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北京大学公共管理考博真题及热点案例分析育明教育大印老师2019年9月1日星期日【博一学姐解析】北大人大清华北师大北航南开中山武大复旦等院校行政管理考博越来越趋向于考察热点问题,尤其是政策热点问题,比如产业政策争论、垃圾分类、放管服改革等,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一些热点方面的参考书,如下所示:《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此外,最近几年行管考研考博对研究方法也越来越重视,推荐以下书目:《社会调研研究方法教程》,袁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20-2021年行政管理考博热点案例整理及分析】小轿车限购、车牌摇号问题—政策修正问题收集材料,上海:为解决上海交通拥堵的状况,1994年开始首度对新增的客车额度实行拍卖制度,上海开始对私车牌照实行有底价、不公开拍卖的政策,购车者凭着拍卖中标后获得的额度,可以去车管所为自己购买的车辆上牌,并拥有在上海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区域)使用机动车辆的权利。
各方意见编辑车牌拍卖也有副作用由于每个月额度只有几千辆,致使原本车管所发放的价值人民币140元的两块印有车辆牌号的铁牌子变得异常紧俏,甚至一度超过了黄金价,上海牌照拍卖制度由此也备受争议,要求取消之声也不绝于耳。
早在2004年5月24日,时任国家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就点名批评上海市拍卖私车牌照的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而在多次两会上,人大代表也积极提议,希望上海能取消牌照拍卖。
对此,上海市政府发言人多次说过,拍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政策,不可能长期存在。
而在回应2012年年初两会上人大代表蒋建华书面意见时期上,市发改委、交通港口局等部门也明确表示:本市将适当增加机动车额度投放总量,研究详细的可替代方案,为现行额度拍卖适时退出做好准备。
此前,有消息称上海有望在世博结束后取消,不过,上海交通运输与港口管理局有关领导在一个论坛上,又明确表示上海暂缓取消拍牌,并表示正是因为十多年来,上海采取的牌照拍卖政策,十多年间减少了120万辆汽车,取得了很大成就。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东昌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国荣认为,虽然牌照拍卖对限制私车会取到一定效果,但肯定不是像主管部门说的那样减少了120万辆车,“虽然上海设置了牌照拍卖门槛,但该买车的消费者还是买了,并且不远千里上了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等地牌照。
”每年上海都有上万辆的车通过各种渠道上了外地牌照,形成一个超过亿元的灰色产业链。
黄牛们能代办各地牌照,虽然手续合法,但是由于这些车主大多是通过“关系”,在异地暂住证上填写的资料多不是真实地址,加上在超速违章等行为发生后,上海警方连电子摄像头拍下的照片都没处寄,交通事故逃逸数量因此增加;而上海有关部门想要通过竞拍车牌来限制车辆数量递增缓解交通堵塞问题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王国荣认为,如果北京牌照骤然减少,留给黄牛的机会也就跟着来了。
到时候上河北的牌照、山东的牌照等牌照的黑市马上会形成。
所以他认为北京的限堵只能是权益之计,不能作为除堵的根本。
关键要找到替代方法推出牌照拍卖制度后,上海也一直在进行研究是否有更好的替代方式。
此前由上海市建委主任熊建平牵头,曾进行过拥挤收费方面的课题研究。
对城市拥挤进行收费,这是英国治理城市拥堵的一种方式,被称为“伦敦模式”。
伦敦从2003年开始,就开始收取“拥挤费”。
借鉴伦敦模式,上海市2002年版本的《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就提出要“实行拥挤道路收费”的政策思路。
按照当时的说法,一旦上海实行拥挤道路收费,之前拍卖获得的牌照,政府很有可能给予一定补偿,如几年内减免拥挤收费等。
此外上海还流传过所谓“沪K牌照”。
所谓“沪K牌照”就是与外地牌照相同待遇的上海牌照(上海一共有三种牌照,除了上海牌照、外地牌照外,还有一种沪C牌照——沪C牌照是只能在郊区行驶的牌照,不能进外环以内的主城区),据说这种牌照5000元一个,与外地牌照一样在高峰时不能上高架。
不过后来不了了之了。
“上海的牌照拍卖总体而言还是一个公平的竞争方式,”上海律师协会公司法委员会副主任、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作人吴东认为,可能本质上并没有改善上海交通,但是上海人口比北京多,上海汽车保有量只有北京三分之一。
如果要取消拍卖制度,前提也是要找到一个更公平合理而又能解决拥堵的方式。
为公共交通建设赢得时间最新从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传来的消息,自2000年以来,我国城市道路与公共交通投资累计超过2万亿元,但仍无法遏制城市交通拥堵的蔓延。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表示:引起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进程加快随之而来的汽车快速发展,而有效解决交通拥堵是一个系统工程。
上海在抑制私人交通发展的同时,大量发展公共交通。
上海市政府一位退休交通官员告诉记者:上海轨道交通的建设是历史上空前一笔。
他认为。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起步比北京晚但建得比北京快。
迄今为止,上海地铁的长度在全世界的城市中已排名第一。
上海的轨道交通已与江苏接轨,而上海新一轮的轨道交通计划又已启动。
上海大量轨道交通建设,形成了立体网状的结构,大部分出行都可以依赖于轨道交通。
而牌照拍卖虽然不能解决根本的拥堵问题,但推迟了小汽车在大城市的使用,为城市交通轨道建设赢得了时间。
