
“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
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无独有偶,无论在《水浒传》还是在《金瓶梅》里,都是一个地痞恶棍形象的西门庆,眼下却成了“红人”。
山东临清市推出“金瓶梅文化旅游区”招商项目,“西门庆院落”是重点内容之一;山东阳谷县即将向游人开放的狮子楼旅游城扩建工程中,“西门庆府院”也成为一大看点。
而今年,与低俗文化有关的事件接二连三:电视的相亲节目被叫停,“凤姐”和“伪娘”相继走红,日本女优 __访问上海时受到热捧……你是怎样看待这类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
一、感受社会现象类作文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
如:xx 年辽宁卷的“明星代言”,江西卷的“圆明园铜兽首拍卖”事件;xx 年课标卷的对“中国变化”所见所思所闻所感,大纲卷的“彩票最诚信业主”等。
我们必须明白:这种直击社会热门话题的新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我们必须面对;这种充分体现公民意识、彰显大语文教学理念、洋溢着强烈时代责任感的“社会现象类”作文模式,我们必须掌握!二、社会现象类作文特点社会现象类作文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于中学生写作时评来说,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说理性。
1、要有针对性。
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
而是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
甚至你的评论标题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3、要有说理性。
定是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三、社会现象类作文写法1、概括出现象(是什么?)2、分析现象:(为什么?)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3、如何解决?(怎么办?)4、写作要小角度切入立意:(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1、概括现象:低俗文化在社会中普遍存在2、为什么:由果索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为什么低俗文化在社会中普遍存在?①寻求自身感官刺激而选择低俗②个人对名利的不当追求造就低俗③媒体为自身经济利益而造就低级趣味3、反映了什么(怎么办)健康新颖(高雅正气)的文化形式的缺失,社会信仰的缺失,审美趣味的低迷。
措施:①个人要有健康高雅的追求;②商家要有社会文化责任感,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③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加强监管。
4、小角度切入立意:⑴还我一片晴空不知从何时起,“低俗文化”的乌云几乎遮蔽整个晴空;也不知从何起,“低俗文化”搭乘网络快车占据人们心灵的净土。
忍受着低俗文化之风,仰望着天空厚厚的阴霾,我发出内心沉积已久的怒吼:“还我一片晴空!”⑵不落“俗”套多元化的社会,必然会有多元化取向和多元精神需求,难免有高雅、低俗之分,但低俗之风绝不是一个健康文明社会的主流,我们绝对不能落入“低俗风气”的套子里。
⑶别让低俗文化扎根校园别让低俗文化扎根校园,让诗魂溶入学子的血液,让他们成为中华文化真正的继承者。
别让低俗文化扎根校园,让学子认清是非,辨明真假,坚守自己的一方净土,在中华文化中再创一朵奇葩!别让低俗文化扎根校园,留给他们一片蓝天。
别让低俗文化扎根校园,留给学子一方净土,一片蓝天“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xx年18套作文试题,新材料作文占17题,仅天津卷是半命题作文,并且采取的还是“材料+命题”的形式。
在这18套试题中,试题材料虽说兼顾到了诗歌(福建卷)、故事(课标Ⅰ卷)、言论(安徽卷),但却以“社会现象”类居多,它们分别是全国课标Ⅱ卷的“同学关系调查”,广西卷的“寻找手机”,山东卷的“莫言被‘咬’”,广东卷的“富翁捐助”,北京卷的“爱迪生与手机”,浙江卷的“童心”。
这类作文试题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生活,跟随着时代的脉搏,占xx年高考作文试题数量的三分之一。
显而易见,此类作文试题将代表着xx年的命题方向。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写好“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呢?一、“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特点:1、要有针对性。
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
而是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
甚至你的评论标题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3、要有说理性。
定是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二、就事论事就是指考生的写作对象必须是试题材料所展示的社会现象;一事一议的最大缺....陷就是文章内容单薄,为了弥补这种缺陷,考生有必要运用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寻找一些和试题材料同类的素材以充实文章内容,支撑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同类拓展。
具体可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类比、对比联想同类或相反的现象。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紧扣标题,回扣材料)。
三、“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从试题所给的材料性质来看,可分为三类:1、正面材料。
