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壮医经筋疗法在视疲劳的疗效浅析

壮医经筋疗法在视疲劳的疗效浅析

壮医经筋疗法在视疲劳的疗效浅析
摘要:目的:采用壮医经筋疗法对视疲劳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并观察其治疗效果。

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应用常规治疗法与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视疲劳的疗效进行临床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病患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即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予以壮医经筋疗法,每组患者各50例,对比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临床表征减轻,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结论:壮医经筋疗法在视疲劳的临床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疗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缓解了患者病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壮医经筋疗法视疲劳疗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53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94-02
视疲劳作为眼科的常见性疾病,具有多种的临床表征,眼睛本身原因、全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是视疲劳发生的根本性原因,因此必须根据患者临床表征缓解期疲劳性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采用壮医经筋疗法对视疲劳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供收治视疲劳
患者共计100例,对病患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即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予以壮医经筋疗法,每组患者各50例,对比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在13岁~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2±4.11)岁。

主要临床表征主要有眼睛干涩、眼眶周围疼痛、流泪等,部分患者伴有恶心、眩晕之感。

观察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15岁~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44±5.01)岁。

主要临床表征主要有眼睛干涩、流泪、眼眶周围疼痛等,部分患者伴有呕吐、头痛、恶心、眩晕之感。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疗法。

1.2.1.1 营养疗法。

蓝莓具有改善视力的良好功效,其中所含的花青素具有延缓衰老、抗氧化、消除眼疲劳、保护视神经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蓝莓提取物作为原料的好医生蓝软胶囊以及蓝莓果酱为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1]。

护理人员让患者每日服用2粒/次胶囊,并在此基础上让患者滴用外用型滴眼液,从而起到缓解患者视力疲劳的作用。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制定饮食护理计划表的过程中,将蓝莓果酱列入饮食计划中,从而通过蓝莓果酱中的花青素改善患者视网膜中视紫质的再次生长,对视神经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对患者眼底微弱的微血管进行保护,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眼部疲劳[2,3]。

1.2.1.2 体操保健法。

患者闭上眼睛并用指腹按压眼球,采用旋转轻柔的方式按压20秒钟,然后用双手各三个手指按压额头的中心位置,手指从额头中央向太阳穴方向转动,并进行揉搓,指尖用力按压太阳穴,循环做3次,感受眼底部舒适感[4]。

采用按压眉间法用拇指指腹在眉毛根部下方凹处进行轻轻转动与按压,重复进行,患者眺望远方,眼球轮转,从而使视疲劳症状消解。

于此同时,患者应该注重睡眠质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1.2.2 观察组疗法。

壮医经筋疗法属于中医治疗范畴,其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总结出患者视疲劳的主要原因为内虚导致血瘀,长时间患病从而产生消渴症状,同时痰瘀、血瘀症状使患者筋骨濡养存在问题,从而产生肢体疼痛以及麻木感。

1.2.2.1 检查。

我院采用壮医经筋疗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首先应该将患者临床表征与普通x线、ct的鉴定结果进行对比,观察患者相关适应症与禁忌症,从而为治疗提供临床检验资料。

掌功手查灶法、肘臂法查灶是壮医经筋疗法检查中的常用方法。

掌功手查灶法主要通过主治医师的手掌作为检查的重要工具。

主治医师以右手的5指关节作为支撑点,然后其他四个指头的指尖并拢后作为辅助性发力点,通过主力与辅助力之间的协调,从而起到检查的作用。

主治医师掌面应该与患者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其手掌心呈现弓状悬空状态从而将自身躯体力量传送到自身右上肢,将患者病灶查出。

肘臂法查灶发力点在左手掌臂,其以左手作为发力动力,通过由
轻到重的运作从而体现患者不适感,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感受出患者病灶大小以及形状、患者的反应等[5,6]。

1.2.2.2 治疗。

固灶行针法是壮医经筋疗法中的重要治疗方法,首先将左手拇指指尖形成抓切状,然后对病灶进行固定,在此基础上辅助持针的右手将皮肤敏感点避开,从而降低扎针的痛感。

针尖以垂直方向刺进皮肤后直接到达病灶,并将注意力集中于针尖,从而在观察患者反应的同时进行定量施针,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拔针后对患者的患处进行酒精消毒,并用棉球按压以起到止血效果。

在固灶行针治疗之后,采用火罐法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巩固,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统计患者病发症状以及病程、治疗疗程的时长,从而对比治疗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首先进行数据分析,选用的软件为spss17.0。

其次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即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

再次应用student t检测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

最后检测p值,如果p值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满意度对比。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对比(例,%)
我院采用满意调查表等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进行了
调查与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
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视疲劳的研究越来越广泛,部分专家认为,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造成视疲劳人群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由于人们用眼不卫生以及对自身健康的忽略,从而导致泪膜形成延缓,进而造成眼睛表面的干燥,诱发视疲劳。

壮医经筋疗法在人体难治病症的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对经筋组织的研究,将人体经脉反应的临床表现反映出来,从而发现筋之聚结是造成筋结病灶体产生的重要原因,其使患者经络运输气血的过程受到阻碍,进而形成病灶。

这种方法可以对患者病灶进行探查,从而发现病灶的分布规律,主治医师根据病灶特点对症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常规性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膳食以及日常生活的调养缓解视疲劳,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因而相较于壮医经筋疗法的治疗效果要逊色很多。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对视疲劳患者进行治疗,从而发现壮医经筋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柏灿,韦英才.壮医经筋疗法加药罐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8):74-75
[2] 李琦泰,卢莲英,黄丽萍等.壮医经筋疗法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1):1-2
[3] 程先明,岑受融.壮医经筋疗法配合刺血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8):38
[4] 吴飞,韦英才,梁树勇等.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6-7
[5] 韦英才,梁子茂.从壮医经筋学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28-29
[6] 李琦泰,黄丽萍.肌肉起止点针刀配合经筋疗法治疗菱形肌损伤2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8):30-31。

相关主题