问题1:有人不买车但摇到号出租,有人想要没有,怎么理解?-价值方面评判(效率、公平、民主、法治、可行性)(一)公共政策最本质的属性是公共性,必须以增进公共利益为出发点。
很多人需要车的家庭收入可能不是特别高,而收入很高家庭已经又很高福利了,这导致资源没有在真正有需求的地方进行配置。
(二)此政策虽然具有一定的效率,但是可能缺乏公平性,价值取向和目标的公共性需要改善。
科斯定理1虽然指出产权的明确,在此条件下是车牌拥有和相应车辆上路的使用权利时明确的,可以带来市场的有效率。
然而实际上进行车牌拍卖的交易成本不为零,甚至可能较高。
比如要注册交押金、时间成本。
(三)通过追踪政策的方式对原有政策进行修正和增删。
上海可以通过政策学习的办法学习天津的混合车牌竞拍和摇号制度。
保持效率和公平正义的平衡。
#4 共享单车OFO破产为例ofo小黄车的困境不止表现在用户押金难退,也体现在与供应商货款纠纷上。
从2018年开始,上海凤凰、天津飞鸽等自行车厂商纷纷要求ofo处理货款问题。
今年2月,据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布的《天津飞鸽车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和《天津飞鸽车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东峡大1科斯定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审民事裁定书》显示,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计8082.75万元的银行存款和相应财产被冻结。
考(1)政府如何解决公共短距离出行的政策工具在中远距离交通已经由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覆盖的背景下,如进行更方便的短距离交通是一直是市民出行较为困扰的一件事,各地政府也在大力寻找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公共政策。
政府可以选择三种类型的政策工具,分别是强制性、自愿性和混合性。
(一)强制性工具方面。
政府首先可以选择自行提供相关公共物品短距离交通工具给市民使用。
在不少城市,地方政府已经在一些管辖区域提供有桩单车供居民使用。
这一方式的好处在于地方政府常常有较为丰富完整的公共交通信息,能够将有桩单车布置在人员较为密集,公众使用需求量大的地方,因此能够提供较为有效的服务。
同时,其他的强制性工具不是很适用,例如管制和建立公共企业。
前者在此类问题上起不了作用,而后者对于提供短距离服务这一问题上显得小题大做。
公共企业应该在涉及民生的更大问题上起作用,比如提供电力、保障通信等方面。
(二)自愿性工具方面。
自愿性工具可以通过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市场在自愿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较少需要政府参与。
从这点上来分析,政府可以借助市场手段,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来解决市民短距离出行的问题。
如同OFO一样,目前有多家私营企业瞄准公众从公交站或者地铁口到家或者单位这一短距离交通的痛点,推出了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等“共享”的服务模式。
一般的做法是运营企业将车辆投放到街道上,市民可以在注册账号并缴纳押金后借用车辆并在使用后就近停放,在行程结束后向提供车辆的一方付费。
这一市场化的做法一方面满足了公民短途出行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激发了市场主体提供服务的主动性,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民短距离通勤的不便。
然而,鉴于这一社会需求的特点,并不适合让家庭、社区或者志愿者组织大量参与。
(三)混合型工具方面。
结合了强制性和志愿性工具的优点,适度让政府卷入,但是决策在私营部门。
政府可以通过信息传播和引导的方式,鼓励公民通过搭便车或者走路的方式短途出行,这既利于环保,同时也能够缓解目前的矛盾。
然而,补贴、产权拍卖、征税付费等方式并不适用(2)对市场监管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样的决断也是目前各个共享单车企业及其代表的整个“共享经济”得以蓬勃发展的制度土壤。
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都全盘交给市场,政府也需要在市场运行中起到应有的稳定、监管作用,防止出现“市场失灵的负面作用,不可出现缺位、错位和越位的现象。
对于ofo而言,相关国家行政部门应做好对其资金、投放、维护的监管作用,让其充分服务于消费者,保证其提供的服务质量。
鉴于其向用户收取的押金池金额巨大,我国金融业相关机构应该对其掌握的资金进行合理监管,却保押金存在专门账户上而未挪作他用。
地方政府的城市管理部门应该对其车辆投放和维护进行监管,不能让大量车辆随意停放堵塞交通、影响市容市貌。
总得来说,在政府和企业的通力合作下,市民短距离出行问题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3)放大来看:城市交通问题如何解决什么模式?PPP(一般是大型项目,如公路、地铁)?可以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
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般大型公交系统的修建耗时长、资金多,地方政府在短时难以负担,可以和私营企业共同出资、减少风险。
还可以用政策工具混合型中的征税和付费。
增加道路承载量,。
通过信息传播和规劝,让人们错开上下班时间。
通过时间上分散通需求也能缓解交通压力 ,提高交通效率。
错开上下班时间比较理想 ,但由于生活工作习惯,操作有很大的难度,对大多数行业不太合适 ,因而其对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有限 ,也不一定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