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荆芩五草汤治疗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30例疗效观察
荆芩五草汤治疗点滴状银屑病进行期30例疗效观察
荆芩 五 草 汤 点 滴 状 银 屑 病
水煎早晚分 2次服, 两组均连续用药 1 1 0~ 5 天为 l 疗程。l 疗程后观察结果。
疗效判定标 准 : ①痊 愈 : 为无新 发皮 疹 , 皮 疹 炎症 浸 润 逐渐 消褪 , 屑 减 少 , 原 鳞 皮 疹 缩 小 变 平 , 后 遗 留暂 时 性 色 素 减 退 最
明显 其 他 不 适 , 般 无 需 特 殊 处 理 , 患 一 让 者适 当减 少 服 药 量 即 可 。点 滴 状 银 屑 病 进 行 期 皮 疹 颜 色 鲜 红 , 痒 明 显 , 屑 不 瘙 鳞 多 。辨证多为热人 营血 、 血凝滞 发斑 , 气
染或者扁 桃体 炎等症状 。近年来 有报道 在银 屑 病 患 者 中 存 在 着 多 种 免 疫 学 紊 乱 … 。现代医学研 究证 明黄芩 、 银花 、 大 青 叶具 有抗 细 菌及 病 毒感 染 的作 用 , 紫 草、 仙鹤草、 旱莲草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 掉 毛草药理显示 具有 免疫抑 制 、 炎作 用 , 抗 采用荆芩五草 汤 中西 医结合治 疗点滴 状 银屑病取得 良好疗 效 , 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赵辨. 临床皮肤病 学. 京: 南 江苏科 学技 术
出 版社 。0 17 2 20 :6 .
所有 病例病 程均 1 月 一1 , 个 O年 皮疹 面
积约 占全身体表面积 1 % ~ 0 。 5 5% 治疗 方 法 : 照 组 给 丹 参 注 射 液 对
2 m 及维生素 C注射液 3 、0 葡萄糖 0l g 1% 酸钙注射液 lm O L静 脉 滴 注 , 有 上 呼 吸 如 道感染加 阿 奇 霉素 注 射 液 05 . g静 滴 , 1 次/日; 治疗 组 除 给与 上 述 治 疗 外 , 同时 给
点 滴 状银 屑病 进 行 期 病 情 进 展 快 , 瘙
痒 多 较 明 显 , 疗 不 及 时 , 迅 速 泛 发 全 治 可
7例 , 6例 , 龄 l 4 女 年 7— 5岁 , 均 3 平 5岁 ,
身, 且有很多 为初次 发病 , 采用 中西 医结 合治疗与单纯 西医药治疗相 比较 , 具有起 效快 , 可明显缩 短病程 , 降低 复发率 等优 点 , 少 数 患 者 有 轻 微 胃肠 道 反 应 外 , 除 无
无 好转 , 静 滴 抗 生 素 , 无 好 转 而 就 诊 , 又 亦
湿止泻的功效 。方 中党参、 自术 、 茯苓 、 甘 草为君, 益气健脾 , 配以苍术 、 半夏 、 扁豆 、 薏 苡仁。山药之甘淡, 莲子之甘涩, 辅助 白术 既可健脾 , 又能渗湿而止泻, 加砂仁之辛温 芳香醒脾, 佐君药更能促中州运化, 使上下 气 机贯 通 , 吐泻 可 止 。现 代 药 理研 究 表 明 ,
又 表 现 得 尤 为 突 出 , 凉 血 活 血 在 点 滴 状 故 银 屑 病 治 疗 中具 有 重 要 位 置 , 芩 五 草 汤 荆 中生 地 、 皮 、 草 、 草 、 鹤 草 、 莲 草 丹 紫 茜 仙 旱 均具有凉血活血散於消斑之功效 , 其中生 地 、 莲 草 除 凉 血 活 血 外 尚 具 有 养 阴 生 旱 津 、 阴益 肾作 用 以 减 少 血 热 风 燥 、 肤 滋 肌