如全国课标Ⅱ卷的“同学关系调查”,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山东卷莫言在被“咬”之后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并认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广西卷捡手机者认为不能用贪心来对待爱心。
这类材料感情倾向明显,彰显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标Ⅱ卷为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对此,我们可从以下思路构思立意: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就事论事、略写)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确实如此,同学之间只有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关系才能变得融洽,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就事论事、略写)第三步:分析、阐释观点。
考生可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的调查表明,近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存有不同的心理问题;②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③清华朱令案;④网友给同室的大学同学发短信感谢:“感谢当年的不杀之恩。
”(同类拓展、详写)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要成才,先成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高尚的人,其之于社会的作用,恐怕是大于那些学富五车、却不惜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利益的人。
让我们用尊重、理解和包容,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
(略写)2、反面材料。
如浙江卷三句话(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注:应为英国作家戈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都是对童心的论述,并且共同揭示了一个社会现实——少男少女的心灵在提前硬化。
而材料的背后又具有明显的感情倾向,那就是“世界一旦失去这个伟大的孩提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所以材料对世界失去这个伟大的孩提王国的社会现实是充满着否定态度的。
_以现在的社会现象写一篇议论文。
第一步:开篇引述材料。
英国作家菲尔丁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就事论事、略写)第二步:找准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剖析其谬误,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是的,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放眼身边,有多少孩子逐渐丧失了童真,他们过早地 __,梦想不再,锐气不再,暮气沉沉。
所以,我们一定要留住童真,留住初心,留住曾经的美好。
(先破后立)第三步:联系社会现实中的类似现象,阐释所“立”的观点。
考生可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在丰子恺白发苍苍时所作的画中仍可寻找到童真世界;②热播电影《致青春》引发全民大怀旧;③当孩子从老人那儿听到神奇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后,大人们往往一句“这个世界是没有神仙的”,就会使那个童年栖居的诗意空间轰然崩塌;④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里的孩子们都过早地学会了人情世故,例如攀比家长的地位和财富、向老师送礼、相互妒忌拆台等等。
(同类拓展、详写)第四步:结合试题材料再次强调所“立”观点,总结全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
”泰戈尔也曾说“在孩子的眼睛里能找到天堂”。
让我们留住童真,捍卫最初的人性家园,回归生命的本真,只有这样,往前走,才能干净地看待这个世界。
(略写)3、开放性材料。
如广东卷“富翁捐助”,北京卷“文学家与科学家对手机的认识”,此类试题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考生只需抓住一个观点自圆其说即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xx广东卷为例(原题略),考生可做以下解读:第一步:开篇引述试题材料。
有一富翁热心于慈善事业,决定向三个贫困家庭捐助。
一家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捐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就事论事、略写)第二步:选择材料的一个角度分析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赞成,可反对,可辩证。
在对捐助的态度上,我很赞赏第三家的做法,因为别人的捐助毕竟是有限的、暂时的,甚至说是一种施舍,一个人要想 __地走出困境必须靠自己的努力。
(以第三家为切入点提出观点、略写)第三步:联系社会现实中的类似现象,阐释自己的观点。
考生可选取的拓展素材有:①88岁高龄的郑州老人孙玉兰靠卖气球为儿子治病,被网友称为“气球奶奶”;②87版《红楼梦》“晴雯”的扮演者安雯为爱复出独立还债拒绝施舍;③中国式慈善往往大张旗鼓地捐赠,从不考虑受捐助者的感受;④诈捐门的反复出现,让受捐助者对捐助者也失去了信任。
(同类拓展、详写)第四步:结合试题材料再次强调所提观点,总结全文。
第三家的做法让我看到了他走出困境的勇气与希望,因为独立是对自己最好的捐助。
(略写)四、失误警示1、盲目地提某些大道理。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就事论事”,不能让文章的中心游离于“事件”之外,但是在考场上一些考生所谈的话题和材料事件毫无关系,以至于文章跑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