痒之 功 , 和 该 病 的 发 的特 点 。现 代 医 学 研 究 不 虽 然 在 对 银 屑 病 的病 因 及 发 病 机 制 的 研
发全 身 , 病情迁延 不愈。采用荆芩五草汤 ( 荆芥 1g 黄芩 lg 生地 1g 丹皮 lg 5, O, 5, O, 赤芍 3 g 紫草 3 g 白藓 皮 3 g 地 肤 子 0, 0, 0, 3 g 紫 草 3 , 草 3 g 仙 鹤 草 3 g 旱 莲 0, O茜 0, 0, 草 3 g掉 毛草 1g 治 点 滴 状 银 屑病 进 行 0。 5)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0 o :0 3 6 / . s . 0 7 s 1 x 2 1
3 5.1 6 4
点滴状银屑病 以粟粒 至绿 豆大小 的 丘疹 , 点滴状 散布全 身为 主要表现 … , 呈 进行期皮疹颜色 鲜红 , 围有 炎性红 晕 , 周 痒感 明显 , 断 有 新 发 皮 疹 出 现 , 伴 有 不 常
期取得较好疗效 , 报告如下。 现
资料 与 方 法
治疗 组 : 愈 8例 ( 7 ) 显 效 9例 痊 4% ,
(3 , 5 %) 无效 0例 , 有效 率 10 。对 总 0% 照组: 愈 3例 (3 ) 痊 2 % ,显 效 6 例
( 6 ) 无 效 4例 ( l , 有 效 率 4% , 3 %) 总 尚未 得 出 肯 定 的 结 论 , 其 中感 染 但 6 % 。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 , 9 差异有 ’ 究 中 , 因素 及 免 疫 因 素 占有 重 要位 置 , 感 染 因 在 显 著性意义 ( 0 0 ) P< . 1 。
讨 论
将点 滴 状 银屑 病 3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O例
2组 , 治疗 组 l 7例 , l 男 2例 , 5例 , 龄 女 年 2 4 O~ o岁 , 均 3 平 2岁 。对 照 组 l 3例 , 男
素中 , 以病 毒 及 细 菌 感 染 为 主 , l 实 在 临床 践中 , 点滴状银屑病常可伴发上呼吸道感
党 参甘 草有抗 炎 的功效 , 直接作 用 于肠 道杀 菌消炎, 茯苓、 苍术利尿, 使肠内水湿从小便
小 儿 腹 泻 是 婴 幼 儿 时 期 的 常 见 多 发
病, JL 因/ J 生理特 点为脏腑 娇嫩 , , 形气 未 充, 脾气相对不足 。《 育婴家秘》日“lJ. / I , 血气未无 , 胃脆 弱……《 肠 温病 条辨 ・ 解 儿难》 也认 为t J 脾 胃薄弱 。无 论 感 受 |L , 外邪、 内伤乳食 或脾 肾虚寒均 可导致脾 胃 运 化 功 能失 调 而 发 生 泄 泻 。 此脾 虚 是 导 因
荆芩五 草 汤治 疗点 滴 状银屑 病 进行 期 3 0例疗 效 观 察
3 g 仙 鹤草 3 g 旱莲 草 3 g 掉 毛草 1 g 0, 0, 0, 5, 张潇匀 张 永 福 近 年 来 祖 国 医 学 对 银 屑病 病 因 的认 识 , 各
白藓皮 3 g 地肤 子 3 g , 0, 0 ) 如皮 疹颜 色较 鲜红 , 瘙痒较剧烈 可加银 花 3 6g生 石 o一 0 , 膏 3 lO , 0一 Og大青叶 1 1g1服 , l , 0~ 5 : 日 剂 3
上 呼 吸道 感 染 症 状 。 疗 不 当 , 迅 速 泛 治 可
或色素沉着 而达 临床治愈 ; ②显 效 : 为大
部分 红 斑 消 褪 , 屑 减 少 , 痒减 轻 , 本 鳞 瘙 基
无新发皮疹 ; ③无效 : 皮疹无 明显 消褪 , 仍
有新发皮疹。 结 果
失养之鳞屑及减少寒凉药物伤 阴之弊端 , 黄芩 、 银花 、 生石膏 、 大青 叶加强清热解 毒 消斑之力 , 荆芥 、 自藓皮 、 地肤子 以祛风 止 痒 , 方 共 奏 清 热解 毒 、 血 活 血 、 风 止 全 凉 祛
论 著 ・ 社 区
中 医 药
子、 赤石脂 、 吴茱 萸 、 豆蔻 、 苍术 、 夏 、 半 加 麦芽 、 曲、 神 山楂各 6 , 服 2个疗 程 , g再 患 儿食欲 大增 , 1年 后 再 见 到患 儿 营 养 良
好 , 后 再 未 出现 腹 泻 。 此
讨 论
便略稀 、 患儿精神状 态佳 , 面色淡红 , 嘱注 意 饮食 适 宜 。 例 2 患 儿 , , ,0 5年 8月 2 : 女 5岁 20 8 日初诊 , 其母 代诉 , 产儿 。平 素身体 素 早 质 差 , 食 稍 有 不 慎 即 出现 腹 泻 , 便 稀 饮 大 水样 , 4~6次/日, 3~7天/ , 时 口 服 次 轻 止 泻 药 , 时 需 住 院 , 点 抗 生 素 , 液 对 重 静 补 症治疗 。1 周前再次 出现腹泻 , 为黄色稀 水样便 , 6次/日, 3~ 口服泻痢停 、 黄连素
6 20 54 0云 南 泸 西 县 人 民 医 院 关键 词
治 疗
地都有很多研究 , 并认为血热是本病 发病 的 重 要 原 因 。也 有 人 认 为 从 发 病 机 制 来 说, 虽有 风 、 寒 、 等邪 , 热、 燥 但经 络阻隔 、 气血 凝 滞 是 发 病 转归 中 的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尤其在点滴 状银 屑病 中血 热血瘀
致 : J. 泻 的关 键 因 素 。 湿 邪 盛 贯 穿 腹 b1 腹 而 泻的始终 。参苓 白术 散具有益气健脾 、 渗
而走 , 以实大便。由于西药毒副作用往往较 大, 易伤正气 , b g 使: J ̄ 力下降 ; 小儿静脉
输液时哭闹不安 , 管 细而脆 , 针 很难。 血 扎 因此 , 用 中药 既 可 减 少不 良反 应 , 可达 应 又 到 汉病 求本 的 目的 。若 小 儿腹泻 出现 脱水 , 离子紊乱 切勿一味 中药治 疗, 需中西 医并 用 。以免 耽误 病情 。
与荆 芩 五草 汤 ( 芥 1 g 黄 芩 l g 生 地 荆 5, O, 1g 丹皮 lg 赤芍 2 g 紫草 3 g 茜 草 5, O, 0, 0,
皮疹色鲜红 ; 热极生 风 , 多有瘙痒 或瘙痒 剧烈 ; 风性善行而数变 , 故病情进展迅速 。
l 2 中国社 区医师 ・ 4 医学 专业 2 1 O O年第 3 5期 ( 2 第1 卷总 第2 0 1 期 1
神清 、 精神不 振 , 营养欠 佳 , 消瘦 , 形寒 肢 冷、 唾时露 晴 , 食少纳呆 、 舌淡 、 白、 苔 脉细
弱 , 肾 阳虚 , 宜健 脾 益 气 温 肾 。药 用 : 脾 治 党参 、 白术 、 茯苓 、 草 、 甘 山药 、 苡仁 、 豆 扁 各 9 , 仁 、 术 、 夏各 4 , 子 6 , g砂 苍 半 g附 g 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